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歇与夏尔丹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影响
2017-11-20安丽
安丽
摘 要:一幅幅作品背后都藏着一颗敏感的艺术心灵,每一个带着灵感创作的艺术家都在用最完美的绘画方式阐释自己内心深处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同时也阐释了他们对美好的感知和体会。
对于探究女性是个新领地,对其系统研究暂时处在一个未成熟初级阶段。在众多的理论专著中,对于女性的研究过于零散不系统。有些研究者对女性与女性存在的现实意义进行混淆;如何对传统的观看模式进行全面的颠覆,女性形象背后所隐含的社会风气、阶级思想以及生活观念是怎样的,等等。在研究女性发展的过程中,诸如此类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笔者倾其所能的书写这篇论文,希望能给这些问题一一找到答案。
关键字:油画;布歇;夏尔丹;女性形象
布歇与夏尔丹绘画中女性形象所带来的影响是最真切、最现实、最具有针对性的艺术语言之一。众所周知,在布歇的绘画里蓬帕杜夫人似乎永远是画面的主角,她并不是外表光鲜亮丽的花瓶式空壳,她对文学有一定的研究,有自己的个人图书馆,把剧本搬上舞台,经常对艺术爱好者给予最大的赞助等等。也许自古以来,才貌兼备的野性女性一直有着备受推崇的地位,蓬帕杜夫人的一生便是一个活生生的先例,所以當蓬帕杜夫人香消玉勋的时候,众多艺术家悲痛万分的将她的离开比喻为是一个梦的结束。
女性形象似乎在历史绘画的长河中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与非议,绘画中女性形象本身的出现就会出现太多的话题,例如女性题材的来源、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宗教信仰的程度,这些都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布歇与夏尔丹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布歇与夏尔丹绘画中女性形象是各自绘画中完美语言的标志,不管是布歇绘画中光鲜亮丽、浪漫奢华的时尚沙龙贵妇人;还是夏尔丹生活中贫困潦倒、勤劳节俭的黑暗厨房的家庭主妇,都毫无疑问的展现了各自绘画中对女性形象最真实的诠释。布歇与夏尔丹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影响是极大的,在构图的处理上,色彩的搭配上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影响到了后来艺术家的绘画艺术研究,临摹与效仿的范例比比皆是,所留下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对当时的绘画是一种震撼,甚至对更长远的绘画艺术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布歇与夏尔丹在18世纪法国罗可可时期所描绘的不同阶级、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女性形象,从正面反映了当时她们所处的社会生活状态以及当时的生活景象。我们从欧洲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君主政体和教会的绝对权威在17世纪时期有力的促进了艺术领域内表现形式的向前发展,然而这种艺术的存在正是因为统治者为了表现自己的权利与欲望的外在表现,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的理性思维促使了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不管是在布歇的绘画中,还是在夏尔丹的作品中,都不难看出他们各自生活的特有领域,或奢华烂漫、或勤劳简朴,总之画面中女性形象的出现,把当时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状态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
布歇的际遇造就了他必须为法国贵族服务的能力,比如布歇的绘画作品《午餐》,画面讲的是贵族社会的午餐场景,窗外暖洋洋的光线直接透过大窗户射到室内,把原本奢华的室内摆设映衬的更加靓丽奢华,带有金色镶边的大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的明亮,把对面未入画的门映衬的愈加古色古香,墙上以及镜子边框上那奢华的花纹边角装饰足以看成罗可可装饰的经典之作。也反映了当时贵族社会在蓬帕杜夫人的引领下,贵族女性的生活是滋润的,是有享受生活权利的,她们的生活可以从创造历史舞台剧中充满学术气息,也可以从室内的餐桌走向名流聚集的时尚文化沙龙。但与此画面内容相似,但反衬的社会景象截然相反的油画巨作《餐前祷告》却展示了另一番景象。
夏尔丹油画作品《餐前祷告》就带来了与布谢绘画内容截然相反的别样风景,同样是进餐的场景,但画面的内容、布景、人物形象却都大径相庭,画面中三个人物呈现稳定的三角形状态,不管是人物目光的交集还是衣着及白色餐布的相呼应,都不无时无刻的在凸显画面人物的中心位置,从画面的环境和人物的衣着上能看出家庭的境遇相对于布歇绘画《午餐》中的境遇差好多,画面中餐厅的背景用黑褐色来作装饰,画面中左边靠近墙根的器皿餐柜若隐若现,也没有任何富丽的装饰,人物的衣着都是用粗犷的亚麻布制作而成,没有没有蕾丝边、蝴蝶结以及高贵绸缎的点缀,从两个小女孩的玩具上也可以看出他们生活状态不是理想中的那么富裕。夏尔丹的绘画中所折射出的生活场景是对他所生活时代最真实、最透彻、最现实的描写,不带有任何做作的装饰风味,特别是对于画面中劳作女性形象的刻画,是那样的赤裸裸而又带有生活的艰辛,现实生活是如此的残酷无情,也是如此的带有表现形式,把劳作中的女性形象推到了一个让人欣赏的高度,带有无尽的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不管是油画还是国画,女性形象在绘画中所带来的再现与模仿是不可避免的,也许是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在想要表达女性形象的基础之上来传达一种文化溯源。再现一个真实的世界成为西方艺术的终极目标,而人物的塑造也成为了艺术模仿的中心,这与西方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相呼应的。布歇与夏尔丹的绘画同属于一个时期不同阶级的绘画作品,也是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的一个缩影,使得后来的绘画出现了真实的再现和模仿。布歇绘画的服务对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一样,一个阶级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段,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女性的审美活动由统治者控制着,所以布歇绘画对象的蓬帕杜夫人变成了这一时期名副其实的主角。
夏尔丹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也许没有布歇绘画中女性的雍容高贵、气质典雅,但她们的出现同样是在传达一种自身需要的信息,并非我们所说的被物化和财产化的观赏品和消费品,绘画中的女性在炫耀自己显赫地位下占有愈来愈突出的欲望,从而形成女性文化角色中一个明显的特征。这是夏尔丹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模仿,不仅仅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市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侧面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也许整个西方绘画一直在追求客观真实世界的再现与模仿,布歇绘画中大胆暧昧、矫揉造作的女性体态就是现实生活中某个场景、某个人物的真实写照。
西方推崇形式,并通过各种方式来精准的表现外在的形式,这与中国把内在的意境作为实现美学的价值是大相径庭的。布歇的推崇者蓬帕杜夫人的肖像画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奢华艳丽的衣着装饰真实再现了蓬帕杜夫人高贵优雅、貌美绝伦的气质,背景中繁琐浮夸的装饰也暗示了洛可可绘画的浮夸之风。然而夏尔丹的绘画趣味更是独一无二的,但这也是夏尔丹的作品能在能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普及开来。绘画中女性形象是质朴勤劳、可爱大方的没有任何的装饰意味,也没有过分的矫揉造作,就是现实的再现与模仿和真实的表现欲创造。布歇与夏尔丹绘画中的这种典型的古典和谐美是受西方崇尚形式和理性的美学价值观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英)赫伯特·里德.王柯平 译《艺术的真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何政广.《布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3] 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1995年版.
[4] [英] 布歇.出版公司编辑.布歇[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 年版.
[5] [法] 夏尔丹.《世界美术家画库 夏尔丹》 [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6年5月第一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