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方言对湘籍女歌唱家演唱的积极影响
2017-11-19罗莎
罗莎
摘 要: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南省,面积有二十一万多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多样。东起幕阜山、武功山脉;西有雪峰山、武陵山脉;南连五岭;北至由湘、资、沅、澧四水与长江冲积而成的洞庭湖平原;湘中以丘陵地区为主,全省呈马蹄形盆地。湖南是我国七大方言区之一,地形的复杂多样决定了湖南方言的千姿百态,有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湖南方言主要包括湘语、官话、客家话、赣语和土话,其中湘语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流行范围最广,是湖南的第一大方言,所以湖南方言又稱湘语,其内由于内部差异又细分为不同的语系,以长沙话为代表语言。自古以来,方言就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浓厚湖湘地域色彩的湘语对自小说着家乡话、唱着家乡民歌的湘籍女歌唱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方言;湘籍女歌唱家;影响
中图分类号:J616.2;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129-01
一、湖南方言对湘籍歌唱家演唱风格的影响
湖南方言五里不同音,地区差异十分大,不同的方言在说话语气、语调、语势上的不同,造成音乐风格的窘异。“即使是同一个调式,在不同的方言区流行,受语言的影响,主音之处的支持音,在音级上就不尽相同了,所以也产生了不同的色彩效果。”①长沙话作为湘语的代表性语言,其独特的声调对歌唱风格影响很大。“语言的声调包括调类和调值,调类是声调的分类:通常称为阴、阳、上、去或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调值具体指字调的高低,包括声调的音程关系。”②长沙话是湖南方言中很有特点的一种语言,分为六声(其它方言为四声或五声):阴平、阳平、阴上、阳上、去声、入声,我们称之为湘中六声。
湘中六声的字调的音高,恰巧是一种“三度相间”的关系,若用音高表示,其关系是:以“阴平”为宫,各字调之间的音程关系表现为6 1 3 5,恰好为湖南特性羽调式的骨干音级。字调之间的这种三度相间的音程关系,不论它的座落音区如何,不论发生在哪种调式之中,基本上是不会变的,这是由长沙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湖南民歌、花鼓小调的部分曲调就是由长沙话语言的自然声调的夸张和稍加艺术处理组成的,如《渔鼓调》由特性羽调的旋法组成,而同样的唱词由于调式特性及宫音位置的不同,形成的音乐风格则大相径庭。
长沙方言有着其它方言无法比拟的丰富的调值变化,跳度十分大,跳跃频繁,于是有了“湖南人说话就像在唱歌”的俗语。在民族声乐中,不同的方言代表不同的地域风格,湖南方言由于门类的多样化,展现的则是温柔委婉又不失俏皮、火辣的异域风情。仅仅是不加任何修饰的湘语都能汇成一曲曲风格迥异的妙曲,湘籍歌唱家从小说着如歌的方言,都像在唱着一曲曲小调,自然而然,天然去雕饰的培养着音乐感觉,接触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她们把握作品格调、形成独特演唱风格和韵味的能力。
二、湖南方言对湘籍歌唱家声音位置的影响
民族声乐演唱讲究声音的高位置,要求歌唱者在各声区唱任何一个字都要把声音的共鸣焦点集中在头腔共鸣,有头腔共鸣的色彩和音响。总体来说,湖南方言的音调较普通话偏高,如长沙话仅有阴平调值低于普通话,阳平与普通话相同,上声与去声均比普通话要高,入声字的由低到高的双声跳动也高于普通话,相比长沙话,其他地方如邵阳话、衡阳话、新化话、祁阳话的调值更高,这样的语言特点对于湘籍歌唱家获得高位置的声音位置十分有帮助, 就像说话一样自然、顺畅、统一。
三、湖南方言对湘籍歌唱家咬字位置的影响
民族声乐演唱在音色上追求明亮、甜美、圆润、清脆,为了达到这种审美要求,在咬字的位置上要求相对靠前,主要集中在硬腭、唇、齿、舌等口腔前上部位咬字。湖南方言总体来说咬字位置比较靠前,这与民族声乐演唱中咬字靠前的要求不谋而合,让湘籍歌唱家在歌唱的咬字位置上得心应手,轻易地获得甜美清亮的音色和清晰自然的歌唱语言。与此同时,湖南方言的语速比较快,更好的锻炼了歌唱家唇、齿、舌、喉、牙间力量的把握和灵活的配合,在演唱腔少字多、欢快跳跃的民族声乐作品时,优势十分明显,能更轻松、更完美的驾驭作品。
四、湖南方言对湘籍歌唱家歌唱情感与共鸣腔体的影响
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属于表演艺术,在歌唱语言上要求比平时说话语言形式夸张,以传递真情实感,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与湖南方言语言表达很接近,湖南方言语言表达比较夸张,感情十分丰富,尤其喜欢运用夸张化的形容词和副词,长此以往养成的语言表达习惯培养了湘籍歌唱家个性化的音乐语气,歌唱情感的传递与声音表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真情自然流露。同时,夸张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自觉的开大了各类共鸣腔体,增强了歌唱的共鸣,音色得到美化、音量得到扩大。同时,作为湖南方言主要语言的长沙话,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后鼻韵母大部分用前鼻韵母来替代,鼻化音较重,这样的发音方式自然而然的强化了演唱中鼻腔共鸣的运用,更容易获得纯净、甜美、清亮的音色。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14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中国民族声乐之湖南现象的研究》资助课题阶段成果,课题编号:14C0593。
注释:
①湖南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卷).1981-1版[M].长沙:湖南省艺术馆,1981:15-16.
②贾古.湖南花鼓戏音乐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