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温度

2017-11-18侯秀平

新课程·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理性思维情感体验

侯秀平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课堂的呈现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如何上好一节精彩的历史课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符合历史学科特点和初中生认知水平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研究课例,就如何开展有思维深度和生命温度的历史课进行初步探究,并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思维深度;生命温度;理性思维;情感体验;历史与现实

从教多年来,一直在心底扣问这种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一堂精彩的历史课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它应该包含哪些要素?明确的主题、鲜活的内容、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还有多样化的形式……思来想去,仍觉得缺少点什么。历史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困惑之际,网上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帮我慢慢化解了心中的疑惑。“教育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让受教育者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客观的人;第二层次是使受教育者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理性的人;第三层次是让受教育者知道怎样才能使世界更美好,成为一个勇于探索创新的人、一个有担当的人。”细细想来,历史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睿智、理性、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有社会担当的人。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既是知识的获取者、思维的发展者、情感的体验者,也是课堂学习资源的拓展者。于是,我从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一节精彩的历史课应该是一堂有思维深度和生命温度的历史课。

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如何穿越层层迷雾挖掘历史的真相,如何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难解的史实追寻现实的倒影,如何在反观历史中寻求现实的意义,巧妙架接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历史教师需要才学与智慧、见识和领悟,需要以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人文情怀思考历史知识的价值,寻找教学立意的生长点,善于挖掘、及时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以思维的触角触摸历史的质感,以情感的双手触摸历史的脉搏,在思维碰撞和情感体验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下面,我将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课题作简单示范,望广大同仁予以指正。

学生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依据课标要求,进行巧妙设计,以问题为主线,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为载体,深入剖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以及战争带给人们的深度思考。为学生铺设跨学科交叉渗透点和历史思维、情感体验的交汇点,力求为学生呈现一节有思维深度和生命温度的历史课。

首先,我以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以环环相扣的问题为引子(“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德国为什么“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通过什么手段企图取得“阳光下的地盘”?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带着疑惑和探究的愿望走进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在分析战争的根源时,我展示了一个表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了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性规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矛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我利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让学生在学案上标注六个国家所在的位置,同时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用标有六个国家的标签粘贴在地图中的相应位置,并将两大军事集团连线,使学生直观感知三国同盟被三国协约包围这一不利的地理因素,为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乃至最后的失败埋下伏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并从中感知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萨拉热窝事件”时,我精心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首先,在“看图说史”部分,我向学生展示了“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和枪手普林西普的图片,要求学生简要描述萨拉热窝事件这一历史故事。

在“活动探究”环节,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一阵枪响打出了一段疯狂与悲怆的历史。你认为普林西普是民族英雄还是恐怖分子?”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各抒己见,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对塞尔维亚而言,此举是为了捍卫民族尊严,普林西普应该是民族英雄;有的学生则提出质疑,认为这一做法不仅没有使塞尔维亚摆脱奥匈帝国对它的威胁,反而引爆了一场世界性大战,被拖入战争的深渊,是不可取的行为。有的学生认定这一事件是恐怖性暗杀事件,普林西普是恐怖分子理当予以谴责。在学生争论不休之际,我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在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客观理性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突发事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而让学生懂得极端手段不是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反而会激化矛盾,应该尽量避免和阻止突发事件的发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辨力、历史理解力和感悟力。

在分析总结一战的原因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就不会爆发。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此时,学生思维的闸门再次被开启。一位学生抢先亮明了自己的观点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战争爆发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了争夺利益和霸权,他们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致使战争阴云密布。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即使没有它,也会通过其他事件引爆这场战争。”此时,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是如此的全面而客观。最后,我用一句话加以归纳总结:“战争的爆发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得出了事件是偶然的,战争是必然的历史结论。

在学习“一战”时,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凡爾登战役》的视频录像,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地感受这场战役的惨烈、血腥和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从而明白了凡尔登战役被冠以“绞肉机”的真实用意。

