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日描写在《水浒传》中的叙事意义

2017-11-20刘语嫣

青年时代 2017年28期
关键词:水浒传

刘语嫣

摘 要:在《水浒传》中,多次描写了节日民俗,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重阳节等。节日在《水浒传》中代表的不仅是时间,它使小说在结构上更加有节奏,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节日描写在《水浒传》中的叙事意义,以供参考。

关键词:节日描写;《水浒传》;叙事意义

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殊的时间符号,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内容。几千年来一直流传至今,已经被广大人民所认可,并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习俗。《水浒传》中有很多关于节日的描写,其中多次描写的节日是元宵节和中秋节。元宵节在书中共描写了四次,中秋节在书中涉及三次,其他的节日在书中也有提到,如端午节、重阳节、中元节等。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与小说中的内容结合起来,就具有了特殊的叙事意义。

一、对元宵节的描写

“《水浒传》集中写了四次元宵节,分别在第三十三回、第六十六回、第七十二回、第九十回,各都为关键处。元宵节在《水浒传》中的描写次数是最多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元宵节代表着一年的开始,春回大地,万物更新,同时也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满月。按照风俗,人们在这一天要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全家一起过一个团圆的节日。元宵节当天,天色晴明得好,看看傍晚,庆贺元宵的人不知其数,古人有篇《绛都春》词,单道元宵景致:融和初报,乍瑞霭霁色,皇都春早。翠幰竞飞,玉勒争驰都门道,鳌山采喝彩结蓬莱岛,向晚色双龙衔照。绛霄楼上,彤芝盖底,仰瞻天表。缥缈。风传帝乐,庆玉殿共赏,群仙同到。迤逦御香,飘满人间开嘻笑。一点星球小。渐隐隐鸣梢声杳,游人月下归来,洞天未晓。

《水浒传》中多次详细描写元宵节的景色,同时重点描写了发生在元宵佳节的事件。第一次描写元宵节是在三十三回,宋江因为被刘高的妻子陷害而被抓,引发大闹青州的重大事件。第二次描写是在六十六回,这次梁山好汉借助元宵节的混乱场面,救卢俊义和石秀两位好汉。这是一百单八将聚集前的重大事件。第三次是一百单八将聚齐后的第一次重大动作,宋江打算借助京城名妓李师师来为梁山好汉寻求招安之路,但是却被李逵打乱了计划。第四次元宵节事件是李逵和燕青在元宵节游东京,赏花灯,表面平和的同时却暗藏着不平静。前三次元宵节事件的描写,为读者展示出了梁山正在逐渐兴起并走向繁盛。而第四次元宵节得到了方腊造反的信息,这也就暗示着梁山盛极而衰,走上了下坡路。可见,这四次元宵节的描写把梁山的兴起、发展、兴盛和衰败的命运给读者展示了出来。

此外,在元宵节的描写中,作者非常重视细节的塑造,以灯棚的描写为例:“宋江到清风寨镇看灯,只见家家门前搭起灯棚,悬挂花灯,灯上画着许多故事,也有剪彩飞白牡丹花灯并芙蓉、荷花,异样灯火。”当时,灯棚非常流行,也被称之为“山棚”,灯棚大小各异,有些灯棚简单,只是悬挂花灯,户外灯棚,除了有花灯这样的形式之外,还有巧样烟火。所谓巧样烟火,实际上就是把空中的烟火塑造成花卉、人物等各种各样新奇的造型;还可以做成“炮灯”,这种球性彩灯在节庆时节十分常见,也是当时妇女使用的饰品之一。

当时社会动荡,但是元宵活动的盛况非凡,从小说描写的情节来看,清风寨镇放灯是在正月十五当晚进行,此前的描述也都是为了放灯的环节做准备。作者的这种描写方式,有效避免了写作上的重复琐碎,让读者了解了当时元宵节的盛况与浓郁的地域特点。这种情节的描写,对于后续故事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秋节的描写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在这一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饮酒赏月,吃月饼、贺丰收。

