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评弹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7-11-19杨洁艳
杨洁艳
摘 要: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州评弹,走过了发展和繁荣期,而今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尴尬和困境,要冲出重围,固然少不了演员等内部的努力,但最为需要的是政府的作用,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和财政投入的制度保证,在加强对评弹艺术团体演员和剧团的软硬件建设上政府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关键词:评弹传承;困境;原因;政府作用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146-01
孕育成长于苏州——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土地上的评弹艺术,拥有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滋养和积淀,更是由于评弹禀其“江南水乡”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之灵气,承其“人间天堂”人文荟萃、艺林流风之精髓,历经几代艺人呕心瀝血,孜孜以求,精雕细琢,代有创新,终于使之从简朴的说唱发展成为一门精深的表演艺术并将其表现力和艺术性发挥至于极致,以其别有风味的特色和光彩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世人誉之为:民族文化之瑰宝,江南艺苑之奇葩。
关于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评弹界近二十年来,争论始终不绝。有人说当务之急,必须首先抓好继承一环,否则评弹要衰亡;也有人说时代在前进,评弹如不能与时俱进,衰亡将更快。
民间文学在流传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地发生变异,另一方面也将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保留下来。这种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相对稳定的特征就叫做传承性。苏州评弹的传承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苏州评弹中有一些经久不衰的情节母题和故事类型。二是在形式上,苏州评弹有许多艺术技巧和形式在民间文学作品中传承下来。
民间文学传承性的具体表现在:它一直保持着前代现实主义传统和民俗文化传统,沿用某些形象保持着质朴、刚健、清新的风格,在艺术形式上常常有其固定的讲述格式,一般不会有巨大改变。传承性虽然不是民间文学的主要特征,却是最能标志着民间文学艺术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活的语言艺术,但它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就叫做变异性。苏州评弹的变异性常常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烙印。例如南方有句俗话,叫“脚踏两只船”,常常用来形容那些目标不专一的人,而这句话到了北方,就变成了“一只脚踏镫,一只脚踩地”。显然,这些俗语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因为南方人多用船,北方人多骑马,这是“南船北马”的交通习俗在俗语中的体现。同样,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民间文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民间文学有很多体裁,民间故事、神话、史诗等。集体性和口头性是民间文学的两个主导性的特征,变异性和传承性是由集体性和口头性派生出来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反映着民间文学的本质。总体说来,苏州评弹的基本特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政府在评弹文化传承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主导作用,下面谈谈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作为服务型的政府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念,锐气和品质,要“换脑筋”,抛弃传统的惯性思维,在思想观念上加快转型。评弹的传承与发展,要上升到文化事业的高度去认识,而不是仅仅作为解决部分人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书场的生存发展,虽然少不了社会力量支持,更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支持。
2.投入的制度保证。制度,也称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文件,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评弹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有制度的保证,主要是保障制度及其他相关的配套制度。这样可以保障评弹的传承有规范性、激励性和约束性。
3.政府引导。评弹从民间走来,也要走回民间。它可以娱乐市井小民,也可以在其他娱乐场所向观众展现吴侬软语和江南雅韵。面对目前评弹发展的瓶颈,政府应引导评弹事业发展的市场导向,在政府、社会和评弹界人士共同努力下,相信评弹的传承和发展会有一个新局面。
4.对青少年听众的培养。青少年朝气蓬勃他们是未来的希望,评弹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重视对青少年听众的培养。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在大、中小学中设置相关的评弹课程,引导、学生们走进评弹艺术的殿堂;同时也可以利用大、中小学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基地的优势,邀请著名的评弹团体及艺术家走进校园为广大青少年学子展示评弹艺术的独特魅力,进而吸引、培养更多的青少年听众。
总而言之,关于评弹的传承,过去与现在变异最大的是旧时评弹艺人的传承依赖的是个体技艺的自然传承,而现在是效率更高的学校教育传承体系。评弹技艺的传承途径,主要区分为与书目同步的技艺传承和与书目不同步的技艺传承等基本形式。苏州评弹流传至今,说噱弹唱自成体系,表演艺术自成体系,真可谓人才辈出,流派纷呈,雅俗共赏,深受欢迎。苏州评弹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夏美君.试论苏州评弹的书目文本传承[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刘大巍.论苏州评弹表演技艺的艺术传承[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