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与德育工作的融合
2017-11-20邱波王为为
邱波+王为为
摘要: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融合德育教育进行学生教学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应重视和运用计算机专业特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提高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网络;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6-0148-03
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更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因此,中职学校和中职老师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从而培养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国敬业的高素质劳动者。“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这已是我们的共识,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做得远远不够。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师及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笔者将专业知识和德育教育相融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1 在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利用小组合作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的来自于城市,早就接触过计算机,而有的来自于农村,对计算机一无所知,从而造成同一个班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用传统方式教学时,教师组织教学时更多的是面向中等水平的学生,这就造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觉得学习内容太简单,“吃不饱”,而厌倦学习;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又觉得学习内容太难,“啃不动”,而放弃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采用分组教学,让先进带动后进,不但能够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还把教师从重复示范、讲解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来指导学生如何协作共进。同时,大部分中职学生毕业就马上面临就业,而职场中最重要的职业素养就是团结协作能力。分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能够有效表达交流,提高合作互助能力。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对操作技能要求非常高的专业,为了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顺利转变,可以按照职业岗位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设定具体的职业角色,成立计算机工作室,将教学内容改编为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设计,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工作室,与社会职业进行无缝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组时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协调安排。既要保证每个小组内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又要保证各小组间成员实力相当。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既突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又兼顾各小组之间的竞争。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模块的教学中,学生按5人一组,成立图文打印社。小组成员一起进行人员分工,设计公司LOGO,制作公司策划方案,设计公司名片。组织学生去图文设计公司观摩实习,在教学中模拟图文设计公司运作模式。如:教师扮演客户,提出工作任务,学生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后,派代表进行效果展示,其他小组参与评价,选出优胜作品。譬如,结合学校“校园文化节”活动,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套“寝室文化宣传”板报。组长招集成员协调讨论并进行具体分工,有的收集资料,有的编辑文字,有的设计版面,有的负责打印,在分工协作中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提高了学生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很多学生都会根据需要,主动到课本上或网络中去学习教师还没有教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完成任务后各小组之间从工作效率、作品效果、组员协作等方面进行互评,从而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相互学习长处并认识到不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谦虚礼让的道德品质。
在小组教学中,先进学生会因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主力地位获得成就感,而后进学生也会在先进学生的帮助和小组的成功中找回自信,大家都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更好地完成;在小组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联络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合作和探究精神,更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与同事分工、协作奠定了基础。
图1为学生用Word设计的“寝室文化”电子资料。
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在计算机类的专业课教材中,关于思想教育的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潜在的德育元素,并结合校园里、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开展德育工作。根据实际案例自然地创建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加强操作技巧的同时,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素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们在上“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模块的教学中,结合“学雷锋”系列活动,向学生展示雷锋故事、图片,播放《雷锋》电影片断等电子素材,引导学生加深对“雷锋”形象的认识,发现自己身边的“雷锋”,学习雷锋精神,争当“雷锋”式先进人物。同时,以“感恩”为主题,指导学生到网上搜索相关素材,引导学生心中有集体、有他人,知恩、感恩,从而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制作专题电子小报。课堂中德育气氛浓厚,不仅教给学生如何通过Word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小报,更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了学生的健全人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作为信息时代,网络已经完全地渗入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中职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青春期特有的好奇心和猎奇心,让他们比较容易被外界诱导,从而产生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有些同学迷恋网络游戏,上网聊天,整日沉浸在虚拟梦幻的网络世界里。有的轻信网站教唆,酿成人间悲剧;有的轻率会见网友,无辜遭伤害;有的沉迷黑网吧,弃学难自拔;有的被网络游戏中的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搞得道德观念模糊,甚至心智混乱;还有的被赌博、色情等网上黄毒感染,最终误入歧途。为了获得短暂的快感,他们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为了追求虚幻的幸福,有的甚至踏上了犯罪的道路。endprint
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例,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让网络成了一个“噬人的魔鬼”。网络真的这么可怕吗?其实,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弊更有利。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网络行为的正确目的,有选择性地去访问网站。对于能够让学生拓宽思维、开拓视野,帮助课堂学习的相关网站,可以鼓励学生多看、多学,并学会搜集、甄别、整理网上的相关知识;同时,要教育学生合理安排好上网时间,正确处理课堂学习与网上学习的关系。 其次,要教育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增强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能够正确识别是非,提高欣赏品位,鉴别美丑,能够去芜存菁,在网络中吸纳对自己有益的信息;要教育学生强化法制意识和网络责任感,自觉规范网上行为。教师更要教育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增强网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凡是有不良信息的网站,要敢于抵制;不利用网络轻率会见“网友”;不去网吧;不在网上随意提供自己的真实个人信息;对于暗示、挑衅、威胁等不良信息不予理会;不在网上与自己不认识的人聊天;不轻易打开来自陌生人的电子邮件。
4 有效利用QQ、微信等网络即时通讯软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课余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中职学生基本都是使用的智能手机,差不多每个学生都有Q账号或微信账号。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在群里发言、更新状态、在QQ空间或朋友圈里分享图片和心情。QQ和微信这些即时通信软件在给学生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也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职学生的自尊心和叛逆心较强,他们往往很难在公共场合和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利用网络即时通信软件不再是“面对面”,而是“键对键”,同学们不便于用语言表露的东西,大都能通过文字、照片真实地传递出来。班主任可以组建班级QQ群、微信群,任课教师可以组建学科学习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这样就突破了传统德育方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使德育教育得以随时随地进行。
总之,结合计算机专业特色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在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參考文献:
[1] 徐红枫.浅谈渗透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
[2] 何岩峰.怎样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德育渗透[J].考试:教研版,2012(12).
[3] 杨瑞林,徐莲凤.我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