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临时展览策划与实践探索

2017-11-19安羽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策划博物馆

安羽

摘 要:近年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研究、保管、陈列、教育等方面都有了较好的发展,陈列展览也日趋规范化。本文将临时展览(原创)的策划置于草堂的大环境之内,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藏伍瘦梅绘画作品为例,利用草堂爱国教育基地、“草堂一课”课程体系及学校资源的现有优势,尝试探索一次针对儿童群体的专题性展览。

关键词:博物馆;儿童展览;策划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258-02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以下简称草堂)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充分发挥其传承中国优秀诗歌文化、杜甫文化与杜甫精神的重要社会教育职能,草堂每年舉办原创代表型、引进型和输出型临时展览共22个,其中,引进和输出展览是以馆际交流为主,并延伸至艺术家个人作品展的文化交流活动;原创代表型展览则是以草堂馆藏文物藏品为基础策划的展览活动。

一、策划缘由

草堂举办的临时展览日趋丰富,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草堂展览工作的自我检视和重视:

1.藏品研究的力度不够,导致展览内容欠缺专题性。从《杜甫学刊》历年刊载的文章来看,草堂藏品研究的文章比较少,大多是概述和评介类文章。“早在1979年公布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中规定,博物馆应积极开展博物馆学和有关的专业学科的研究工作。专业学科的研究,应从本馆的性质和任务出发,以藏品为基础综合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陈列展览上,也可以编写学术专著。①以此来看,藏品研究的成果是展览专题策划的基础,藏品研究越深入,可挖掘的信息就越多,可以转化的信息就会越丰富。

2.观众分众化研究、展览评估体系的缺失。根据统计,草堂在2015年共接待观众176.6万人次,2016年共接待观众188.2万人次,游客可出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购票入园,但可惜的是,草堂还未有专门的观众分析研究和展览评估体系,这就使博物馆展览的目标观众群造成了模糊的界限,导致展览定位不准确,吸引力不够。草堂每次举办临时展览的参观人次统计目前也只是按照展览期间的购票人次来计算,更不要说在展览前中后期的展览评估工作。当然,这是中国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草堂独有的现象。

3.与社教活动处于游离状态。从2013年至今,草堂举办的临时展览与草堂的社教活动处于游离状态,即展览的举办多半只是展览本身的开展,没有开设与儿童青少年有关的展览主题延伸课程,博物馆展览的教育职能没能在儿童这一群体获得认可。

二、定位——为儿童而展

1997年6月,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此之外,草堂还是诗歌文化、杜甫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合,更有独具特色的川西园林和古建筑景观,为儿童青少年创立了一个融自然和人文的校外第二课堂平台,这正是草堂独有的地域平台优势。草堂还拥有相对成熟的“草堂一课”课程体系和学校社会资源。2014年,“草堂一课”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成功入选《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评选优秀案例》一书。2014年、2015年,“草堂一课”两度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项目。截至今年,草堂与成都市内的草堂小学、泡桐树小学、盐道街小学等多所学校都建立了联系,每年平均开展以“草堂一课”为代表的品牌教育活动近两百余次,主要面向小学二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草堂成熟的社教课程体系为博物馆、学校与社会各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草堂是面向海内外游客的文学圣地,它本身所具有的特色资源优势,让我们不能忽视儿童这个观众群体,尤其是小学二年级(7岁)到五年级(10岁)的学生。这个群体在草堂的教育环节中占据主要位置,“为儿童而展”的定位就是基于这一点。笔者试图选取伍瘦梅十三幅组画作为展览的主要展品,尝试探索一种针对儿童群体的专题性展览。

三、儿童临时展览的策划探究——以伍瘦梅先生杜甫诗意画为例

在草堂“诗圣著千秋”陈列室,有一组伍瘦梅先生作品的照片,照片中的这组画作是伍瘦梅先生根据杜甫入蜀时创作的山水纪行诗《发秦州》、《赤谷》、《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白沙渡》、《水会渡》、《飞仙阁》、《五盘》、《桔柏渡》、《剑门》所创作的十三幅诗意画。经笔者查证,这十三幅组画是1961年,伍瘦梅先生深研《杜诗镜铨》后创作的杜甫诗意画20余幅中的一部分,是在1963年捐赠给草堂的,这些作品均为国家三级文物。②

(一)内容与形式的设想

1.内容的包容性设想

从这十三幅诗意画本身来看,“画家赋予山水以杜甫的政治情绪和相应的艺术风采,使诗意与画意之情景高度融合,把杜诗‘沉吟顿挫的神韵表现得十分贴切。”③以画作本身为出发点,还可以延伸出更多的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十三幅组画包含内容

但并不是所有的延伸内容都要在展览中表现,对于儿童群体,过多的内容不代表展览的丰富,相反,会造成认知上的障碍。一般而言,7-10岁的儿童集中精力的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但非一成不变,若内容生动,手段多样,可保持40分钟左右。④务必选取适当的内容进行展示,比如表1中1,1.1,2,2.1,5中所涉及的内容。表1中的其余延伸内容也可以在展览中体现,只不过可以考虑将其设置为家长观众的参观内容或者将其设置成展览的延伸课程。

