APP下载

“双修”嵌入“双创”城市更有品味

2017-11-21鲍锋

今日海南 2017年2期
关键词:宜居三亚品味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鲍锋

“双修”嵌入“双创”城市更有品味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鲍锋

海口市将“双创”作为近二三年事关全局、影响重大、带动发展的历史性工程,以有志必成自励,效愚公移山之举,致力于打造和谐、宜居、有温度的城市。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艰苦努力,海口“双创”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大刀阔斧地清除城市市容市貌积弊的时间窗已经过去,挖掘提高文明城市内涵的工作迫在眉睫。如同一个优秀的工匠打造一件艺术品,毛坯活已告一段落,现在需要精心雕刻和细细打磨,才能提高它的附加值。

海口“双创”进入常态化后,适时开展“双修”非常必要。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包括海岸线、河岸线和山体的修复;城市修补包括广告牌匾的管理、城市绿化的改造、违法建筑的拆除、城市色彩的协调、城市亮化的规划、城市天际线和街道立面的改造等。

三亚在国家住建部的指导下,“双修”先行一步。从2015年开始,三亚在全国率先开展“双修”试点工作,着力整治城市发展乱象,对久治不愈的“城市病”实施“根除术”,城市管理能力在转型中实现提升,百姓共享优质生态民生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入冬以来,全国发往三亚的航班、列车开始爆满,游客们欣喜地发现,以椰风海韵闻名的三亚,风景更加迷人,环境更加宜人。过去几乎每年春节都有的三亚“负面新闻”刷屏现象,今年戛然而止。相反,今年游客、媒体都对三亚报以掌声。三亚城市治理方面的经验,值得海口借鉴。

一座新兴城市应该走怎样的发展路径,没有既定的发展模式。海口、三亚都曾有过“野蛮生长”的经历,都患过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堵塞、城市形态风貌失控等“城市病”,现在到了提升品质的重要关头。建设国际旅游岛,必须放弃单纯追求量的扩张,转而注重内在品质的提升,从“面子”光鲜到“里子”强健,实现了城市建设和治理方式的转变,从而打造出适合时代需求的“精品城市”。

“双修”嵌入“双创”,就是更加注重城市“内涵式发展”。进行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城市作为整体的公共服务产品来精心设计打造,坚持“生态思维重于景观思维,民生取向重于形象取向”。“双修”就是更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为百姓子孙后代谋虑;更关注城市发展的细节,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双修”通过将生态作为城市的灵魂引入城市治理和规划建设,重构城市的生态空间,重构山、水、林、田、湖、海、湿地等为一体的城市生态大格局,系统性地解决山体破坏、水系不畅、海岸侵占、城市绿化不足等问题。同时,通过城市道路、夜景灯光的精心打扮,街心城市公园的打造,地下管网与海绵城市的建设,免费停车位的增加,公共场所wifi的全覆盖,当然也包括拆违打违工作等,使城市更加靓丽,更加温馨,更有品味,更宜居。

海口将“双修”融入“双创”,体现的是一种改革创新精神。行百里者半九十。城市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改革必将继续,关注民生也将是永恒的主题。

将“双修”融入“双创

海口“双创”取得阶段性胜利,目前已进入巩固提升阶段。海口“双创”旨在建海南首善之城,如何将“双修”融入“双创”?如何提高城市品味?如何将海口打造成一个和谐、宜居、有温度的生态文明城市?本期邀请您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猜你喜欢

宜居三亚品味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An Analysis of Zhuang Language Policy in Guangxi
品味桂峰
贵州:生态宜居 留住乡愁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宜居星球
被惯坏的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