随后,我展示了德国作家雷马克在纪实著作《西线无战事》中的一个片段(“我们看到头盖骨被炸飞的人还活着;我们看到两只脚被炸碎的士兵在跑着;他们靠着碎裂的脚步残肢踉踉跄跄地拐进了最近的一个坑洞;一个二等兵用两只手爬了两公里远,拖着自己被炸烂的膝盖向前;另一个二等兵朝急救所走去,肠子从肚子里滑到他的两只手上;……我们发现,有个人,用牙齿紧紧咬住胳膊上的动脉两个小时,以免因出血过多而死去……),并配以低沉悲凉的乐曲,请一位学生进行配乐朗诵,还分享了他对这段话的感受。在接下来为学生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和这部作品的环节时,一股悲愤之情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我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不禁潸然泪下,学生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我顺势引导大家:“假如你是战争中的一员,当你看到血肉模糊的战友一个个倒在你的面前,甚至自己遭遇炮弹袭击面临生命垂危时,你将对这场战争抱有何种态度?战争是不是为他们赢得了荣耀?”“不是!”“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是无法弥合的伤痛,给国家带来的是累累创伤。那么,战争还能持续下去吗?”“不能!”“对,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引发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1917年,被战争拖得疲惫不堪的俄国终于爆发了十月革命并退出了战争,开始了国内的和平建设。”endprint

紧接着,我话锋一转提出这样一则疑问:“就在俄国爆发革命的这一年,美国却放弃‘中立政策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这是为什么呢?”一位学生从利益的角度解读了美国参战的原因。此时,另一位学生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美国为什么不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成性问题,当我还在思考如何解答这一疑问时,又一位学生站起来帮我解了围:“因为协约国国家多,力量大。凡尔登战役以后,虽然双方损失惨重,但协约国的实力仍然强于同盟国,战局对德国越来越不利,为了能够尽快结束战争,捞取战利品,美国当然要加入协约国一方了。”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思辨力和语言表达力得到了提升。我为他们的聪明睿智和思维敏捷由衷地感到自豪!

在分析一战的性质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探究性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达成了共识,他们一直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交战双方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殖民地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对双方而言都是非正义的,从而增强了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和强烈的正义感。

在反思战争环节,我向学生展示了《法国凡尔登杜奥蒙堡公墓》的图片和一则史料探究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像一架绞肉机,它制造了上千萬座墓碑。德国没有实现称霸目的,反而耗尽了资源。——《大国崛起》德国最终是否获得了“阳光下的地盘”?结合所学分析原因。当前,德国正面临着新的崛起机遇,它还能走以前的老路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当学生看到图片里一排排墓碑默默地竖立在墓园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一位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理感受:“这些被安放在墓园的墓碑仿佛在向世人昭示:战争是残酷的,我们不做战争的牺牲品;战争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我们不能让战争的悲剧重演,我们要维护和平正义!”另一位学生接着回答:“一战的结局告诉我们:德国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得阳光下的地盘的野心并未得逞,不仅没有实现它的帝国梦,反而输掉了自己。德国当前面临重新崛起的历史机遇,它不能再走从前的老路,只有通过和平与合作的方式才能促进自身发展。”“大家回答得很好!如今,战争的硝烟离我们已经远去,但是战争带给我们的震撼与伤痛却难以磨灭。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历史是未来的向导,反观历史,学思践悟就会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一堂精彩的历史课,就这样以一段史料引发的思考拉开序幕,又在情感的激荡和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结束。在这节课中,历史课堂成为生命的道场,迸发着师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有心灵的交汇,有对生命的关照,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学生在理性分析与情感体验中深切感知历史脚步的沉重,更加懂得珍爱和平、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价值观,从而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孙东波.如何上一节有温度的历史课[J].考试周刊,2016.

[2]夏辉辉.追求历史教学价值 探寻课堂教学本质:关于“一节好的历史课”的思考[J].历史教学,2013(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性思维情感体验
试论希腊神话中的理性思维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过氧化钠的性质及产物验证探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