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咖云集 业以才兴
——记第十六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

2017-11-21李卉嫔

一带一路报道 2017年6期
关键词:创新型四川能源

文/图:本刊记者 李卉嫔

大咖云集 业以才兴
——记第十六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

文/图:本刊记者 李卉嫔

“412名海外人才与四川省内244家重点企业及产业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了引才引智协议,39个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金额599.26亿元。”9月在成都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以下简称“海科会”)让四川招才引智工作再创新高。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海内外的29名院士、600多名专家学者和创新创业人士汇集四川这个西部大省,共同为西部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围绕创新、绿色、开放等热点话题,共话国际合作和产业转型升级,探讨世界前沿科学发展与成果市场转化,各抒己见,深入交流。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在全球经济发展疲软,中国总体经济增长变缓的背景下,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的四川对人才的吸引力优势明显。筑巢引凤来,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四川本身越来越完善的环境优势、“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四川所处的重要战略位置,让更多人才乐意到这个大“碗”里来。自1995年海科会创办以来,已累计引进海外高端人才超过1000人、科技项目超1000个、投资金额达146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盛会。

签约仪式。

嘉宾云集。

能源转型 大咖云集

能源争夺、大国博弈、跌宕起伏的石油价格,以及环境污染、灾难频发,牵动着多少人的心弦。目前,各国领导人、企业家、科研工作者已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展开合作,积极投入清洁能源开发、提高能效、联合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从中美签署的一揽子提高能效合作协议到《巴黎协定》,无不宣示着全球积极解决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9月的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几个会议室里座无虚席,这里也是海科会的会场之一。“根据中国能源规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将占比50%,风能发电约10亿千瓦,而目前这个指标是1.5亿千瓦,清洁能源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其中一场圆桌论坛上的一名代表首先发言道。围绕能源转型、提高能效、清洁能源实际运用及期间产生问题的解决方案,来自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专家、企业家畅所欲言,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纷纷看好。能源领域的大咖们也非常看好能源转型期的巨大发展机遇。

美国前能源部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表示,虽然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美国一些州长、大学科研人员以及企业家正在努力推动美国清洁能源与全球合作,并成为美国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中国清洁能源市场巨大,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在竭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中美清洁能源合作领域前景巨大。而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浪潮中,朱棣文表示,谁争取到领导权,谁就会从中受益更多,并对中国取得领导权充满了期待。

休斯敦技术中心董事会代表、能源总监尼克·提尔曼告诉记者:“我们孵化的领域包括能源、IT、生命科学等,但我个人更感兴趣的是新能源领域或者说是可再生能源领域,这将对人类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本次海科会期间,该中心牵手成都,将在成都设立首家休斯敦技术中心中国中心。对四川的清洁能源发展,尼克充满了期待。

在这场能源转型的革命中,四川作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为集聚盛会的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而这场西部的人才盛会也为全球人才展示了西部强有力的发展前景。

吸引高端人才 留住本地人才

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世界瞩目,诺贝尔奖已成为科研领域最高成就的代名词。在中国,吸纳诺贝尔奖获得者成为我国各地政府、高校引进高端人才的重要方向之一,四川也不例外。每年的海科会,四川都大量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朱棣文对此高度赞同,他举例道,美国的发展和成就有力地证明了,积极吸纳各地的人才将极大地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不管做什么事,人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人才,什么事也做不了。”年近80岁的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也深有同感,“房地产行业最重要的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而人才在意的最主要的是环境、环境、还是环境。”引进人才后,如何留住这些人才,邓老支招道,环境是留住高科技人才的首要因素,搞高科技的人,赚钱不是主要目的,比起资金激励,他们更希望拥有更好的科研环境,干实事。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如何建立更好的人才环境,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博士、武汉光谷量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肇中现身说法,“士为知己所用,地方主政者要对科技人才充分信任,要保护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的拥有权,高科技产业投资时间长,要有耐心,吸引高科技产业项目落户,相比资金投入,完整的产业配套更为重要。”考察四川的投资环境,调查项目落户四川的可行性,也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但一些参会代表也对吸纳诸如诺奖获得者等高端人才这一政策提出了不同看法,来自国电华研的赖明聪建议,仅靠高精尖人才带动企业的发展是不现实的,还需要更多的基础性人才,而北上广深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众多的基础性人才;来自硅谷的Simon表示,新加坡大量从美国硅谷吸纳高质量人才的低效率表明,要采用问题导向型吸引人才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正确的吸引人才策略;来自库博能源的门锟表示,中国有很多城市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才计划,这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作用,我们在谈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个事情的有效性,做这件事情是否能产生真正效果,如果不能,本身就是一种浪费,而真正对一个城市有贡献的人并非一定要住在这个城市。

吸引外来高端人才,更要留住本地人才,这已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

“地方的发展不仅仅依赖海外人才,更多的是要吸引本地人才,留住本地人才,要吸引那些去海外培训学习的人才回国发展,因为他们更能适应当地的生活,并愿意在当地安居乐业,中国政府及地方政府要平衡吸引海外人才和留住本地人才两方面策略,本地研究机构、大学,更要积极培养下一代人才。”来自美国的“期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建议道。

创新思维 自由平台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创新提出了高要求。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很多国家和地区所提倡,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国的教育体系都还很不完备。

“中国教育小孩的口头禅常常是‘要听话’,但听话的小孩通常缺乏创新的动力,我们教育小孩的关键是让他们明白道理,而不是简单的‘听话’。我经常告诫我的员工不要满足于现状,要时刻提出问题,永远怀疑有无更好的解决方案,并积极去寻找答案。”谈及创新人才的培养,邓文中深谙其道。

“与中国一样,美国的教育系统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也有所欠缺。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采取创新技术改变教育方法,最关键的是培训教师以全新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拓展孩子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目前,教育系统经典的教育模式是讲授,要培养老师自身的创新能力,采取开放性的讨论,展开和学生的合作。”来自休斯敦技术中心的董事、有多年教育培训经验的哈文·穆尔谈道,创新型人才需要更自由的工作环境,政府、企业要放开对年轻人的管制,建立创新的氛围,让不同领域的年轻人自由讨论。创新通常来自跨领域、跨文化的交流,正如共享单车的提出,并非来自交通领域一样。美国政府孵化企业的成功秘诀在于帮助创立创新型氛围,政府并不宣传哪个是成功的技术、成功的企业家,只是投入资金为创新型人才拓展空间,让年轻人在此空间中自由发挥,并鼓励各行业人才积极参与。美国德州的Capital Factory公司和芝加哥的1871公司就是为年轻人提供创新环境、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典型案例。

“四川省政府吸引人才的政策很高明,把人才聚集在一起,不告诉这些人该干什么,而是让人才一起碰撞火花,在不同领域有不同想法,政府不划出条条款款约束人才必须怎么做,而是提供开放自由的平台,让专家互动,这是非常好的政策举措。”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尼克·迈尔斯十分看好四川的教育前景,此次海科会期间,他的团队还与四川签署了省校合作协议。他特别强调,希望诺丁汉大学能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已成为中国开放前沿的西部,潜在的众多发展机遇正吸引越来越多高端人才八方来聚。

责编:雷怡安

猜你喜欢

创新型四川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四川移动
四川移动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