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问题缘起与要求探析
2017-11-21贺州市委党校科研科龚晨
◇ 文/ 贺州市委党校科研科 龚晨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之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时指出,必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在2017年10月2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提出,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内法规中都是首次,这不仅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行了热切关照,也对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所谓党内政治文化,是指“由政党政治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体系,以及政党成员共同的政治取向、一致的政治行为、完善的政治规范所聚合而成的政党形象外在表现,所集合而成的政党内在精神结构”[1]。党内政治文化既是一种政治信仰文化,也是一种政治道德价值,又是一种政治制度品德,更是一种政治行为实践。历史与实践表明,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强党兴党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因而,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从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层面看,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要求的现实回归,是对党的自身建设历史脉络演变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党执政科学化提升的实践要求,是对党的未来发展走向科学把握的积极谋划。
一、党内政治文化问题的基本范畴
充分认识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固有属性和价值功能,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对于党内政治文化基本内涵的认识,就学者研究的情况看,较为一致。这种一致体现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内涵界定上。2017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2]这一科学论述,基于指导方向、发展基础、历史渊源、主体内涵、突出特质等五个维度,对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揭示,提出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为我们深入理解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要义,提供了文献依循和学理遵循。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地表明,我们党内政治文化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文化传承,为我们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明了旗帜方向和实践遵循。基于此,笔者以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党的建设、党内政治实践活动中,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性文化的政治认知,坚定其政治立场,提高其政治觉悟,端正其政治态度,增进其政治情感,树立其政治自信,提升其政治能力和政治领导力,进而实现党员干部对党内核心价值观与党内政治文化的高度认同、忠实信仰和自觉践行。
(二)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属性
笔者试从三个角度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属性给予阐释。一是从党内政治文化本质属性看,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政治信仰文化,是一种政党组织文化,是一种政治实践文化。这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组织的根本标示,也是判断一个政党代表什么样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的文化标尺所在。也正是党内政治文化这种鲜明的政治性特征,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在执政党执政实践活动中具有政治主导性。二是从党内政治文化发展属性看,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历史实践过程,有着过程的继承性、经验的积累性、相对的稳定性、发展的持久性等基本特质。因而,加强党内政治建设,需要久久为功,需要常抓长管,需要严抓严管。三是从党内政治文化形态属性看,党内政治文化既有物质表现,也有非物质表现,党内政治文化的载体形式是多样的,包括了政治制度载体、政治组织载体、政治心理载体、政治行为载体和政治活动载体等多个方面。因此,丰富党内政治文化载体,拓展党内政治文化平台,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和重要途径。
(三)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功能
党内政治文化的功能,就是党内政治价值观念、政治理想等各构成要素综合在一起后整体上对党员个体、党组织和党外群众所起的作用或所发挥的效能。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把握其党内政治文化的功能,理当从三个层面来分析。一是从党员个体层面看,党内政治文化的功能体现为坚定个体政治立场、匡正个体政治行为、完善个体政治人格、提升个体政治道德;二是从政党组织层面看,党内政治文化的功能体现为坚守共同指导思想、树立共同价值体系、整合共同利益资源、促进组织团结和谐、塑造良好组织形象;三是从党外社会群体层面看,党内政治文化的功能体现为引领社会风气、提升民众素质、感召吸引鞭策。从宏观层面上看,这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的客观需要;从中观层面看,这是践行党的执政理念、丰富党的执政资源、完成党的执政方略的必然要求;从微观层面看,这是解决党内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内在需要。
二、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问题缘起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3]置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四个伟大”的新时代发展要求,对党的建设方式作出适应性调整,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缘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缘于历史视野的深刻审思,缘于执政实践的深刻洞察。
(一)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缘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面临的内部外部环境异常深刻复杂,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这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新形势。
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全球经济治理主导权严重失衡,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的决策机制、议题设置、规则制定和话语主导等方面仍占据较大优势,世界安全形势更显复杂、多变和动荡,这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价值观挑战就在于能否提升执政行为中的核心价值涵量,即文化安全问题成为了党的执政能力在世情深刻变化面前必须首先直面的问题。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时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带来社会矛盾凸显,叠加的社会矛盾、增多的风险隐患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最大价值观挑战是“国情认识”问题,要求我们党必须提高对社会各阶层、社会各群体思想意识与思想变动的把握,解决好他们的思想忧虑和困惑。这些问题既是党员干部价值观修养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党员干部执政行为必须首先展示的价值观内容。
从党情看,我们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党情的深刻变化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最大价值观挑战是“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能否担当起既定的奋斗目标,能否经得起考验,能否化解得了危险,是检验我们党执政行为中核心价值涵量的重要标尺之一,为此必须解决好党内核心价值建立、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等重大课题。提升党执政能力中核心价值涵量,是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基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客观上需要我们从党内政治文化这一更深层次切入,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大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会经受住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的挑战,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缘于历史视野的深刻审思
古今中外政党发展的历史实践证明,党内政治文化事关政党的生死存亡。一个政党的失败或者说倒台,究其根本,起于其政治文化的混乱、腐朽、没落;反之,一个政党生机蓬勃富有活力,广纳民众赢得民心,源于其政治文化的正气充盈、洁净健康。苏联共产党的倒台和苏联解体就是这样的一个鲜活事例。美国苏联问题研究专家大卫·科兹教授认为,苏联的解体是由苏联的领导层自身造成的,“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他们中的多数人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并且与城市中持相同观点的知识分子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5]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历程中,注重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重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传统。比如,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武器”,列宁则认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可阻止俄共沦为旧文化的“被征服者”,防止“官僚制度复活”,只有借助“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6],才能在落后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1920年,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的讲话中鲜明指出,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具体到我们党来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义无反顾地把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从1929年古田会议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到延安整风全面整肃党内腐朽落后文化,到改革开放初期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的“三讲”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再到十八大以后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无一不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文化升华。”[7]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对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所进行的积极探索,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积淀了雄厚的底蕴,为党的日益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缘于执政实践的深刻洞察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7]“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关键在党”、“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文化自省、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面对执政实践中存在着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建设内容先进富有时代性、底蕴雄厚富有民族性、生机蓬勃富有持续性的党内政治文化,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丰富和积聚执政资源,夯实执政地位和基础,确保执政安全和长期执政,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实现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文化支撑,成为了一项极其紧迫的重大课题。
