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使残缺化美丽
—— 90后女孩和金缮修复的故事

2017-11-20陈朝晖

藏天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器物技艺日本

图 文/陈朝晖

为使残缺化美丽
—— 90后女孩和金缮修复的故事

图 文/陈朝晖

如流云、如浪花;似飞龙、似苍松……黑色壶盏上蜿蜒的金线,如划破夜空的闪电,妩媚勾魂;青绿杯碟上延伸的裂纹,像肆意生长的树枝,优雅盎然。

在一间不大的工作室里,90后女孩简辰伴着一盏普通的聚光灯,安静地坐在那儿修复着破碎的瓷器,时空显得是那样的平和,寂静无声,仿佛凝固……每一件残缺背后,都是一个故事。

邂逅 爱上以金为缮

简辰原本是学茶叶种植加工的,最擅长的自然是与茶相关的行业,从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到茶具的运用等等,再到如今开了一间小茶店——俭茶坊,与茶打交道、与茶具相交,密不可分,简辰对那些色彩缤纷、款式各异的茶具尤为喜爱。而说到对陶瓷器皿的修复,却源于一次偶然。

◎夜深人静,孤灯作伴,只为将残缺变得更美好

2014年的某一天,简辰在浙江温州的一间小茶馆里喝茶,不经意间突然看到一只经过修复的茶盏,茶盏上那自然延伸的修补线条在灯光下灵动却不突兀,一条条纤细的金色线条,顺着瓷器受到冲击形成的裂纹流淌,仿佛一道道划破黑夜的闪电,吸人眼球。简辰不禁心一动,自己整天与茶打交道,盛茶的陶瓷器皿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一些喜爱的杯盏碰坏后很是舍不得扔掉,正不知如何是好,原来残缺了的东西还可以这样修补,简辰的心一下被这种残缺美给牢牢抓住了。

向人请教,简辰第一次知道了这种修复工艺叫“金缮”,这是一种在技法上源于中国漆艺,后来被日本人运用并实践,从而形成的一门特殊陶瓷修缮艺术。

笔者查阅资料获知,日本几千年来的日用陶瓷发展中一直以陶器阶段为主导,因此日本具有几千年的金缮历史。在日本金缮一词称作金继,主要流派有3个:“蚊足”、“无衣”、“百川”,其中以“无衣”流派修复最为精彩,被称作艺术上的再创作。无衣流派名字出自中国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从诗经语出,从无衣派名字的由来,我们不难看到金缮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

◎简辰修复的部分作品

简辰说,在中国,随着瓷器逐渐取代陶器,人们对器皿修补更多的是运用“锔瓷”的方法,而现代金缮技艺的出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成熟,同样也受日本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日本文化中,寂美学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寂描绘的是残缺之美,日本文化对残缺有一种特有的崇拜,而中国人则追求圆满。所以,金缮这种将残缺部分进行美化和掩盖的方式产生于日本也就不足为奇。

两种文化碰撞产生的火花,耀眼夺目,让简辰不能自已,深深的文化吸引让她义无反顾投身其中。

磨砺 要让残缺出美

要想掌握金缮技艺并非易事。为了心中的那份美好,简辰开始了坚苦的求学之旅。她多方查阅资料、交友问道,最后在友人的介绍下拜大连的金缮名师赵士金为师,系统学习金缮工艺。赵士金,传统锔瓷高手、资深金缮艺人,虽为人低调,但

因家庭背景缘故,从小深受日本文化影响,曾多次前往日本学习金缮工艺,将金缮的技巧和相关资料带回中国,同时引进先进的修复材料,并把金缮技艺与中国传统锔瓷工艺相结合,进行完善与推广,授徒颇多。在北方金缮界,赵士金和南方的金缮大师邓彬一样,有着特殊的江湖地位。

金缮修复过程

◎2 伤口打磨封漆

◎3 涂抹蛋清防止开片周围渗漆

◎4 粘合

◎5 入箱干燥

◎6 干燥后填漆灰补细缝

◎7 再次干燥

◎8 干燥后进行打磨

◎9 填好细缝打磨清理后描底漆,反复几次

◎10 细砂纸打磨漆面

◎11 再薄薄描一层底漆最后上金

◎12 完成后的作品

“千苦万苦不如‘漆苦’。”说起拜师学艺,简辰眼中不时闪动泪花。金缮,从字面上来说就是以金修缮,是用天然的大漆为主要介质,黏合陶瓷器的碎片或填充缺口,再将漆的表面敷以金粉或者贴上金箔。人们都知道,天然大漆和不同体质的人接触会有不同的反应,而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就是大漆过敏。和大多数人一样,简辰也没有避开这一“劫数”。在学习金缮的过程中,有一年多的时间简辰都有漆过敏反应,那种钻心的奇痒令人心神不宁、坐卧不安,其中滋味难以言表。身为一个年轻漂亮的90后女孩,她往往不敢展现自己的美丽,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穿着长衣长裤,为的只是遮掩那因为漆过敏给自己皮肤带来的印记。谈及此,简辰的眼中不免又有泪花闪动。简辰坦言,因为漆过敏,她曾不止一次想放弃学习金缮,然而又实在不舍那份残缺的美丽,几度挣扎,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一年多的与漆磨合,随着身体产生抗体,桀骜凶猛的大漆似乎变乖了,在面对简辰时也变得平和了许多。伴随这种痛苦的过程,简辰很快掌握了金缮的相关技艺,怀着憧憬,一步步向着自己的美丽梦想迈进。

