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天三盆冷水,新媒体小编难当

2017-11-20孤独求败

大学生 2017年11期
关键词:预览重点指导老师

孤独求败

今年夏天,大四毕业的我入职了一家报社,负责新媒体运营。在进入新媒体中心工作以前,我一直在各大媒体当实习记者,也因此对新媒体小编的认识十分偏颇,“运营多简单啊!不就是推送下微信、微博,搞搞客户端?能有什么技术含量?”现在看来,我当时说这话真是迷之自信,不知天高地厚。

你的重点是真的提炼出来了吗?

上班第一天,完成了稿件撰写后,带我的指导老师让我将一条报纸上的新闻改写成140字的微博,并嘱咐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抽出亮点”。那是一条关于某个地区公租房创业政策变化、对年轻创业团队利好的新闻。我看了一眼,感觉以前当跑口记者时候曾写过类似的主题,便很快把标题取为“XX创客小镇:户籍限制已取消,几百家年轻创业团队涌入”,后面跟着几句政策变化细节。写满140字,再照葫芦画瓢弄好格式,我便把内容发到了到微博上。

链接发给老师后,不到一分钟我就被泼了一盆冷水——标题不通,内容单调,不符合微博推送风格。看着老师的回复,我一头雾水:明明我提炼重点了啊!为什么还说枯燥?

没过多久,老师将她提炼出的140字发给了我:

【A地公租房也炫创新!取消户籍收入约束,青年创业团队已进驻几百家】傍晚,XX点亮的窗户星星点点,让人不禁怀疑这里是不是遥远的A山后。这个XX地试点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第一批公租房,在租配制度上也来了次创新:面向创客人才专配!从年初到现在已吸纳几百家青年创业团队。(最后附网址)

这么一对比,我发现自己提炼出的所谓重点内容,根本就没有点明这是一次政策上的创新秀,严肃枯燥的语言也完全不符合新媒体的浏览风格,这样的一条微博,谁又会点开呢?

“你觉得你的重点是真的提炼出来了吗?”

“额……没有。”我支支吾吾地回应。

“文章里的公租房一直在说这个政策、包括试行这个政策的小镇都是在創新,‘创新这个词在文中已经是高频词汇了,你的标题和微博正文里却一个也没有。揪住重点‘创新后,微博里还得进一步解释是怎么创新的,所以你得精读全文,把握住它与以往创客小镇的不同,包括租配制度、人才专配、户籍收入限制的调整等等。这140字如果吸引人,读者就会期望了解更多的政策变化,反之,则会让读者错失了解新事物的机会,你想想对吗?”

瞬间,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过了一会儿,怕我还不能完全领会提炼的门道,老师走到我的工位旁再次嘱咐:“微博只有140字,还包括标题。这就要求标题点题,内文语言精炼通顺并出彩,你要利用每次发微博的机会好好练习。我的经验是,认真通读原文三遍以上,才有可能做好提炼。”

除了提炼原创新闻,我还要负责热点消息的推送。它不仅对配图、配文、转载内容有着严格要求,连推送时间都有严格限制。而我因为刚刚开始担任运营,技术经验少,做得相当不熟练,每次都是在老师一遍遍狂轰滥炸式的催促后才完成任务。此外,每早的气象、每晚的美食手工,也都需要进行细致的策划推送。毕竟这是一个拥有庞大粉丝群的官方媒体微博,它可不像私人微博,可以随手转发,随便配图,不分时间,只看心情。经营它就像经营一家百年老店,选题层次、范围是巨大而有条不紊的,内容、题材是严肃与灵活并举的,而且每个细节必须经得起推敲。若是内容不过硬,怎会吸引并保持粉丝?

这就是你的微信公号推送经验?

第二天,指导老师开始给我布置微信选题,让我把新闻稿件做成公号形式发预览给她看。“我什么要求都不提,你先按自己的感觉弄一版我看看。”扔下这句话,指导老师抱着一摞文件大步流星地去开会了,只留下一脸黑线的我。

既然什么都不告诉我,那我就自己摸索吧!当时,我还是很自信的,这源于几年前我曾替实习老师做过几条微信。那时候,实习老师有急事,全程电话指导我怎么做:全文复制粘贴一下,加几张图片,格式调得规整一点儿……不到十分钟,一条微信就做好了。然而,我并没有意识到,那时候我只是帮忙推送一下,所有的图片和内容都是现成的。就是这些仅有的“经验”害了我,让我误以为自己是推送微信公号的有经验人士。

