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龚自珍的思想

2017-11-19张雯昊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龚自珍内容思想

张雯昊

摘 要:龚自珍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积极吸收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并结合自己的丰富人生经历加以完善。其思想融通儒佛,出入文史,积极用世,将关注人本身的价值和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融个性解放与忧国忧民与一体并通过诗文创作体现出来, 更多还原。本文对龚自珍的思想进行浅要分析。

关键词:清代诗歌研究;龚自珍;思想;内容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009-01

浩荡的风吹动着新的季节,吹动着我无边的离愁——因为属于我的时间,已即将夕阳西下。我吟着诗句,驰向东方,终于见到了不可逾越的天涯。唉!我的生命将象这一片片落红凋零而去——但它们并非无情地离弃这个世界,而是为了溶入泥土,催生另一轮的绽放。

这是一首极富象征意味的短诗,借助于一株植物的花开花落,而展开着诗人的诗思。诗中承前启后,拓深着多层诗意空间的关键字眼,显然是“天涯”二字。天涯,是一个既诱惑人,又迷惑人的词语,它相当于视域上所谓的“地平线”——你移动,它亦随之移动,以至于在追尋者的生命历程中,展现着这样一幕奇异的图景——自己踏着先前所遥望的地平线,对着远方新出现的地平线,而自己的身影,又成了后来者追寻的地平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固定可辨的“地平线”或“天涯”,只存在于静止者的眼中,而静止,又往往意味着一种死亡。这时,便出现了一个悖论,因为从死亡的角度,实际上是无法见到“地平线”或“天涯”的,所以,我们所谓的“地平线”或“天涯”,同我们的生命一样,是一种不断的运动过程。现在,龚自珍不幸地见到了那个“天涯”,说明他已嗅到了一种死亡的气息——无论这气息是属于他个人,还是那个时代。

“落红”,可谓一朵死去的花的“天涯”,但龚自珍显然不愿它就此寂灭,他想把它再次推入到一种运动中去,就是继续向前推移着它的“天涯”,从而进入一种永恒的春天与季节的循环之中。在理想的状态,这自然是可能的,一片落红化入了泥土,成为一种养料,再滋养来年的春天与花朵。然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实际上还充满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片“落红”可能会被一阵突然的风吹到某块石头或某片沙漠之中,渐渐枯萎,化为一缕烟尘;而它即使幸运地进入了泥土,在化为根须的养料之前,亦有可能被蚯蚓,鼹鼠之类的黑暗居住者先行吃掉。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地下的状态设想的好一些,使这片“落红”完全地成为养料,但从根须的角度来看,根须的触及,吸收毕竟是有一定范围,限度的,根须最终亦只能吸收了这“落红”养料的一部分,其余的则可能在泥土中慢慢地消散,消失——一个诗人的思想与他的诗篇中的生命亦往往如此。

龚自珍在二十多岁时的文章《尊隐》中就以诗人的敏锐,对他的时代作出了“衰世”的判断:“俄焉寂然,灯烛无光。不闻余音,但闻鼾声。夜之漫漫,鹤旦不鸣。”直是鲁迅著名的“铁屋”的先声。以龚自珍诗人的性情,自不甘沉沦窒息于这“铁屋”之中,他曾努力过,用额头向前撞击过。他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新思维”的主张,如土地的自由经营,雇佣劳动,发展商品,以及自铸“饼金”,抵御洋钱的输入等等。但这些涂抹着资本色彩的萌芽,于那个“万马齐暗”的时代,无异于痴人说梦,甚至不具有绽放一朵花,以赢得“落红”凄美机会。当然,龚自珍亦并非完全的不幸,如果生命能有另一个轮回的感知,如果龚自珍看到自己的市场主张与专制权力的结合,会是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这样一种可怕的深入骨髓的全面腐败,灾难,他大概要捶胸顿足,或重新修改他的思想与“落红”的轮回线路的吧!

其实,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我也不知道龚自珍对他的这些主张的信仰程度——因为资本在本质上就是与诗对抗的。或许,他只是出于生命的本能,呐喊几声,以驱除“铁屋”的寂寞而已。在时代的僵死与生命的窒息中,龚自珍亦曾逆时间地寻求过突围,他的七绝《猛忆》中,有着这样的诗句:“猛忆儿时心力异,一灯红接混茫前。”感慨着在他的童心尚未被污染的岁月,确曾有过一个瞬间,他的生命由一点红灯——颇具宗教意味的突破口,接上了宇宙的原初混茫,而感知到一种无限。而现在,他的身心伤痕累累,到处打印着这个时代僵死的烙印,他想回去,实际上已不可能了——最终,他的生命仍是处于铁屋的围困窒息之中。但有一种东西,却是任何“铁屋”都围困不住的,这就是诗人的诗篇与诗篇中的诗人的生命,它们将以“落红”的方式进入一个无限的季节轮回,不断地抵达并超越自己的天涯,最终突围出“铁屋”——因为再坚固的“铁屋”,在时间中亦会渐渐锈蚀,最终崩溃为一堆垃圾。龚自珍对自己生命的“落红”方式的诗意设计,虽有着理想的色彩,但谁又能否认它的可能。

龚自珍弃世时年仅五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猝然死亡,至今仍是一个谜,就是说他的“天涯”至今仍罩于一片迷雾之中。同样富于象征意味的,是龚自珍的弃世的日期, 1841年——它的前一年,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龚自珍似乎疲惫已极却又有所不甘地将生命探过了一段历史的天涯,却发现那边是一个见不到底的黑色深渊——于是,他终于闭上了眼,惟余他的诗篇与诗篇中的生命,落红一般飘坠着,至今仍在见不到底的深渊中飘坠着。

参考文献:

[1]李志国.浅析龚自珍的思想内蕴[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

[2]马子辉.浅析龚自珍的社会思想[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4).

[3]徐伟轩.浅析龚自珍矛盾的政治思想[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 .endprint

猜你喜欢

龚自珍内容思想
不拘一格
中年危机龚自珍的又一春
龚自珍爱国主义思想探析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阿吾(一首)
龚自珍最后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