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017-11-20陈全红
陈全红
摘 要: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点内容,其施工质量的优劣与工程建设整体质量密不可分。为更好地提升工程质量,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此,本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建筑工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材料准备、施工流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建筑工程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不断提升,建筑工程事业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在建筑工程中,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优劣产生着重要影响。想要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施工单位需要对筏板基础大体积施工技术加以重视,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进一步对施工流程进行有效规范,从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1 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材料准备
某高层建筑工程,其中地上建筑28层,地下2层,总高89.6m,该建筑筏板施工工艺比较复杂,因筏板具有较大基础厚度、面积,为确保其施工质量,应规范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各项施工流程,处理好浇筑混凝土时出现的水化热,减少对混凝土结构本身所造成的影响程度。
水泥:混凝土升温主要是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水泥的矿物组成中,C3A的水化热与放热速度最大,C3S与C4AF次之,C2S的水化热最小,放热速度也最慢。因此,要降低水泥水化热应选用C3A少的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因掺入了20%~40%的复合材料,水化热就比较低,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优先选择的品种。
骨料:基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抗渗、泵送的共同要求,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控制在10%以下,细骨料选用中砂。
外加剂:通过综合比较,JZa.5浓缩型复合高效减水剂,可使混凝土初凝时间后滞大概5个半小时,具备高效减水、抗渗、微膨胀等性能。
2 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流程
1、定位放线
选取外控为主、内控复核的方式进行基础阶段定位放线,开挖基坑作业完成后,需向坑内引入坑外轴线控制桩、BM水准点,经复核后即可实行固定保护工作。此外,在浇筑完垫层混凝土之后,需及时放出建筑外边线、主要控制轴线。且按照建筑平面几何结构进行正交直角坐标系的设置。
竖向结构如柱、剪力墙等,是定位基础阶段结构细部必须考虑的因素,在弹出纵横轴线后,需按照柱、剪力墙及主轴线所在位置之间的关联性,将结构边线放出,且将模板控制线设置于边线外10cm位置,以此为校验模板位置提供有利条件。
2、垫层混凝土施工
浇筑垫层前,需对基底标高进行详细核查,保证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随后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实行地基验槽,以此对开挖深度、基岩等施工条件加以确定。本工程选取C15商品混凝土作为筏板基础垫层,10cm为其厚度。按照开挖施工规定,浇筑可分3个区段进行。在垫层浇筑过程中,应留设一个小沟(尺寸100x50mm)到筏板垫层边缘位置,及时将水排进临时集水坑。该集水坑需在筏板基础2边分别设置一个,用砖砌筑,并将配比为1:1、厚20mm的水泥砂浆涂抹到上面。
3、钢筋工程施工
该工程选取单面搭接焊连接筏板钢筋,要求相互错开各个接头,且在50%以内控制一个钢筋层面相同连接区段内的接头面积。为避免位移问题出现于钢筋施工内,可选取八字扣方式绑扎钢筋交叉点。绑扎下层钢筋之后,选取钢管脚手架进行支架搭设,并固定到上层钢筋位置,且进行钢筋马凳安设。随后将搭设所需脚手架去除。
完成筏板钢筋绑扎作业后,需严格遵循墙柱施工要求进行插筋作业,插筋向底板下层钢筋内伸入,且和下层钢筋一起进行绑扎固定,禁止钢筋直接向筏板底部位置插入。结束以上施工后,需及时进行验收检查,确定其质量满足施工规范规定后,即可进行下一阶段施工。
4、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浇筑
1250㎡为该工程混凝土浇筑量,按照从东—西的顺序,选取一台汽车泵进行浇筑施工。为避免浇筑混凝土间断,要求配置多辆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连续供料。浇筑施工中,因温度应力过大极易出现裂缝,可选取斜截面分层+机械泵送结合方式进行施工,保证大量水化热由施工浇筑顶面消散。且在5到7h之间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400mm为其分层厚度。
由于混凝土具有极大坍落度,插入振捣器后,混凝土斜向流淌可形成一定坡度,基于此,必须做好临时堵挡施工。封堵所需工具为短钢管,所需数量为2到3排。除此之外,还需将3道振捣器设置于各个浇筑带前后位置,1道设置于泵管出料口,其功能振捣斜坡面上部位置;其他2道分别设置于坡面中间位置及坡脚位置。在泵管出料口位置为防止混凝土堆积,需先尽心出料口位置振捣施工,确保其能够向斜坡面自然流淌,随后由坡脚逐步向上进行施工。
浇筑施工中间隔30min,达到初凝条件情况下,即可再次振捣完成浇筑的混凝土面,防止由于泌水等因素,导致空隙存于下面层,或含水量过高。完成浇筑混凝土作业3到5h之间,即可进行刮平施工,所选工具为长刮尺。并进行2遍碾压施工,防止表面产生龟裂现象,终凝后即可进行养生施工。
(2)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及测温工作
在新浇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在其上盖一层6~8cm厚的袋草,然后在袋草上再盖一层塑料薄膜。这样,第1层塑料薄膜可以起保湿作用,避免混凝土中水分蒸发而失水;第2层塑料薄膜可以加强稻草的保温性能,并防止雨水使稻草失去保温作用,造成混凝土表面温度突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温度控制方法,同时,由于塑料薄膜的保湿作用,混凝土不洒水就能达到养护要求。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30℃时,方可解除保温。
为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升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在筏板内埋设若干个测温点,采用L形布置,每个测温点埋设测温管两根,一根管底埋置于筏板混凝土的中心位置,测量混凝土中心的最高温升,另一根管底距筏板上表面100mm,测量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测温管均露出混凝土表面100mm。第1~5天每2h测温1次,第6d后每4h测温1次,测至温度稳定为止。从3个筏板的测温情况看,混凝土内部温升的高峰值一般在3~5d内产生,3d内温度可上升到或接近最大温升,内外温差值在20℃左右,控制在规范规定范围内,未发现异常现象。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涌现到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点,为保证其施工质量符合施工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案例的实际情况,遵循施工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材料,规范施工流程,才能达到施工质量整体提高的目标,才能充分发挥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谈新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特点与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2(19)
[2]李克江.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分析与工程應用[D].天津大学2010
[3]吴华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4]刘斌,韩志强,范贵军.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原材料的质量要求[J].科技信息.2010(18)
[5]徐瑞娟.探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6(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