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2017-11-20李卉芳
李卉芳
【摘 要】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需要教师做些新的改变,才能适应当下教育的飞速发展。建国以来,我国实行了几次大的教育改革,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时代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去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091
小学语文是为了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求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产生有利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的身心发展也极不成熟,对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很差,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注意,严格要求。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领域的各方面要求都做了改变,也就对教师有了相应的要求。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为学生将来各科的学习打下基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更需要教师加强对语文教学的重视,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小学生好奇心强,好胜心理也比较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呢?
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准备好有关教学的问题,在制定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问题要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不宜过难,不然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答案。
当我们把问题抛给学生以后,我们要注意留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先让他们自己找问题的答案。如果学生一直没有思考出来,那我们就要注意去启发他们,指引他们答题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班上的学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处于思考的状态,如果没有的话教师就要提醒这部分学生,把他们的思维拉回教室中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他们的好奇心。
二、我们要注意布置合适的课后做业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的教学注重基础,每天的学习量并不是很大。同时因为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他们的遗忘速度非常快,如果教学后教师不让学生及时复习,他们就容易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忘掉,所以教师在每天教学完成后还要注意给学生布置恰当的课后做业。
作业的难与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高与低的因素之一,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过于难,那就会导致学生完成不了,继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长久下去容易造成他们对语文的畏惧,让他们认为语文很难,学不懂。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过易,那也有可能让学生感觉语文学习太简单了,从而让他们骄傲自满,减轻对语文的重视。所以,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我们要注意布置给学生恰当的作业,并且还要维持好作业的难度,好控制学生的动机。
三、利用学生完成的作业反馈,进行奖惩制度
每个班级中都有学得好的学生,也有学得不好的学生,他们每天完成的作业质量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来实施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同时,班上还有这样一部分学生,平时完成作业都是吊儿郎当的,认真程度不高,可是只要听说教师要惩罚自己的话他们就能好好的完成作业,质量也高。由此可见,在班级教学中制定奖惩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完成作业的质量,来实行相应的奖惩。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考以具體思维为主,所以他们想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那也就是教师在选择奖惩的方式的时候也要注意。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小红花来对学生奖惩,如果学生表现得好就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表现不好就收回他一朵小红花。当然,在实行这样的制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讲解明白,也可以用书面书写的方式把奖惩制度粘贴在教室内,好让学生看清楚这些要求,他们在学习中也能更加明白的约束自己了。
四、教师要研究班上学生,总结他们的学习
班上的学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性格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观察、研究班上的学生,好对他们的学习结果进行归纳原因,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并不是说教师把一篇课文讲解完成以后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当课程讲解完成以后,还需要我们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各种有关教学的问题才算完成了教学。当学生完成作业以后,我们也做了相应的奖惩,接下来应该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指导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足,让他们继续前进。
例如,有的学生在抄写生字的时候就会写错,不是拼音错就是汉字错,那导致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把这一类学生集合在一起,和他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出现这样的基本错误大致是因为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很粗心,没有把字或拼音看清楚就开始写了。当找出原因以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去改正这个错误,让他们在下一次的作业中认真一点,仔细一点,把字和拼音看清楚以后再写。另外,还有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总是做不好阅读题,这部分学生出现这样的原因基本是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不强,对阅读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战胜对阅读的恐惧,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把字词都读懂,引导他们去文中找答案。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他们就能快速的发现自己学习的问题所在,那么他们也能有针对性的去改正自己的这些缺点,提高自己的能力了。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习好语文也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自身任务的艰巨性,保持自己的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好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淑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教师,2011(05).
[2]周姗姗.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成才之路,2014(11).
[3]刘小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教育教学论坛,201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