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命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7-11-20周宏
周宏
摘要: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旳是为了实现生命的和谐和健康发展,唤醒生命意识,提升生命价值,完善人格,提升幸福感。因此,生命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职业学校的学生自我意识强,心理脆弱,挫败感强,关注心理发展和情感教育,会使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生命教育;德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240-02
由于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物欲横流不断冲击的双重影响下,E时代的学生对于生命的价值常处在虚拟的状态中,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人我关系,无法真正的了解。在德育工作中加强和重视生命教育,让生活在E时代的学生更加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让学生了解生死观念、群我关系等重要的人文素养,进而促进个体有丰富的生命涵养,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积极运用有限的生命创造积极人生。
1.职业学校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普遍
职业学校的学生既是一个普通的群体,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青春的成长关键期,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经受了作为"后进生""问题学生"的指责和冷落,经历了中考的淘汰,有了很强的挫败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的90后职校生,刚刚摆脱了"分数至上"的枷锁,又陷入了"技术至上"的深渊。知识技能增长了,生命意识却日益淡薄、生命责任日趋缺失、生命关系越来越紧张,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产生了怀疑,导致伤害生命的行为时有发生。
1.1 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有的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厌学情绪严重,逃学、旷课成为习惯,沉迷于游戏厅和网吧 ;有的学生生活不节制,暴饮暴食,伤肝伤胃;有的学生不讲究个人卫生,生活用具共用,极不利于传染病的预防;有的学生沾染吸烟、酗酒的不良习气,甚至走上吸毒的道路。
1.2 损坏植物、残害动物。 一些学生对植物、动物缺乏爱心,在校园内随意采摘、损坏花果树木、捕捉鸟、鱼类等。
1.3 动辄斗殴、伤人,校园暴力频发。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目前中职学校中暴力事件明显增多,具有伤害性、团伙性、凶残性等特点,成为校园安全主要的隐患之一。
1.4 挫折承受力低,自杀现象增多。现在一些学生对于生命没有正确的认识,不知道死亡到底是怎么回事,以为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凡,不知道死亡会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以及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往往因为小小的纠纷、困难、挫折,就拿死亡来威胁,产生轻生的想法,甚至有一些学生真的去做,酿成了不该发生的悲剧。
1.5 不懂得自我保护,过早偷尝"禁果"。有的学生陷入早恋,不懂得如何成熟地看待性,不懂得自我保护,自我制约,从而常常发生"早孕",只好采取措施终止妊娠。这是对生命极不负责的态度 。
2.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
2.1 自身的幼稚。中职学生正处在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有的对人生目标感到迷惘,不了解人生的意义,缺乏人生奋斗的目标,没有学习的动力,得过且过,追求眼前的利益和享受,吃不了苦,缺乏责任感,尤其是对升学、就业缺乏信心,自暴自弃。有的心理不成熟,有强烈的自立意识,又缺乏必要的识别能力和自制力,自尊心特强,特爱面子,行动常常凭一时冲动,不计后果,重义气轻纪律,重感情缺理智,且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有的不能正确面对社会现实,愤世嫉俗,对一些不公正、不平等现象看不惯,继而产生强烈的反叛心理。
2.2 家庭教育的缺陷。最显著的影响是家庭暴力,子女如果长期处于父母不和的家庭环境中,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又如何去体验人生的乐趣?其次是错误的教育方法。有的家长只看学习成绩,期望值过高,考不好就责骂,甚至鞭打,扭曲了孩子的人格,由此引发厌学、逃学、出走、自杀等越轨行为。
2.3 学校教育的偏颇。德育与智育在学校教育中,本应是同步提高,协调发展,但长期以来,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重智轻德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
3.生命教育应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职业教育不能只满足于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而应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整体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当然要为学生的现实就业做好准备,为学生提供职业能力的初步训练,同时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适当基础。因此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促进学生对就业与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的认识,对实现学生生命的个体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3.1 立足学生实际,组织职业实践活动。在经历中考的失败之后,学生一般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同,不知道除了分数,还有什么标准可以用于衡量其成败和存在价值。
3.2 加强校企联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中职学校教育是直接面向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的,因而应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积极联系,构架起学生与未来预期岗位的桥梁,使学生在对未来就业发展的了解中找到发展动力。
中职学校是直接面向市场办学的,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企事业单位用人的条件,这些是处在变动之中的,学校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可直接把某种职业岗位对人的要求反馈给学生,使他们及时调整发展,以便将来更好地就业,谋求自我的生存质量。同时,学校还要特别注意职业技能之外的涉及学生就业发展的其他素质,给予他们多方的引导,因为这些不仅关涉学生的就业生存,更关乎他们生命中幸福的谋取,生命质量的提升。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参观、交流,使他们获得关于就业第一手的资料和感触,有针对性地请相关人员开专业讲座等等。
3.3 帮助职业规划,促进人生幸福的追求。很多中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其实对自己的专业及未来发展认识很模糊,往往容易在浑浑噩噩中虚度光阴,这就是他们说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應该干什么?感觉很无聊迷茫。因此,他们特别需要教师能给予他们关爱,帮助他们进行一定的职业规划,使他们对自己的就业和未来有较清晰的认识,在人生选择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具有选择和创造自己生活的能力。endprint
在中职学校开展生命德育,给予中职生以真挚的关爱、理性的可可、耐心的引导和持久的鼓励,这是学校和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做的,学校和教师必须坚持这种道德的、利于中职生积极转变和健康成长的教育,更积极地联合家庭和社会进行生命德育的探索和实践。在今天的中国,从国家制度和政策角度看,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中职学生的生命之中若能接收到更多春光般的关怀,就像经历了严冬之后给看似枯死的枝桠以耐心的等待和抚育,生命的绿色指日可待!
3.4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对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了解和尊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环。一个自己都无法体会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教师不可能教出对生命热爱的学生。教师自己尊重与珍惜生命,才能感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因此,要切实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硬性指标之一。应当使老师明确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树立光荣感和责任感,倡导奉献精神,保持教室这方净土的神圣,教师这个称号的纯洁。通过岗位培训等方式,使教师掌握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技巧、方法,使"教书育人"落到实处;要组织老师学习心理学,掌握青少年身心变化特点,理解和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受到爱心和真诚;要提高老师的讲课艺术水平,把科学发展史、科学发现史、科学家成才史等各种资料引入课堂中,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生观教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厌学"情绪;要教育老师正确对待"问题学生",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的行为;将"问题学生"的转化作为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安排优秀教师与他们"结对子",做具体的转化工作,用真诚的爱感化学生。
3.5 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目前许多学校建立起"家长学校"或"家长联系制度",经常性地把学生的表现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把表现优异的学生的喜报送到家庭、村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进取心;把学生在学校的不良表现通知家长,有助于了解学生变化的原因,寻找纠正的正确方法。尤其要关注残缺家庭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师生的友情,克服孤独无援和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气。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应伸出援助之手,采取各种途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完成学业。
3.6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品德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要经过很多阶段,而每一个阶段的特征,都集中体现在道德行为习惯的变化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育的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中职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好玩好动的特点,应当把生命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参考文献:
[1] 姚冬梅.生命化德育及其基本理念[J].中國成人教育,2010,(11):1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