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初探

2017-11-18洪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寄宿制留守儿童

洪李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教育对象中的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探究是当下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全社会都应积极参与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与保护中来。然而,寄宿制学校里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受到硬件建设水平、师资水平和寄宿制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受教育关爱的状况并不乐观,不良状况亟待改善。应着重考虑从出台政策、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方面不断改进。

【关键词】 寄宿制;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意见》指出,“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各方高度关注,社会反响强烈。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必将在长时间内存在。另一方面,作为受教育者的留守儿童,对传统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就目前来看,校园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凸显,恶性事件经常见诸报端。调查显示,由于体制不完善、政策缺失和资金不配套等原因,很多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不容乐观,不良状况亟待改善。

一、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生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以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又能促进生活的发展,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的生活主要为课堂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但据观察来看,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的生活除了学习生活外,课余生活极为单调。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学校方面

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生活的主要场所,但就目前寄宿制学校的现状来看,学校未能充分发挥此种功能。首先,教育在实用主义和功利性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判断事情的标准都靠向了眼前的利益,教育使人异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学校的教育以抓学生的成绩为主,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极为机械化。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被扼杀了,学生作为个体的价值也就被抹杀了。过于繁重的课业,侵占了学生课余生活的时间,学生沦为了分数的奴隶。其次,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缺乏系统的生活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实践课上,不能给予学生很好的指导。教师除了分派劳动、命令似的要求学生打扫校园、打扫寝室外,就无其他生活方面的知识教育。再次,学校供学生活动的场地和设施远远达不到要求。籃球场、足球场、阅览室等场所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说是奢侈品。面对如此情形,寄宿制学校的儿童只能呆在教室、寝室和食堂里,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1.2家长方面

和常规“核心家庭”中的孩子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与子女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少,很少给予子女必要的生活知识教育。目前,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的父母也只能通过电话的方式了解其子女的成长状况。但通话的时间有限,父母往往只能关注子女在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孩子听不听话、在学校有没有打架、成绩如何等一些常规话题,很少问及孩子在学校的课余生活内容、校园生活是否有趣、是否喜欢校园生活等。家长这样的态度,容易使子女形成一种心态:我只要学习成绩好父母就会高兴。于是慢慢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况。学校也在家长的压力下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所以培养出的学生只是学习方面的能手,生活的能力极度匮乏。

1.3学生自身方面

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的原因,在身体的发育期,没有成年人的正确引导,易形成不健康的人格。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极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他们往往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埋头学习,缺乏与同伴良好沟通的能力,长此以往,此类儿童极易形成心理问题,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性格外向的留守儿童则表现得极度活泼好动,不听管教。他们为逃脱学校枯燥的学习生活,便在课余时间到镇上网吧、游戏厅打发时间,极易导致成绩下降、逃学厌学。

二、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生活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罗素曾指出,“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不仅要有吸取知识的满足感,而且还要能体验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事情。留守儿童由于缺失亲情,在其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没有至亲的亲人给他生活上以指导,所以极易形成不健康的生活观,影响到整个人生。所以寄宿制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中责任重大。寄宿制学校的任务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还应教会孩子如何生活。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2.1成立留守儿童之家,满足留守儿童对家庭温暖的需求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在寄宿制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失的问题,可以通过成立留守儿童之家,来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活动,满足留守儿童对家庭温暖的需求。通过构建属于留守儿童自己的大家庭,在家庭中由教师担任父母角色,定期的为留守儿童开展课外活动。这样可以缓解由于父母外出带来的家庭温暖缺失问题,也能够调动儿童与人沟通、交流和学习的积极性。

2.2真情关爱,凸显人性教育理念

学校对寄宿生管理应该实行分包制,就是一个教师管理多少个学生。对这些留守儿童来说,分管教师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因此,管理教师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管理,不能只是约束和训诫,还要付出足够的热情和爱心才行。学习上细心辅导,积极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学习就有较大的进步;生活上多多关心,对生病学生悉心照顾;活动上优先照顾,不管是学习活动还是娱乐活动,要对这些留守儿童给予政策倾斜,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这对培养其自信心很有帮助。

2.3搞好活动,增强留守儿童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校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特别对这些留守儿童来说,参加集体活动才能够找到家的感觉,不管学习成绩好坏,每一个人都需要掌声和赞美。通过参加活动,会让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有充实感。

教师要充分考虑孩子的需要,多多发起一些适合留守儿童参与的活动,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与民同乐”,相信一定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因为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效果自然就是春风化雨。

2.4构建学校和家长的交流机制

尽管留守儿童父母都不在身边,学校仍然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沟通交流工具来构建学校和家长的交流机制,来满足留守儿童对父母的需求。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交流工具,加强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老师与家长的日常沟通联系。定期定时的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及时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留守儿童的父母。通过学校和家长的通力合作来尽可能的避免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和心理问题,为留守儿童寄宿制教育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三、结语

农村边远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不仅关乎留守儿童的个体发展,还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问题。寄宿制教育体制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但是其中存在家庭教育缺失和儿童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齐心协力才能够解决。

参考文献:

[1]叶有根.家校结合,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J].江苏教育研究,2011(31).

[2]李尽晖.新疆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民族教育,2011(11).

[3]张兵.寄宿制中小学生课余活动安排的思考[J].教育革新,2011(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寄宿制留守儿童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