就党的建设方面来言,目前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正如党的十九大指出,“党内存在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8],一些党组织内还存在着顽瘴痼疾,基层党组织建设虚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还表现较为突出,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两个责任”还存在薄弱环节,制度执行“最后一公里”还存在层层递减现象,一些“吃拿卡要”等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仍还时有发生,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两面文化等各种不良腐朽的政治文化和违纪违法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构建党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建设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就得以自我革命的态度,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而,立足我们党内政治生态环境,探索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宏观地思考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战略对策,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执政价值。只有这样,才会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更好地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到实处,把党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勇于自我革命的、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时代要求
(一)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重要构成,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推进的重要抓手,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重大时代命题的提出,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管党治党理论进行创新的又一具体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软实力的把握进一步深化,反映了我们党对政党文化、执政文化发展以及政党自身治理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文化在党的建设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一个正气充盈的现代化政党,必会精心打造富有个性魅力的党内先进政治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建立起了一种唯物论的文化观”[9],提出了共产主义文化的功能在于造就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而且深入地分析了政党建设客观存在的文化元素,鲜明地指出:“我们党最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10],“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11]针对俄共(布)和国家机关特别是中央工农检查院的种种弊端,列宁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中指出“这些缺点根源于过去,过去的东西虽被打翻,但还没有被消灭,没有退到早已成为陈迹的旧文化的阶段去”;“我在这里提出的正是文化问题”。[12]回顾我们党走过的96年历史,可肯定地说,我们党非常注重通过思想建党、理论创新等途径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党的执政文化,着力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文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3]置于当今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语境中,“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时代命题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党治理规律的新认识,也为新形势下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新视角,开拓了新视野。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提出,顺应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特别是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各种困难和新问题必然会不断涌现,比如,如何应对互联网技术给党的建设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在代际更迭中防范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被淡化遗失,如何在全媒体时代维护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如何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时代境遇中增强党的自我革新能力等等。这些党的建设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对管党治党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找到了新的切入点,有助于解决因腐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不良网络文化等给党的建设制造的麻烦和问题,有利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进而为党的建设筑牢文化基础。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端正政治思想,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进而抵制和肃清庸俗腐朽政治文化的流毒影响。而且有助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文化和信仰来凝心聚魂,凝心聚力,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群众等方面优势提供重要依托。
(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对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是管党治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里程碑,“其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当前,更在于长远,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走向繁荣发展而日益呈现。”[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15]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对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和实效性,需要更加注重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方向。这要求我们通过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来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本领和水平,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永葆党的政治本色,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在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必须聚焦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全方位落实好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以壮大党的政治优势和政治力量。
二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和实效性,需要更加注重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终极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来建设创新型、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进人民福祉。在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根本政治立场上,唤醒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修正一切偏离党性的价值、思想和行为,始终坚持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本领,以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
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和实效性,需要更加注重把廉洁从政作为治国理政的底线准则。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来建立起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规范好权力运行和制约监督,营造良好的廉洁从政环境。在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必须着眼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行为作斗争,始终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以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参考文献:
[1]龚晨:自我革命视域下加强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J].理论研究,2017(4)。
[2]涵养健康政治生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4-2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90页。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07-28。
[5]大卫·科兹:苏联解体的原因[J].当代思潮,2000(5)。
[6]列宁全集(第43卷)[M].中文版第2版,第63页。
[7]毕京京:以高度文化自觉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N].解放军报,2017-01-11。
[8]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光明日报,2017-10-28。
[9]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3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39-640页。
[1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4-785页。
[13]本书编写组: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法规[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页。
[14]张英伟:不断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意义的认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9-05。
[15]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