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初步研究

2017-11-20苟光前孙巧玲陈云飞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蕨属属数区系

王 瑶,苟光前*,孙巧玲,陈云飞,王 灯

(1.贵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大学 林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初步研究

王 瑶1,苟光前1*,孙巧玲1,陈云飞1,王 灯2

(1.贵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大学 林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林下蕨类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有16科48属120种。金星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和水龙骨科为优势科,优势属有鳞毛蕨属、双盖蕨属、铁角蕨属和凤尾蕨属。地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东亚分布种占主要部分,共有65种,占总种数的54.17%,属东亚植物区系;(2)热带成分种26种,该地区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3)中国特有种27种,该地区具有地域特殊性。

蕨类植物;区系分析;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

1 调查区概况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大方和黔西两县交界处,为黔西北最高高原面向中部高原面的过渡地区,享有“地球彩带、杜鹃王国、养身福地、清凉世界”之美誉。该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云雾多,日照少,具有北亚热带夏季湿润,春季干而温凉的特征,土种为砾质重壤层普通黄壤。地理坐标为:27°08′30″~27°20′00″N,105°45′30″~106°04′45″E[1]。

2 调查地点与方法

本次考察采取线路调查结合重点区域详查,以及访问寻找的调查方法,考察时间从2016年8月12号至8月15号,考察地点有石门坎、九龙山、数花峰、仁和乡杜鹃村、高家箐、千年一吻等地。三天时间里采集标本,查阅文献资料[2-8]和相关书籍进行标本鉴定和名录整理,初步得到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有蕨类植物16科,48属,120种。

3 结果与分析

3.1区系组成

3.1.1科的组成 根据各科所含的种数,将16个科分为3个等级(表1)。由表可知中等科(2~10种)有8个分别是石松科(Lycopodi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紫萁科(Osmundaceae)、里白科(Gleicheniaceae)、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和乌毛蕨科(Blechnaceae)所占比例最大,占总科数的50%。单种科(1种)3个,分别是木贼科(Equisetaceae)、瓶尔小草科(Ophioglossaceae)和球子蕨科(Onocleaceae),占总科数的18.75%,大科(10种以上)5个,占总科数的31.25%,但是大科所含种数82种,占总种数的68.33%。其中大科有凤尾蕨科(Pterid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表1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科内种的组成Tab.1 Composition of species within familiesof Pteridophyta in Bailidujuan Nature Reserve

3.1.2属的组成 保护区蕨类植物有48个属,分为3个等级,由表2可知单种属19个分别是木贼属(Osmunda)、阴地蕨属(Botrychium)、芒萁属(Dicranopteris)、里白属(Diplopterygium)、姬蕨属(Hypolepis)、鳞盖蕨属(Microlepia)、金粉蕨属(Onychium)、针毛蕨属(Macrothelypteris)、卵果蕨属(Phegopteris)、 钩毛蕨属(Cyclogramma)、茯蕨属(Leptogramma)、假毛蕨属(Pseudocyclosorus)、毛蕨属(Cyclosorus)、新月蕨属(Pronephrium)、荚果蕨属(Matteuccia)、荚囊蕨属(Struthiopteris)、石韦属(Pyrrosia)、水龙骨属(Polypodiodes)和盾蕨属(Neolepisorus),占总属数的39.58%。中等属(2~10种)29个分别是石松属(Lycopodium)、卷柏属(Selaginella)、紫萁属(Osmunda)、瘤足蕨属(Plagiogyria)、蕨属(Pteridium)、碗蕨属(Dennstaedtia)、凤了蕨属(Coniogramme)、凤尾蕨属(Pteris)、粉背蕨属(Aleuritopteris)、铁线蕨属(Adiantum)、铁角蕨属(Asplenium)、膜叶铁角蕨属(Hymenasplenium)、金星蕨属(Parathelypteris)、方秆蕨属(Glaphyropteridopsis)、凸轴蕨属(Metathelypteris)、对囊蕨属(Deparia)、蹄盖蕨属(Athyrium)、双盖蕨属(Diplazium)、狗脊属(Woodwardia)、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肋毛蕨属(Ctenitis)、贯众属(Cyrtomium)、鳞毛蕨属(Dryopteris)、耳蕨属(Polystichum)、柳叶蕨属(Cyrtogonellum)、剑蕨属(Loxogramme)、瓦韦属(Lepisorus)、茯石蕨属(Lemmaphyllum)和星蕨属(Microsorum),占总属数的60.42%。而单种属所含种数占总种数的15.83%,中等属所含种数占总种数的84.17%。

表2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属内种的组成Tab.2 Composition of species within generaof Pteridophyta in Bailidujuan Nature Reserve

3.2属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属种的地理成分分析[9,10],见表3,对于了解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3.2.1属的地理成分 由表3可知世界分布属有8属,占总属数的16.68%。而热带性质的属共28属,占总属数的58.33%,主要以泛热带为主,这也说明了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具有热带性质。温带性属共9属,占总属数的16.68%,主要以北温带分布属为主,表明该保护区与温带区系有一定联系。含有一个种的属大量存在,说明该保护区具有地理过渡性。

