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以来我军国际舆论形象塑造探析
2017-11-21张冬瑾
张冬瑾
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背景下,愈来愈多的迹象表明,军队国际舆论形象塑造是军事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军队对外传播工作的重头戏。
随着我军军改持续推进,我军军事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合作愈加开放、海外行动积极作为,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国际舆论形象日趋丰富多元化。与此同时,“中国威胁论”在国际舆论场仍不绝于耳,对我军国际舆论形象进一步提升造成负面影响。未来,我军亟需通过深入调研国际舆论环境的复杂变化,加速建立涵盖监测预警机制、多语种立体传播平台、传播指标评估体系等素质全面、可“守”可“攻”的舆论阵地,进一步加强我军国际舆论形象的传播能力,讲好军队故事。
军改以来我军国际舆论环境变化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的形势下,随着我军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涉外活动种类和频率明显增多、“大国利器”相继重磅亮相,我军形象塑造逐步由“他塑”向“自塑”阶段过渡。
受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国家现实利益和国家软实力塑造等多方面制约和影响,我军国际舆论环境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提升我军正面舆论声量是目前我国军事形象传播上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统计结果显示,军改以来海外主流媒体及Twitter关于我军的信息共计超过11万条(数据来源:环球网Global Eyes全球媒体监测系统)。海外主流媒体和海外社交媒体话题重合度较高,国际舆论对我军关注度走势较为平稳,涉军舆情热点趋于多元化分散状态,仅个别时段受涉军热点和地缘政治影响,话题量明显增加;伴随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持续推进。近期,国际舆论对我军关注度持续上升,“中国威胁论”“南海威胁论”的声音虽然不绝于耳,但军事合作的主题也逐渐进入视野。
以上情况显示,国际舆论环境对我军形象塑造还有待提升。“改革必成,强军可期”,加速塑造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国际舆论形象迫在眉睫。
我军国际舆论形象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中国威胁论”的过度渲染。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军事威胁论”呈愈演愈烈之势。中国军事装备加速现代化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言论不绝于耳。海外媒体报道多数时候选择性忽略美国大力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欲打造“军事同盟”体系,对中国国家主权与安全的威胁,却大肆渲染中国对周边军事威胁。只要有与中国军力有关的事件发生,西方就会抛出“中国军力对周边地区乃至对世界造成威胁”的论调,不少媒体也会跟着炒作“中国威胁论”。
第二,跨文化传播造成报道信息不对称。上世纪80年代末,西方国家担心中国军事崛起,曾对我国制裁和禁运,倒逼我国军事装备制造业发展,在制造能力、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然而,在中西方新闻运作模式不同以及国际话语权不对称背景下,这种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却被解读成“军事威胁”和“军力落后”,这种“极化”印象造成我军形象在国际传播中被广泛“误读”,给我军国际舆论形象的良好塑造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第三,报道带有政治诉求和实用主义色彩。目前,在国际舆论对我军形象认知多元化的形势下,随着政治利益诉求的变化,各国报道倾向及立场随之变化。一方面,在一些国际热点冲突地区,部分国际舆论呼吁中国承担大国责任,要求中国军事介入的声音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在中国周边地区,特别是有领土争议地区,一些媒体要求中国“军事克制”,遵守“国际法”、保障所谓“航行自由”的声音也甚嚣尘上。从客观角度来看,这些对中国军队颇为“矛盾”的观点表达了西方舆论对中国军队的“实用主义”需求。在西方无法满足或者无法解决或者无法提供公共产品,部分国际舆论就希望中国来填补这个空白;当中国军队在维护主权和领土安全之时,它们就认为中国正在破坏和瓦解西方在该地区固有的秩序。这种实用主义做法给中国军队的国际舆论形象塑造造成了不少困扰。
第四,海外中文媒体及中文媒体海外传播渠道待打通。在全球文化多样化和军事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背景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调研结果显示,国际舆论对我国军队的建设发展和舆论塑造的制约愈发明显。当前,我国军事海外传播体制不健全,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手段和方式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而海外中文媒体及中文媒体海外版天然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文化背景优势,可加速搭建军事领域舆论宣传引导阵地,推进我军国际舆论形象转型。总之,国际舆论场博弈和互融的媒介平台不容忽视。
提升我军国际舆论形象的四点建议
第一,挖掘“一带一路”倡议军事意义,谋划讲好中国军队故事。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如何讲好军队故事,已成为军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建立在国家层面的大举措,除了在各国互信互惠基础上即将重启丝绸之路外,亦可以理解中国海外战略布局的落子之处。中国军事力量走出去为世界和平提供公共产品、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营造平稳环境的同时,也为我军国际舆论形象摆脱西方媒体束缚提供环境基础,以便讲好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中国军队故事,同时辐射至沿线国家,加快塑造我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国际舆论形象。
第二,建立完整的海外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回击不利舆论。2016年,环球时报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发起“2016中国国际形象与国际影响力全球调查”,国外受访者提及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形象时,最突出的印象是“复杂的”、“崇尚军事的”、“强硬的”、“傲慢的”;同时,“自信的”、“合作的”、“友好的”等形象认同率在20%左右。负面词汇的高提及率可侧面反映出中国国际舆论形象提升的艰难性。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与“军事落后论”等极端言论不定期交替出现,引发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涉军舆情暗藏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难控性不言而喻。及时把控海外主流媒体和海外社交媒体的第一手信息,把控国际舆论风起云涌的脉搏,是实现我军国际舆论形象塑造的基本保证。可通过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海外涉我军预警监测机制、海外媒体不当言论预警机制、信息回击机制等,第一时间发现有损我军形象的不实言论,及时进行精准有效的回击。
第三,打造多语种全媒体国际立体传播平台,对我军形象传播全覆盖。“形象就是力量”——是此前美国提升综合战斗能力的关键点之一。网络传播作为信息承载的关键部分,若要实现我军国际舆论形象的跨地域、跨文化传播,首先要跨越语言鸿沟,避免因海外媒体因翻译错误或断章取义造成负面国际舆论扩散。对此,可通过聚合资源,搭建符合各国文化及语言基础的多语种官方网站有效发声;同时,适时打造海外传播意见领袖队伍、利用高流量社会媒体传播信息等方式多管齐下,为提升军事“软实力”提供关键性保障。
第四,构建我军国际舆论形象指标评估体系,提供有效外宣决策信息。现阶段,错综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为我军国际舆论形象构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为我军形象塑造带来了机遇。海外信息难收集、各国媒体倾向多元化、信息反馈不及时,严重制约我军形象塑造进程。针对以上问题,在舆论危机管理中应继续强化管理意识和评估意识,即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构建完整的评估体系,强化对海外主流媒体和海外社交媒体言论的趋势性分析研判,建立包括规划、保障、传播、控制、反馈的有效信息传播闭环,为我军国际舆论形象传播塑造提供前瞻性理论基础和决策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