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2017-11-18王立军
王立军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可以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实践证明,建立生活的师生关系,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建设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内容,构建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教学生活化;语文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如何更好让小学语文课堂丰富、生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走进课堂,快乐学习,我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有效的教学,精心设计课堂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等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
1、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说过:“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
2、注重文章与课堂相互投入。教学当中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这样一咏三叹的方式,而且将学生的感情也激发到了,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二、在教学中加强“听、说、演、练”、再现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每一篇幅课文都是心語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就是在头脑风暴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给学生一个“对话讨论的空间”。自主合作学习,让课堂充满活力。《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人教版本的教材丰富了教材综合性学习,富有时代气息和主体意识,加强了语文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形成了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教师要用一定的手段协助学生获取知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性学习当中,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这样问学生:“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1、“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
2、“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小小课本剧,其实是大文章,扮演不同的角色,师生当一回导演与主角,回放再现这剧本的各中情节,一定会有收获。
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
事必亲为才会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对课文的感悟变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色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通过身临其境或创设教育情境等方式,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随机采用观模——学习——创造——提升——感悟“的模式,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支感悟,加深理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直接点拨伤了孩子们的思维!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引领孩子去读书、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在课堂是敢想、敢说、敢问、展开想象的翅膀,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就在不断的思考和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起深入探索的兴趣。
3、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三、给学生一个“自由的课堂”。
4、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日积月累。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5、走向社会,联系生活进行语言教学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一道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使用最多的词语:啤酒、KTV、街舞、彩票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小护士,走入社会角落空间,纠正这类语言文字的现象,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清理了一些环境的文明。这样,不仅仅体现了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也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的同时,养成规范汉字的书与写到用得恰当合理。同时使学生对社交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训练。
总之,生活中有语文处处,人情交际即是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阔大无比的空间,它不仅是母语的学习与认知,也是整合语言实践智能的过程。优化学习过程要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完整结合为主体目标。在语文的理解与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要用语文支提升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是“语言文字学习生活化”,也是语言文字综合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3.叶圣陶老师的经典语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