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扶贫 扶真贫 真脱贫
2017-11-21褚振江
文/褚振江
真扶贫 扶真贫 真脱贫
文/褚振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在政绩考核的压力下,一味求胜心切,忽视时序节奏,争相叫响“率先脱贫”“提前摘帽”的口号,抢速度、大呼隆,急躁冒进,层层加码,用形式主义的做法代替艰苦细致的工作,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和“数字脱贫”的苗头性问题。
比如,有的省市列出脱贫摘帽时间表和立下军令状,逐级签订责任书,上头时间提前了,下面只得层层搞“提前量”,打“突击战”,短时间内集中投入、统一脱贫,质量效益不高不稳定。有的不尊重群众意愿,不考虑市场风险,包办代替,盲目上项目,搞“一刀切”式产业扶贫,“抓到篮里都是菜”。有的为了尽快见到“扶贫效果”,哪里交通便利、位置醒目,扶贫点就设在哪里,打造“小康家”和“摘帽户”作为亮点来宣传。有的通过“巧算”收入账,把今后的预期收入算为当前的实际收入,把还没有变成商品的产品收入算为现金收入,以拔高收入的方式实现假脱贫。有的简单采取低保兜底、一兜了之,贫困识别和退出不实不准。有的地方移民搬迁,搞“急就章”式一搬了之,导致资金、土地矛盾加剧,甚至搬掉了群众的生计,逼着农民贷款买房,导致农民仍是住进漂亮楼房的贫困户。还有的热衷建立“挂图作战室”、“前沿指挥部”,大量时间消耗在制作展板、橱窗、标语和填表造册上,花里胡哨,劳民伤财。
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奋勇赶超,豪气干云,无可厚非,但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确保兑现。所谓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不能一味强调“赶”与“超”,攀比谁“跑得快”,而应更多关注谁“做得实”,在意谁“帮得好”。只重“面子”不顾“里子”的花拳绣腿,看似热情高涨,实则有悖规律、不重实际,是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思想作怪。政绩需要数字来表示,但要体现在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上。须知,数字背后,排列的是一笔厚重的民生账,刻录着一家人的衣食冷暖。勉为其难、不切实际的虚假扶贫、数字脱贫,只会引发“被脱贫”、“假脱贫”,最终也会苦了群众,伤了民心,留下的是问题,埋下的是隐患。
当前,我国还有4335万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党中央确定的目标,也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攻城拔寨的决战决胜阶段,既要啃骨咬筋甩开膀子冲锋陷阵,又要深耕细作长短结合下一番绣花功夫;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只有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科学制订时间表、任务书和施工图,事不避难,善作善成,才能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