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新引擎:“一带一路”
2017-11-21刘成
刘 成
“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是全球治理新模式的新探索,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正能量。“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以来的成效有目共睹,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回应。全球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当代表象,世界的现代化发展出现了问题,它需要一个新的动力去支撑,以推动全球化时代的现代化发展为全人类带来共同富裕与美好未来,“一带一路”是全球化的新引擎。
全球化始于欧美国家引导的现代化
全球化出现依靠的现代化社会具有的强大推动力,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是文明的一种转换,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现代化的大门最早是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用资本主义的方式打开的,由此形成了所谓英国模式、法国模式、德国模式等现代化不同路径。西欧是现代化的先行者,为全世界树立了样板,现代化的效应现象由此全球出现。首先被牵动的是欧洲其他国家,这些国家感到了先行国家的压力,被迫向现代化的方向迈进。1848年革命,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波兰独立斗争,俄国革命等,这些都是追赶现代化的表现,为经济发展创造合适的条件。接着就是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进行社会整合,因此经历了许多社会动荡,诸如工人运动,民众造反,种族冲突,利益集团的冲突等等。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冲出西欧北美的地理范围,开启了全球现代化的时代。现代化具有扩张性,因为现代化体现的是一种新的工业文明,它使旧的文明无可招架,迫使它发生文明的转换。现代化的扩张最初在具有异质文明的俄国与东欧推进,并且在黑非洲、南北美洲、澳洲等非常落后的地区进行征服。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集聚了资本,使其后来发展更为迅速。工业化启动后,西欧的力量变强大了,最终形成绝对优势,其殖民扩张逐渐向世界具有自身文明体系的核心区推进,西亚北非、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相继落入它的控制。二战以后,现代化席卷全世界,所有角落都被卷入其中。二战后出现了真正的“全球化”,现代化是它真实的内容。
由此可见,全球化是由欧美国家引导现代化发生的,这是客观历史事实。但是,这个由西方国家引领的现代化,是为他们自身的全球性利益甚至霸权服务的。当然,现代化不是一个可以垄断的过程,随着现代社会在西方走向成熟,现代化浪潮波及全球,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纷纷走向现代化道路。由于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组织、新机制的形成,大变革才可能扩散为全球性的大趋势,这是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与内在合理性。19世纪,世界被分为两个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核心地区”,它们向外输出工业品、技术和资金;亚非拉组成的“边缘地区”,它们输出农产品和原料,接受“核心地区”的掠夺,当今世界这种“核心”和“边缘”依然存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依然有明显的分野,但“西方”发达和“非西方”不发达的态势已被彻底打破。今天的世界,西方的“核心”地位已受到冲击,“非西方”正在迎头赶上,这是世界现代化过程的结果,也是现代化的始作俑者所始料未及的。然而这却是世界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指明方向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最重要内容,全球化也首先表现在经济层面,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不可抗拒的大趋势。自1945年以来,经济一体化趋势逐年增长,统一的无所不包的国际贸易、资本、劳力、劳工、技术等市场把全球经济联成一体。这种全球化的重要特点是“跨国化”:跨国商务,劳动力国际间分工,生产向第三世界转移,国际间银行业和股票市场的高速增长,跨国的媒体、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相互作用等。
西方学者认为,全球化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大概念。那些发生在遥远地区的种种事件,无论其是否是经济方面的,都比过去任何时候更为直接、更为迅速地对我们产生着影响。而且,全球化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贫富分化加剧、民族分裂、宗教冲突,生态环境恶化、国际犯罪、国际游资投机、恐怖主义等。这些问题越出了民族国家疆域的范围,单靠民族国家本身和冷战时代建立的以西方为中心的各种国际组织和机制已无法解决。比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工作重点已不再是民族国家,而是直接与人相关的新主题——人类安全。
近代社会的转型要从民族国家的形成开始,而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有形载体。在全球化社会,民族国家由于遭到超过自身能力的外界的束缚,因而不能仅仅依靠自身解决全球问题。西欧人企图建立超国家机构,解决它们在现代化几百年中所积留的问题,这是西欧国家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情况。随着英国的脱欧,欧盟前景如何现在很难下结论。而且,由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西欧在这一点上出现的新变化并不意味着在其他地区也能出现。全球化时代的社会问题是广泛而严峻的,现代化并不是理想的天国。但“现代化”已是一个客观事实了,全球化的历史已无法逆转,试图否定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思潮并不足取,更不能以全球化社会的某些问题阻挡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要求。
在全球化发展阶段,美国和欧洲都试图对民族国家这个概念进行某种超越,目标就是保证其原有引领优势的继续存在。然而,面对世界近年来的变化和压力,西方发达国家阵营开始出现逆全球化方向而动的事例,即不愿为全球社会的难题付出自己的应尽之责,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则是它们引领现代化的负面结果。而且,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所不能阻挡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为世界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打造全球化新引擎
中国是“东亚文化圈”或东亚古典文明的源头,至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建设卓有成就,形成了中国自身的发展轨迹。中古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发展领先地位众所公认,“盛唐”的辉煌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光辉一页。但明中叶以后世界的格局变化了,中国却进入明清“锁国”,失去了了解世界和紧跟潮流的机会。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大举进犯中国,在一百多年中,中国国势衰微,几乎落入亡国之灾。一百多年中,中国人一再摸索救国救亡的道路,而现代化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启动。辛亥革命表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国家终于在形成之中,而只有在国家完全巩固之后,中国的现代化才能焕发出巨大的光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其光辉成就让整个世界震惊。如今,中国是欧美国家之外,在现代化方面表现最出色、也是成就最突出的国家之一。而且,资本主义现代化暴露出许多问题,社会主义建构出独特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目标是避免资本主义的失误,在落后国家快速推行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巨大成就,促使了中国自信力的提高,形成了中国现代化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其他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摸索各自的现代化模式提供了一个出色的范例。“一带一路”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呈现出来的,它是邓小平时代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这一中国发展思路的国际升级版。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中国自身发展的现况以及世界情势,以中华文明特有的情怀与智慧,向全世界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
“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习近平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指出,丝绸之路的精神核心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和平”是首位核心词,这是“一带一路”本质特征和根本诉求。“一带一路”是21世纪中国促进世界和平的行动纲领,是中国为世界和平贡献智慧的重要平台。以此对照,随着现代化在欧美各国发展,大国争霸行为愈演愈烈,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太平。从欧洲三十年战争开始,国际性战争一再把欧洲最后把全世界都席卷在内。国际性战争随着西方国家主导现代化进程而出现并不断升级,这是历史事实,也是现代化的一大抱憾。
“一带一路”是共同发展与消除南北差异之路。四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已超过500亿美元。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以此对照,现代化在西欧开始酝酿的时候,世界四大文明圈的经济状况相似,基督教文明特别是西欧基督教文明甚至还要落后一些,欧美国家引领现代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形成了世界不同地区的巨大差异,南北经济差距非常明显,这完全违背了西方国家标榜的“平等”。
“一带一路”是不同文明的交融之路。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人类的文明因其多样而璀璨,一支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是“一带一路”的价值取向与道德基础,是共生互利的发展,奉行的不是历史上现代化过程中的零和游戏规则,更不是对其他文明的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