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重庆木刻运动概况

2017-11-20白鹭

卷宗 2017年30期
关键词:木刻抗日战争重庆

摘 要: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展览是大后方木刻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在抗曰救亡文艺运动中木刻充当着先锋队和主力军的作用。曾几何时,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一代追求进步的艺术青年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艺术追求与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事业结合起来,用画笔和刻刀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关键词:木刻;重庆;抗日战争

20世纪,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痛苦的挣扎、反思和进步,中国人在这复杂的状况下,在这紧迫的时间里,经历着摸索、失败、矛盾和纠结,慢慢寻找中国未来,美术界也是如此。

抗战时期,重庆文化有了迅猛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战时中国的文化中心。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同年10月,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处于不利形势,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2月,国民政府部分机构相继迁渝,次年10月武汉失守,蒋介石及留在武汉的国民政府机构也迁到重庆。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国家机关的内迁,大量的文化机构、文化团体、大批的文化人也来到重庆。重庆城市地位的提升,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的形成,奠定了重庆作为“文化中心”的地位。其次,国共第二次合作,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全国抗日文化运动的发展。再次,全国各地美术家和美术进步青年汇聚重庆,提供了艺术交流与合作的有利条件。这一切,为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美术的活跃奠定了文化基础,成为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美术活跃的重要因之一。

鲁迅先生在20世纪是时代的领袖人物,他举起了文学和版画两面大旗。1928年,鲁迅与柔石等合组“朝华社”,介绍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在鲁迅先生介绍的进步欧洲版画家中,德国著名现实主义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版画最受鲁迅先生的青睐。1937年7月,鲁迅先生以“三闲书屋”的名义出版珂勒惠支的画集。鲁迅先生在努力的让这些西方的优秀版画在中国生根发芽,为的就是培养我们自己的版画家,发展我们自己的版画事业。1931年7月下旬,内山书店主人内山完造的兄弟内山嘉吉在书店结识鲁迅先生。于是,鲁迅先生向内山嘉吉先生提出邀请,举办木刻讲习会。虽然讲习会只办了六天,参加的人数也不多,但其意义却十分深远。在这次讲习会之后,从事版画的人慢慢多了起来,逐渐打开了中国新兴版画发展的举办。

重庆最早的新兴木刻作品是1935年5月《商务日报》副刊刊登署名孟引的《夜(在沙市纱厂侧面)》和《沉想》,由于木刻简单易学,工具简易廉价,木刻作品可多次翻印,宜于广泛传播,加之木刻线条粗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易于大众接受,内容真实,形象生动,群众喜闻乐见。抗战时期重庆第一次木刻展览是1938年7月10日由中华木刻界抗敌协会重庆会员座谈会主办的《七七抗战一周年抗敌木刻画展》。此展览在重庆市商会举办,引起市民很大关注,前来参观的市民也络绎不绝。

1939年4月6日至8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重庆市社交会堂举办《第三届全国抗战木刻画展》。这次展览原定于1939年6月为庆祝“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成立一周年之际举办,后由于苏联5月份要在莫斯科举行《中国抗战艺术作品展览》,委托中苏文化协会征集抗战艺术作品,而当时表现关于抗战内容的作品,只有木刻和漫画最多。《第三届全国抗战木刻画展》是大后方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以抗战为主题的大型木刻展览,也是成立全国性木刻组织之后,以及新兴木刻运动十年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木刻展览。

1941年1月院南事变发生,蒋介石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峰,一时大后方的政治空气骤然紧张起来,各界进步文化人士、书刊报纸等都被搜捕、查禁。经过多方面的筹備,《中国木刻研宄会》于1942年元月3日正式成立。成立前的一个多月即1941年11月21日,重庆木刻界以军委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名义主办《第二次全国木刻展览会》,在市中区夫子池励志社开幕,为期三天。此展览的成功举办为日后木刻工作的展幵及中国木刻研究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42年2月12日,中国木刻研究会为响应国家总动员文化界宣传周,在夫子池励志社举行为期三天的《中国木刻研究会第一次木刻展览》,展出作品二百六十余幅,包括连环木刻两套,前往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

自中国木刻研究会成立后,木刻运动在其领导和组织下,飞速发展。1942年,被史学界称为抗战木刻运动的“展览年”。中国木刻研究会成立后实施最重要的一项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就是主办全国性最大型的木刻展览一一《双十节全国木刻展览会》(简称《双十全国木展》)。

1942年10月10日,期盼己久的由中国木刻研究会主持全国木刻展览在全国各大城市如桂林、柳州、长沙、昆明、贵阳、泉州、璧山、三台、汉中、曲江等地同时展出。1942年中国木刻研究会的成立为中苏两国间的木刻交流增添了活力,自此中苏木刻交流进入频繁期。5月1日至3日,由中国木刻研究会征集作品9,中苏文化协会主办的《中国送苏联木刻作品展览会》在中苏文化协会会场正式举行,原展期为三天,后由于参观者踊跃,也为方便各界参观,展期延至七日闭幕。1942年1月3日,中国木刻研宄会在重庆中苏文协成立,拉开了大后方木刻运动高潮的帷幕。1942年以后,仅重庆地区举办大型木刻展览会就达18余次,其为纪念中国木刻研究会成立周年就曾举办过几次大规模的木刻展览。1943年新年伊始,中国木刻研宄会为庆祝其成立一周年,特于11日在夫子池励志社举办木刻展览,为期四天,售出收入全部捐献于文化劳军之用。1944年1月是中国木刻研宄会借其成立二周年之际,举办规模庞大的《全国木刻展览》。中国木刻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大后方重庆木刻运动高潮来临,运动高潮的标志便是风起云涌的木刻展览,与此同时,以抗战为主旨的综合性美术展览、个人画展等也愈加活跃。

在发展中的重庆木刻运动,从最初由鲁迅介绍欧洲、日本的版画,到自主独立的创作,这种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尤其是后期突出体现了抗战时期的中国式风格,对后来中国本土版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展览是大后方木刻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在抗曰救亡文艺运动中木刻充当着先锋队和主力军的作用。曾几何时,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一代追求进步的艺术青年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艺术追求与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事业结合起来,用画笔和刻刀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木刻工作者紧贴人民大众、密切联系社会现实,为鼓舞将士、打击敌人、宣传抗战、高扬正义而奋斗,木刻展览则是木刻工作者贴近现实、贴近民众一一为社会而艺术的生动实践、也是他们抗日救亡的“主战场”。重庆作为陪都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为一身,在大后方的地位尤显突出;而桂林曾一度作为大后方文化中心,且在一段时期内,成为大后方木刻展览的中心。因此以重庆、桂林为主轴,云贵川等地积极参与、响应的大后方抗敌木刻展览,成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发展的历史“高地”,创造新兴木刻运动史上的辉煌篇章,为推动艺术的进步、发展,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新兴木刻不仅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有巨大的贡献,也为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并不是单纯以提倡木刻艺术本身为目的,而是以木刻作为一道桥梁或是一座土台,在达到建立绘画上的现实主义的一种运动”,正是因有这样的目标,才会有今天繁荣的景象。抗战大后方木刻展览在特殊时间、特定地点,开展了一场具有特殊内容的运动,享誉古今中外,历史影响和意义都甚为广阔。由于笔者专业知识的狭隘,以及受时间和史料的限制,本文对大后方木刻展览的研宄有许多不足,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能逐步克服各种因素,把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展览的盛况完美呈上。

作者简介

白鹭(1994-),女,汉,河南,硕士,四川美术学院,研究方向 中西美术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木刻抗日战争重庆
重庆客APP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