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语文遇上美育
2017-11-20李凌
李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83-01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壮丽的山水、蓬勃的草木、优美的文字、积极的情感……美让人们的心灵产生愉悦的感受和向上的愿望。在教学中,美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课堂中渗透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呢?
1.创设情境,感受美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学生感受到美,从画面、声音、情境开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现画面、播放声音、创设情境,向学生传达课文蕴含的美,引导学生走进美的世界。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描写了海岛优美的风景和富饶的物产,是文字美、情境美、情感美于一体的美育好例子。上课时可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看课件,初步感受海岛的美丽。再指导学生品读语言,进一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并补充介绍西沙群岛的相关知识。然后再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使学生加深感受和體验。最后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课文,分享读书收获。学生不仅调动了多种感官,品味了西沙群岛的美,还深入理解了课文,实现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共同发展,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谐发展,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
2.品读词句,理解美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数不胜数,在学习这些课文时,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读词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与传神,也能让学生对课文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达成更深刻的感悟。如教学《生命 生命》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对课题中、文中的"春天"进行解读。随着课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找到了三个层面上的"春天":第一层面的春天是美丽芬芳的春天,是安静在花园中、"在蝴蝶身上触摸"的春天,是自然的春天;第二层面的春天是生命涌动的春天,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心灵触摸到春天,是心灵的春天;第三层面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春天,"安静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这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在对词句的咀嚼与品析中,学生进入盲童安静的心灵世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共鸣。
3.指导诵读,体验美
优秀的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审美评价,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诵读正是走向美的一座桥梁。于永正老师认为,学好语文并不难,无非多读、多写。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发挥诵读的作用,用教师范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读、表演读、自由读等丰富多样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朗诵课文,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内心的情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使他们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启迪和教益。如教学《荷花》一课的第二自然段,可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诵读,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诵读喜欢的句子,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可激励学生开展竞赛类诵读,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通过形式多样的美读,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荷花的风姿与神韵,深刻体验美的意境。
4.启发想象,丰富美
想象是人生的另一双翅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丰富的联想和正确的想象,能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的音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更好的理解。如教学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树,一行白鹭上青天"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展开想象,将想象到的景致画下来。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绘画,加深了对美的理解和欣赏,也使美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具体。再如《小配偶的故事》一课,教师组织学生学完课文时,启发学生想象:小木偶现在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关心和着急了,他又遇到了哪些人,发生了什么故事呢?通过想象、交流,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故事的内涵,而且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仅仅有笑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根据不同的心境选择合适的表情,这样才是美的人生。
5.加强练笔,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中,仅仅让学生感受美是远远不够的,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才是美育的最高目标。好的语文课,必然有一位善于指导学生写作的老师。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掌握写作方法,做到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结合课文中展现的人、景、物、事等美的因素,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发现现实的美,如阳光的灿烂、花的鲜艳、水的柔美、山河的壮丽、心灵的纯洁……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后,可让学生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选择一处熟悉的景物,写一个片断。课堂练笔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总分这种写作手法,又达到结合实际迁移运用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当语文遇上美育,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让美成为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源泉,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的眼睛和心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