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策略研究
2017-11-20朱多见
朱多见
摘要:现当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受到高考的影响,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高中现当代诗歌的教学一直处在一个被忽略的地位。本文就主要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策略,以促进现当代诗歌教学的有效进行,最终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48-01
诗歌与散文、戏剧、小说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因此,诗歌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诗歌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然而,在目前的教学实际中,仍存在着极端应试性教学的现象,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会到诗歌之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些现象是亟待改变的。
1.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在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教材中选录的现当代诗歌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初期白话诗往往忽略不选。而比较台湾、香港的国语教材來看,诗歌选篇与大陆不同,比较重视从诗史的完整巧度选篇,在有限的现代诗选篇中还是选取了初期的白话诗。不同时期、多种风格诗歌的并存,无疑能拓展学生诗歌図读的视域,丰富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审美体验,并促进学生在对现化诗歌客体的鉴赏中发展具有个性特色的主体性功能。
1.2 教学方式滞后。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基本教学方式就是课上灌输知识以及课后要求死记硬背。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对于诗歌的背诵成为教学中的第一目标,直接抹杀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更遑论去理解诗歌中的美了。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诗歌在考卷中所占的分值比例相对较低,而考试的形式也多以背诵默写为主,所以在直指应试的教学模式下,就出现了这样的畸形教学方式。另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分数至上的今天,学生只关注自己的成绩,更多地把精力放在通过加强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分数的学科上。即使他们在学习诗歌,其原因也只是为了提高分数,他们学习诗歌的态度并不端正。
2.加强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的审美性教学策略
2.1 及时改进诗歌教学观念及审美素养。首先,作为教师要摒弃纯粹的功利意识,不能考试考什么就重视什么,其他的一概不教。要把眼光放远一些,认识到高中阶段学习现当代诗歌的必要性,就算是其功效不能立刻显现,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是有益的。语文教师要有一种提高整个民族文学的使命感。现当代诗歌的教学会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培养形象思维、语言能力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如何搞好现当代诗歌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考虑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这种精美的文学样式,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获得初步的理解和鉴赏诗歌的方法,即使诗中的一些深刻的意蕴暂时没有充分理解,相信随着岁月的增长,知识的积累,阅历的加深,总有一天会体会到诗中的韵味。
另外,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以苏教版中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篇为例。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应做好大量的背景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到"虞美人"这一词牌的基本格式,如,它的首句格律"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以及这一词牌下有几种变格。其次,教师应该了解作者李煜其人的生平。这首词作于他遭遇亡国之难以后,当时李煜的处境如何,心境又怎样?只有了解了这些,教师在课堂讲解之中才能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并进而感悟到这首词中的"结构美、音乐美、意境美"。
2.2 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所谓审美,不单单是懂得欣赏诗歌中的意境。我国著名文学家闻一多先生曾在其著作《谈美》中提出,诗歌应具有"三美",即所谓的"结构美、意境美、音乐美"。也就是说,在欣赏一首诗时,诗歌的每一个部分都不应该忽略。以苏教版中的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我国的诗歌有着严格的格律,到了晚唐乃至宋代,"词"这一艺术形式开始流传开来。《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词,有词牌名,在相同的词牌名下,内容上的字句排列就有其固定的格式和规矩。这样严格的格式就是最浅显易懂的"结构美"。而在"念奴娇"这一词牌名下,每一句中的平仄也都有相应的规则,如《赤壁怀古》中的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对应的格律就是"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中平平仄",这是"念奴娇"这一词牌的变格之一的格式和格律。学生在了解了这样的知识以后,更能够对同一词牌之下的其他词作轻松理解,甚至对于"词"这种艺术形式也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另外,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和美妙诗意相结合,语文教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育工作充满热情,自觉地把诗意带入课堂。语文教师以诗意栖居课堂,也会让学生的心灵充满诗意。满诗意的朗读、美读可以拉近学生与诗歌文本的距离。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诗歌,融入诗歌的诗情画意之中。美读可以把无声的教材文本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能让诗中之景跃然纸上,展现在眼前,形成一幅画面。比如《雨巷》如一幅淡雅朦胧的水墨画,像梦境一样浮现在眼前。
3.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及时改进诗歌教学观念及审美素养、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等审美性教学策略,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跃而充实。
参考文献:
[1] 王薇艳.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 王慧慧. 高中现当代诗歌的审美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