表3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属、种的分布区类型Tab.3 Genera and species distribution typesof Pteridophytic of Bailidujuan Nature Reserve

3.2.2种的地理成分 由表3可知,种的地理成分中以东亚成分占优势,共有65种,占总种数的54.17%,可以得知该保护区蕨类植物处于东亚区系,东亚成分中最多的是中国—日本分布亚型,有30种,占25%,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亚型只有11种,占9.17%,表明了保护区蕨类植物在东亚关系中与日本的关系更为紧密。保护区热带成分种有26种,其中热带亚洲分布型的有12种,占10%,这一分布型对于环境条件要求低,适应性强。此外中国特有分布有27种,占22.5%,说明百里杜鹃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具有一定的地理环境特殊性。

4 保护区蕨类植物生态类型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区蕨类植物根据其生长基质分为:土生、石生、附生三种生态类型[11],见表4。统计结果表明土生占80.83%,石生13.33%,附生5.84%,由此可知该保护区药用植物生态类型主要为土生。

表4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Tab.4 Medicinal pteridophyte plant speciesin different life types from Bailidujuan Nature Reserve

5 结 论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共计16科48属120种,占全贵州蕨类植物[12]科的29.63%,属的31.58%,种的14.81%。该保护区属的分布类型主要以泛热带为主,这也说明了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具有热带性质,温带性属共9属,占总属数的16.68%,表明该保护区属的分布类型与温带区系有一定联系。从种的分布来看,种的分布区类型属东亚区系所占比例最高54.17%,说明百里杜鹃保护区蕨类植物属于东亚区系,东亚成分中最多的是中国—日本分布亚型,有30种,占25%,表明了保护区蕨类植物在东亚关系中与日本的关系更为紧密。中国特有分布有27种,占22.5%,说明了保护区蕨类植物具有一定的地理环境特殊性。保护区蕨类植物生态类型主要以土生为主。由于保护区调查时间较短,肯定有遗漏之处,因此有必要在不同季节进一步深入调查。

[1] 杨成华,李贵远,邓伦秀.贵州百里杜鹃保护区的杜鹃属植物种类及其观赏特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04):14-18+39.

[2] 王培善,王筱英.贵州蕨类植物志[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

[3] 何顺志,王悦云.贵州蕨类药用植物种类与地理分布的研究Ⅰ[J].贵州科学,2005(04):68-72.

[4] 王悦云,何顺志.贵州蕨类药用植物种类与地理分布的研究Ⅱ[J].贵州科学,2005(04):73-77.

[5] 吴征镒.云南植物志(第20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0-785.

[6] 吴征镒.云南植物志(第2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21-477.

[7] 吴兆洪,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8] 刘红梅,王 丽,张宪春,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研究进展:兼论国产类群的科级分类系统[J].植物分类学报, 2008, 46(6): 808-829.

[9] 吴世福,张伟江,周 伟,等.中国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区系特征[J].考察与研究, 1993(13): 63-77.

[10] 严岳鸿,张宪春,马克平.中国蕨类植物多样性与地理分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1-52.

[11] 陆树刚,陈 风.论蕨类植物生态类型的划分问题[J].昆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407-415.

[12] 李 茂,陈景艳,罗 扬.贵州蕨类植物的整理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9(01):28-34.

APreliminaryAnalysisofthePteridofiorainBailidujuanNatureReserve

WANGYao1,GOUGuang-qian1*,SUNQiao-ling1,CHENYun-fei1,WANGDeng2

(1.CollegeofLifeSciences,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25,China; 2.CollegeofForestry,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25,China)

16 families including 48 genera and 120 species were distributed in Bailidujuan Nature Reserve;The dominant genera wereDryopteris,Diplazium,Asplenium,Pteris;dominantfamilies were Thelypteridaceae, Dryopteridaceae, Athyriaceae, Polypodiaceae;They constitute the main Pteridophyta of Bailidujuan Nature Reserve; Flora fer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1) In this area, the East-Asia, accounting for 54.17% in the total species ha-d significant temperate property, which showed that the pteridophyte in Bailidujuan Nature Reserve should belong to the East-Asia distribution. (2) Besides, there were 26 species of tropical distribu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pteridophyte in this area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ropical distribution. (3) Otherwise, 27 species of China unique flora showed that the region had a regional particularity.

Pteridophyta;Floristic analysis;Bailidujuan Nature Reserve

2017-04-11;

2017-05-10

贵州省林业专项“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

*

苟光前(1960-),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分类;E-mail:ggqian106@163.com。

Q 948.2

A

1008-0457(2017)05-0042-04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sdnyswxb.2017.05.007

猜你喜欢

蕨属属数区系
赣粤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
福建省周宁县木本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云南省红河县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浙江省景宁县望东垟、大仰湖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湖南河洑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基于PPG I系统的贵州石松类及蕨类植物
内蒙古灌木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贵州现代石松类及蕨类植物科属新系统
《中国植物志》与《Flora of China》蕨类植物科属的变更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区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