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智能手机在新闻专业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21李婷
李 婷
论互联网+智能手机在新闻专业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李 婷
文本阅读对于新闻专业学生非常重要,但是部分学生对阅读不重视,课前课后依赖互联网,因此,要因势利导把互联网引入阅读教学,借助智能手机开启阅读教学新模式。
互联网;智能手机;新闻专业;阅读教学
一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然而,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全民阅读情况似乎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全社会读书的情形不容乐观,大学生亦是如此。一方面,物质化、商业化和世俗化势不可当,新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外时间几乎不读书;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普遍数字化,以及因电子浏览器和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带来的阅读媒介多样化,使阅读越来越变得快餐化、浅表化和碎片化。2017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主要情况。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图书阅读率为58.8%,数字阅读明显超过传统的纸质读物阅读。成年国民的上网率为73.8%,通过手机阅读的比例明显增长,这已是连续8年增长,手机接触时长的增长也很显著。[1]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加强引导他们合理有效地进行深度阅读。在正常的教学运行与管理中,特别强调加强汉语言文学等传统文科专业的阅读引导,但对新闻专业则关注不多。
新闻专业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专业学科。通过新闻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采、写、摄、编、评等基本新闻业务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完成四年本科学习后,具备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能力。但是在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方面非常重视新闻基础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实践,这些对于人才培养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无论哪个学科都要求夯实学科基础,采、写、摄、编、评等基本业务实践都需要扎实的写作能力。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多进行写作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阅读训练,多读经典文本,扩大阅读视野,从而增强学生的欣赏、鉴别与创作能力。
因此,对于新闻专业学生来说开设文学基础课程非常必要。当前多数地方院校新闻专业开设有文学类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这对于新闻专业学生夯实基础,提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从而为实现培养目标,推进学科与专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新闻专业开设文学课程,重点放在经典文本的阅读上,通过经典作品的阅读来提升学生的采、写、编、评的能力。
二
现实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文学课程课时不多,在当下高校教育改革中,一方面提出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保证就业率,实施的结果就是专业基础课程课时量遭遇不同程度压缩的问题,这对于一些传统基础课程提出挑战,比如在新闻专业开设的各类文学课程的课时量较少,笔者所在学校只有36个课时,很难保证教学效果。二是因为课时量少,课余时间被各种社团活动占据,学生阅读量不够。有学者提出:“不研读新闻文本,就失去系统学习中外新闻发展史上代表性作品的机会,就难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自己学习与借鉴的新闻范本”;“优秀的新闻文本总是典型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某一值得关注的问题,不研读新闻文本,就不能通过新闻文本来深入分析新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难以让学生积累起研究与观察社会问题的具体而生动的感性经验,提高观察与探究社会问题的能力。”[2]三是学生阅读兴趣不浓。现在很多学生不重视夯实基础知识,不重视阅读提升自己的素养,课堂与课外不重视文本阅读。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与运用,随时可以浏览各种图文资料,实际上流于表面化,粗浅化。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笔者曾带领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每周的读书量和读书时间不尽人意[3]。既然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成为现实,我们何不因势利导,借助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灵活自如地带领学生进入阅读领域呢?
三
实践经验表明,如果学生在课前对所要解读的篇目没有阅读或了解,靠教师重复故事情节,解读作品内涵的话,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阅读文本是学好文学类课程的关键。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合适的引入互联网与智能手机,效果利大于弊。在现实教学中,为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课程开始之前,要求学生一方面尽可能借阅纸质图书,另一方面下载阅读软件,比如移动图书馆,凭借图书证就可以上网借阅电子图书,经济条件稍好且阅读量大的学生推荐购买kindle。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在实践教学中大有裨益。
首先,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智能手机的便利,扩大学生课前收集查阅阅读材料的范畴。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要为学生开出阅读书目,以供学生阅读。图书馆藏书受到采购时间的限制,滞后于阅读资料的出版,尤其是新闻专业资料,很多资料时效性非常强,图书馆不一定及时购进。图书馆馆藏数目很难同时满足一个班的学生阅读需要。因此借助互联网使得阅读资料对于新闻专业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利用互联网平台,灵活运用智能手机,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现在,部分学生认为即使上课没有听好,课后复习也可以应付,面对这种局面,教师需精心准备,在课堂提出问题,带动学生查阅各种资料进行问题探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质量,丰富课堂信息,加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会利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控制。
第三,利用互联网平台,灵活运用智能手机的便利,在课后继续相关话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深度阅读。课堂时间有限,对于有意愿进行深阅读的学生来说意犹未尽,需要时间和机会进行继续探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可以及时补足这一需求。同时建立各种群进行课后交流与辅导,从而起到良性循环效果,既顺应学生依赖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形势,又带领学生进行有效深度阅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1]范军.数字阅读的深与浅[N].光明日报,2017-09-12.
[2]董天策.我国新闻教育的四大缺失[J].新闻记者,2005,(9).
[3]吉春满,林萌,李婷.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邵阳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7,(1).
李 婷(1976—),女,邵阳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湖南邵阳 422000)
邵阳学院-邵阳日报新闻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资助项目(湖南省2015)
[责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