《水浒传》中在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了中秋节,分别是第二回和末二回,这样也使全书的结构更加对称。第二回是中秋节史进在史家庄和少华山的头领们共同庆祝中秋节,但是却遭到了华阴县尉的进攻,这就为他走上梁山落草为寇做了很好的铺垫。而倒数第二回写中秋节是鲁智深圆寂。鲁智深是在对方腊的战争中胜利结束后第一个去世的英雄,他的坐化也暗示了剩存三十六人的悲惨命运。这样的叙事结构是通过中秋这一节日得以体现的。中间的一次中秋节是在文章的第三十回出现的。张都监在中秋的夜晚邀请武松喝酒,诬陷武松偷东西,导致武松被发配。武松在这样差别较大的环境中,为他的愤怒和仇恨起到了很好的反衬,并为他走上梁山道路做了铺垫。

虽然中秋节是充满欢乐的,但是这种欢乐在《水浒传》中是没有的,而是笼罩着一种阴郁的气氛。上述三次描写中都能证明这一点。史进和武松遭受暗算、鲁智深的坐化都是一件件悲催的事情。作者在描写中秋佳节的景色时,都预示了这种悲凉的结局。例如,武松在张都监家赴宴时,作者是这样描写的:“玉露泠泠,金风淅淅。井畔梧桐落叶,池中菡埳成房。”这些景象处处都透露出一种萧索和肃穆。

三、节日描写中的叙事意义

(一)节日是《水浒传》中掌握叙事节奏的重要依据

《水浒传》一书中对四次元宵节的描写,这四次描写在全书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全书的关键所在。但是这四次描写从分布上来说并不是均衡的,而是参差不齐的。第一、二个元宵节之间相差三十三回,第二、三个元宵节相差六回,三、四个元宵节之间相差十八回。作者在叙事上并没有采取平均的方式进行,更能体现出叙事节奏的疏密有致和张弛自如。

(二)节日展示了梁山的发展过程和梁山好汉的命运

节日描写使人物形象塑造的更加真实丰富。例如,武松在中秋佳节去张都监家赴宴时,曾经幻想在张都监家里能够有一个长久的归宿,但是却被诬陷为贼抓起来。武松不能容忍别人的侮辱,于是就做出了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激烈的行动,这样就一步步被逼迫走上梁山。可以说,节日在塑造人物的性格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逵一生杀人无数,他的性格中有很多方面都在节日的叙述中有所体现。李逵在中元节杀死知府家的衙内,虽然这次是宋江、吴用等人指使李逵杀人,但也不能否认李逵的血腥和暴力。在古代,中元节是鬼节,一般在这个节日给死去的亲人祈求福报。但在这样的节日安排李逵杀人,可见作者这样布局是有特殊意义的。

(三)节日描写表现出了小说情感节奏的变化

作者借助节日的描写,构建了小说中丰富多变的情感节奏。如水浒英雄利用元宵节作为掩护来闹革命,其中元宵节描写的事件都非常热烈,展现出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情感。在小说的第三十三回与第六十六回中,作者的细节描写让人深有感触。在“九九”菊花大会时,各英雄聚集一堂,希望梁山事业可以长久,然而在大会过后,宋江极力招安,导致梁山事业走向了下坡路,最终葬送,让人心寒。九是《周易》中最大的阳数,两九相重,故名重阳,因此重阳节是一个值得庆贺的节日,庆祝活动一般包括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等。这种场面的对比从表面上来看是矛盾的,但是与节庆背后隱含的内涵是相符的。从季节上看,重阳节代表着丰收,但是这一时节过后,寒秋将至,草木凋零,给人带来了一种凄凉的感觉。

四、结语

节日在《水浒传》中使小说的结构更加有节奏,进一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婵.《水浒传》典故文化图式的赛译本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2]张莉.论民间水浒说话与《水浒传》小说的内在差异[J].明清小说研究,2015(2).

[3]王振星.对“水浒文化”界定的再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2013(6).

[4]张彩丽.中国古典小说对元宵节的描写及原因探讨[J].长城,2013(6).

[5]吴双.《水浒传》中元宵节描写评析[J].文教资料,2011(7).

[6]王婵.《水浒传》典故文化图式的赛译本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浒传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德译《水浒传》——欧洲最早、最奇、最经典的译本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时代悲剧——浅析《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