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党员“两学一做”模式研究
2017-11-20王月明
王月明
摘 要:在大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络平台的兴起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利用“互联网+”推进大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工作,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必然选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二者联合的新路径,使“互联网+”成为推进大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工作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互联网+”;“两学一做”;大学生党员
一、引言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的新鲜血液和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更应积极投身学习的热潮。作为党组织中年轻的一代,大学生党员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媒体更加熟悉,也更加青睐,利用“互联网+”拓展大学生党员学习教育形式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运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工作的对策
(一)利用“互联网+”拓展大学生党员学习形式
充分利用“互联网+”超大容量、图文并茂、覆盖面广等优势,开展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利用视频聊天、网络聊天室等将“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与各种新媒体形态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QQ空间、手机APP、远程教育平台等平台的作用,日常化发布“两学一做”的最新学习内容和活动动向,不断拓展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形式。
(二)利用“互联网+”推进对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
大学生中也存在流动党员的现象,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大四、大五的学生党员需要长期在外见习、实习,这些党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无法接受高校党组织进行的连续性、系统性的教育。而“两学一做”明确指出,其落实对象是全体党员,也就是说流动党员也不能例外。在这样的矛盾下,高校党组织应该重视扩大学习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将落实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工作作为活动的重点。利用互联网的覆盖面广、信息传递及时等特点有力打破大学生党员流动的客观限制,使他们在智能设备的支持下,可以随时实现“两学一做”教育学习信息的共享。建立网络课堂,将“两学一做”内容发送到网络平台,流动党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了解学校及社会各界开展学习教育的近况,进而确保大学生党员教育活动的集中统一。
(三)利用“互联网+”实现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常态化
组织生活是党员实现日常管理与交流的一种生活制度,在党组织生活中,党员在会议上交流思想体会、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并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反省,因此,实现组织生活的常态化是我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式。在学校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学习与组织活动之间时间的不协调、大学生流动党员的存在,以及部分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的认识存在误区,学生党支部組织生活开展的并不顺利。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是“两学一做”的内在要求。利用“互联网+”平台移动性、实时性的特点,组织大学生党员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互动,针对“两学一做”进行专题交流讨论,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进而实现党组织生活的常态化。
(四)利用“互联网+”营造学习“两学一做”的良好校园氛围
“两学一做”在学校的深入开展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推动大学生党员理解与实践“两学一做”[1]。一方面,学校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宣传“两学一做”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党员在深刻学习领悟后,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两学一做”,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实践经验形成材料,反馈到网络平台上,供大家交流学习,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形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
三、运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工作的优势
(一)拓展大学生党员教育途径
传统意义上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学校主流渠道。大学生党员通过学校主导的政治理论学习、党课培训等途径来了解和掌握党的相关知识、培养党的情感、强化党的信仰。“互联网+”的新形式以其承载信息的虚拟性、海量性极大地改变了“两学一做”教育的环境和方式,为大学生党员更加便捷地学习共产党党章党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提供了新途径。
(二)推动主客体之间良性互动
与以往的教育手段不同,利用“互联网+”推进“两学一做”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特点。这使得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互动交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亲切、自然,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传统党员教育“生”灌“硬”输的做法,充分调动教育客体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地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2]。
(三)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
网络媒体在拓展大学生党员教育途径和推动主客体关系向良性发展的同时,也客观地促进了大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的增强。这种实效性来源于网络平台自身传播的高效率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在“人机互动”的模式下,大学生党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和掌握高度集成化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同时,“两学一做”的学习内容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态出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党员的接受度,增强了传播的效果,有利于大学生党员更好地理解掌握“两学一做”的重要内容,并在学习生活中贯彻践行,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基层党建具有重要意义[3]。
四、运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工作的注意问题
(一)协调网络学习与参与党支部实体活动的关系
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传统的实体党支部仍是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主体,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的网络党支部作为实体党支部开展工作的一种重要的有益的补充。学生党支部在日常工作中既应重视网络平台开展的党建活动,又要注重实现与实体党支部的衔接,使大学生党员既在“党建网络平台”参加组织生活,又必须参加实体党支部的实践活动,努力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二)加强网络引导
“互联网+”为广大学生党员提供了信息交换、观点沟通、自由表达、参与实践的新平台。众所周知,网络是把“双刃剑”,其开放性可在短时间内产生聚集效应,形成较大的舆论影响力。所以,在开展工作时,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培养网络自律意识,强调管好自己的“麦克风”;另一方面通过传递正能量,带动广大学生党员学好、用好网络[4]。
(三)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关于党内学习教育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传统工作方式,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等。传承好的做法、强化传统优势是开展“两学一做”的有效保障。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两学一做”,以适应当今时代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实现传统方式与网络形式的协同发展。
总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时俱进,着力促进“互联网+”与“两学一做”深度融合,加强管理,趋利避害,才能助力“两学一做”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赵星.利用新媒体推动大学生党员深入学习“两学一做”[J].读天下,2016(10):238.
[2]吴荣军,蒋义刚.略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J].南方论刊,2011(2):72-74.
[3]邱有华.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1):34-35.
[4]王香群.关于“互联网+两学一做”的思考[J].商,2016(17):2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