我把那条“XX食物登陆欧美餐饮界”的新闻复制粘贴到秀米(微信排版软件)上,每段空一行,并重新取了一个炫酷的标题——厉害了!XX食物拿到国际认证进军欧美市场!然后,我又从餐饮店的官网找了几张让人垂涎欲滴的图片穿插到文中,把每个小标题做上bling bling的图案。“这次肯定‘色香味俱全!”我一边窃喜,一边把预览链接转到指导老师微信上。

没想到,第二盆冷水又泼得我猝不及防。

“这字的颜色和字号你不觉得别扭吗?不同的媒体规定不一样,咱们要用微软雅黑色,正文16号字,1.5倍行距。另外,微信里的文章,一段超过五六行看起来就会很累,你不觉得吗?还有,连续好几段如果都是同一个颜色,没有加粗强调重点,文字也没有变色,看起来也会很累,不是吗?”

“可是,弄得五颜六色岂不是太花哨了?”我不服气地反问。

“不是把全文弄得五颜六色,而是重点的地方一定要有形式的变化,可以做淡淡的背景色提示,也可以中间那段变一下颜色,总之,不能是黑压压的一片,不然,你想提示给观众的重点该怎么表现呢?”

“哦,原来如此!”恍然大悟的我赶紧抓出文本重点,加粗、三段中间视情况变色,图片后的文字说明小一号字并变暗、前后空行……一通“整改”后,我心满意足地再次把预览链接发给指导老师。没想到,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段与段之间怎么没有空行了?”“这个不是重点为什么要变色?”“还有图片怎么找的是竖图?”“秀米框怎么这么多?很晃眼啊!……这就是你所谓的微信公号推送经验?”一通连珠炮式的反问让我陷入了沉默。发现我的低迷后,指导老师又安慰起我来:“没事没事,刚开始做都会有这个阶段的。文字变色也好,加秀米形式也罢,终极目的都是为了阅读舒适。还有啊,一定要多预览几遍,才能避免不空行,字体不对这样的低级错误!”endprint

你以为小编就是把文章形式美化一下?

做完第二天的微信推送后,我自认为已经Get了大部分微信文章制作技巧。结果,第三盆冷水还是毫不留情地泼了过来。

指导老师给了我一篇关于某区文化圈便民的新闻,让我做成微信一小时之内发预览给她。“一小时?十分钟我就给你弄好!”我谨记着昨天指导老师指出的重点问题,认认真真做完后,我发到自己手机上预览多次,改掉了一些错误,本以为这次应该是“高大全”了,没想到又有了更大的问题。

指导老师直接把我从工位叫到她的办公室。“你知道吗?这几天我给你的任务是不断进阶的,从140字的微博,到小短文的微信推送,到长文章的精编改写,每一次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又做错了,这次给我的长文章是需要改写并加入新媒体创意形式的。

指导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新媒体文章推送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通短文的内容推送,一种就是长文章的精编。第二种情况下,编辑可以对报纸上的文章进行必要的改编,包括删减、调顺序、加标题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和新媒体的创意相结合。

一番思考后,我开始对文章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我删掉了很多政府公文式的语言,把后面市民享受到文化服务便利的活生生例子提到了前面,又配上很多场景的图片。一篇2500字的文章,我开膛破肚拆解开来,重新组织了小标题,还从视频里截图做了动图放到文章里,整篇文章立马提亮了很多。指导老师看后,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嗯,做得不错,一篇枯燥的稿子变活泼了!如果是原来的文章,不做任何处理推送上去,你会点开吗?”

开工短短三天,我對新媒体运营的认识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这真不是复制粘贴的无技术工作,而是以内容为王的形式创意。这要求从业者不仅遵循新闻创作规律,还得在海量稿件中找出热点与观众关注的新闻,更要眼疾手快,将高质量的新闻在微博、微信等各平台抢先发布。

之后的日子,我要求自己每天早上7点把报纸20个版面的所有新闻都通读一遍,尽快将推送微信、微博以及客户端的文章选题上报,并就重点内容与值班老师切磋讨论。一有时间,我还自学拍摄动图、剪辑视频、做创意图片……我再也不觉得这是一份没有价值的工作,相反,它蕴含着顺应互联网趋势的众多新闻操作方法与门道。

三天三盆冷水,原来,新媒体小编真没那么简单!

责任编辑:曹晓晨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览重点指导老师
新品预览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11月在拍电视剧预览表
就差半分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Me
Where?
Mrs Lu’s Week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