2.形式设计的构想

目前,草堂只有成都中国书法馆和诗书画院两个临时性的展厅,且展厅都是方正的内部空间,外部建筑为古建筑,不可随意变动。展览形式上容易千篇一律,展览节奏感稍显局促。此次展览策划,以探究性为出发点,在灵活可变动的展厅空间内加以展现,并适当融合草堂园林建筑景观。以伍瘦梅先生十三幅诗意画为主要展品,笔者联想到中国绘画的特点:中国画以意境著称,在视觉效果上将立体的东西平面化、艺术化,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融合草堂的园林及建筑环境,想到中国的园林和建筑也是平面布局,只是观看方式不同,是人动景不动,靠移步来换景。结合这两点,草堂在展厅空间布局的设想上可以进行有序的空间分割,在书画展品布置和形式设计方面可以让观众体验从近景走到中景,进而预想和想象到远景,实现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endprint

在展览的表现方式上,主张图文、互动装置的巧妙运用。正如丹佛美术馆(Denver Museum)以儿童观众及其家庭成员所设的“Just for Fun Center”展示,在设计之初就提出:简单的物件+简单的装置+简易维护+儿童和其陪伴者都可参与的展示策略,用常识、直觉及图像为主要方式来进行操作、探索及理解展示,降低阅读难度。在本次展览的策划中,在表现形式上有如下设想:一是“以图索骥”,即将晦涩的专业术语用简单的图表进行转换。比如斗方,可以用简单的图形和数据进行描繪,将“斗方”的抽象概念转换成儿童认知程度上的简单图形,进而延伸出其他装裱形式的图形转换,更容易被儿童群体吸收。二是巧用装置。将上文移步换景的空间布局巧妙转移成适合儿童的互动装置,引导儿童“动起来”。例如,可以用简单的设计软件将十三幅画中的山、桥、水、云、人物等元素进行勾勒分离,再将这些元素分别印制在同等大小的透明的聚氯乙烯(PVC)材料上,各类元素做成幻灯片分类摆放在幻灯机旁,儿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组合进行组拼播放。又或者,将画作中涉及到的山、桥、水、云、人物等元素用石头、冰激凌棒、软陶、棉花等物料代替,让小朋友利用眼前的物料在十三幅组画中选一幅自己喜欢的,动手再创造,转换成自己的小装置作品,喜欢的话还可以带回家。再例如,将视觉、声音融入装置中:利用特有的空间,设置长方形盒子,将展览中的诗意画转绘成山水连环画,再将山水连环画喷在长方体盒子的表面,选取十三个点位且适合儿童的高度,设置听筒,每个点位的听筒可以朗诵杜甫的十三首山水纪行诗歌。当然,在听筒的附近要附简单的文字说明。三是游戏互动。伍瘦梅先生创作的十三幅杜甫诗意画,是根据杜甫入蜀诗歌创作的艺术再现,可以设想将十三首诗歌的具体地点标注在地面上的踩踏地图中,每踩踏到一个地点,电子屏幕上就会显示伍瘦梅先生对应的诗意画,再配以所选诗歌的诗句加以朗诵。游戏也可设置成多人竞技小游戏,运用听到的诗句选择对应的地点进行踩踏,或者根据画面和声音的共同发生,踩踏相应的地图标注。

(二)与社教的结合点

诗圣杜甫的诗歌享誉海内外,《春夜喜雨》《绝句》《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诗作都被人们诵读,但杜甫的山水纪行诗就鲜有人诵读。此次展览可与社教活动以此为出发点,将杜甫的山水纪行歌作为主体,开发专题课程。与此同时,草堂拥有独具特色的川西古典园林和祠宇建筑,还有根据杜甫诗歌“窗含西岭千秋雪”、“春夜喜雨”等营造出的诗意景观,更有浣花溪潆绕,这样的环境造就草堂是一处写生的好去处。展览的主要内容本身就是围绕杜甫诗歌和伍瘦梅杜甫诗意画展开的,讲述了诗画之间的转承关系,透过展览,可以依托草堂的环境,开设山水诗意画的写生创作活动。另外,由展览为出发点,将四川本土艺术的发展历程与馆藏文物结合,邀请专家团队进行梳理研究,整合成具有草堂特色的专题艺术课程,或者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不同于教科书一样的趣味发文,这都是一种新的尝试,不仅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维护和更新,还需要库房、展陈、文保、宣传等方面的协同合作。

四、结语

展览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是思维方式上的重大转变,博物馆只有与观众进行换位思考,想观众想看到的,才能将展览做精彩。本文尝试对草堂临时展览的策划探索一种儿童专题化的可能性,因只是提出潜在的问题,未针对问题展开博物馆馆藏和博物馆观众的深入研究,难免缺乏深度和有效性,希望以此为开端,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

注释:

①白文津.论藏品研究在博物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兼谈中国博物馆学体系的构建问题[J].中国博物馆,2010(01).

②伍瘦梅.伍瘦梅书画集1909-2010[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

③转引自王灭.伍瘦梅·诗情浓郁的画家[J].艺术长廊,2010(06).

④周婧景,陆建松.博物馆6、7-11、12岁儿童教育指南初探[J].中国博物馆,2015(01).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划博物馆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博物馆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海洋岛屿与国防》栏目获省优秀选题策划奖
阿吉奔三了
博物馆
因影像 更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