等待 只为一抹绽放

简辰说,做金缮,得等待,急不来。

◎“缠蜓生长的树枝”(简辰修复)

◎ 『黑夜中的闪电』(简辰修复)

简辰出师后修补的第一件器皿是一个盖碗,前前后后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无论是清理器物、预拼、拼接、补缺,还是修整、补漆、装饰、绘线、罩光等等,每道工序完成后都不能着急进行下一步,需要等待少则几天多则一周的时间。“就像伤口,缝合后要留有愈合的时间。”简辰说,不仅如此,每一道工序的完成也是反复揣摩试验的结果,每一步都需要精细地打磨,器物“涅槃”的过程,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以修补一个损毁严重的茶叶罐为例,简辰把步骤拆开来讲,用漆糊完成了拼接和补缺后,要将器物在荫房中静置一周时间,这么做是为了让漆糊高度粘合。在打磨掉溢出来的漆糊后,为了让修补的部分看上去更加充盈,这时候就要再添一道补漆的工序。基本的造型完成后,再晾几天才能绘线贴金,这也是金缮的关键步骤,贴金有涂金粉和贴金箔两种方法,其过程一定要耐心细致,又要费不少时日,前后十余道工序,用时至少得一月以上。简辰说,有很多破碎残缺的瓷器须经过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的金缮修复才能凸显出残缺之美。

不管是面对一般碎裂的金缮,还是加了更多创造性工艺的金缮,所耗时间相差并不多。“有时,我也会在同一时间内修补多件器物,多器物交换穿插进行修补,只是想节约时间。”简辰说,但面对一些繁复的器物修补,她更愿意心无旁骛,花上更多的时间单独修复。

守得住寂寞、具有耐心和愿意等待,是做金缮必须具有的修为。爱上金缮后,慢慢地,本就文静的简辰逐步参悟,进而专心致志并乐在其中,性情也愈加淡然了。在简辰的心中,长时难熬的等待,为的只是换来那一抹美丽最后的绽放。

◎简辰修复的部分作品

传扬 崇尚敬畏文化

但金缮并不是简单的修复技艺,它是基于残缺的二次创作,是从废墟中,将美引诱出来,绽放出生命的热情。

至今,简辰已修复上百件破损器皿,这些器物中有新东西也有老东西,它们在简辰无数个日夜的探索和守候、千百次的失败与重新开始后,拾回了生命,甚至重放异彩。特别是一些精美的老物件,经过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当目光穿透时间,指尖对话历史,对其以金修缮的过程充满了活力与创造力,也充满了专注与从容。它们在简辰手中重换新颜,不失原味却又精彩独特,也让我们能与久远的文化来一场心灵的碰撞。

情之所至,简辰说,所谓的独具匠心,其实都来源于对文化的敬畏,对传统工艺的传承。“金缮,我认为它是纯粹而干净的,漆缮文化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不管她如何发展与演变,我都敬畏她。”简辰说,金缮让我们在修复时接受器物的不完美,却又让我们不断追求让它重归美的自由,这也正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一种文化正能量。

闲暇之余,简辰总爱细细端详修复好的器物。与先前不同,如今她与这些修复好的器物之间多了属于他们之间的独特回忆:修复的过程、再创造的过程、器物涅槃的过程……即使一些为别人修复的东西已不在她身边。

近些年,金缮更多地走进国人视野,简辰也感知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金缮感兴趣,一些朋友甚至想跟着自己学习金缮技艺,她逐渐意识到金缮不只是自己的爱好,作为一门传统工艺,她也希望金缮可以被更多人学习和传承。如今,年轻的简辰在不断充实自己的美学修养,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下一步她想尽快完整地掌握中国传统的“锔瓷”技艺 ,并将其与金缮相结合,使两者碰撞出更加耀眼的火花。同时简辰也在以自身的力量推广传统文化,她已印发了不少宣传和推广金缮修复的小册页,目的在于传播金缮技艺,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她的宣传单中有这样一句话:

“金缮的本意在于面对不完美的事物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手段来对待,虽然用金不多,但是金代表一种姿态,一种态度,用世上最贵重的物质来对待缺陷,精心修缮,面对缺陷不去试图掩盖,坦然地接受生命中的这份不完美,在无常的世界中恪守心中那份对美的向往。”

责任编辑 陈 艺

猜你喜欢

器物技艺日本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黄金时代》日本版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