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效果考核的实践与思考
2017-11-18廖忠志
廖忠志
【摘 要】 课堂教学效果是反映教育教学工作的晴雨表。面对高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的形式化、低效化和无效化现象,本文通过课堂教学效果考核的实践,对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有效性和适应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预期目标,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高职教育;课堂效果;考核;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02
一、基本情况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我们进行了教师“教学能力听课考核”方式改革,即从传统的“听课评教”方式转向由学生考核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考核”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次一共有8个二级单位,192个教师申请课堂教学效果考核(1门课程以上任课教师自选1门能代表自己教学水平的课程参加考核),其中专职教师100人,占考核教师的52.08%;兼职教师92人,占考核教师的47.92%。专职与兼职教师几乎各占一半。
二、考核方法
(一)考核权重
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考核,占学院任课教师考核4个板块总成绩的20%。
(二)考核对象
申请参加学院在职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考核的每门课程,其中讲授1门以上(不含1门)的教师可申请任何1门能代表自己教学水平和特色的课程作为本人课堂教学效果考核课程。
(三)考题设计
1.出题原则
考核题设计按“讲授”、“实操”、“形体”、“其它”几种类型进行,重点突出“能力点”,突出“教学结果”,以能充分体现、反映课堂教学的效果为原则。
2.出题方式
或采用授课教师按教学计划已经完成的教学内容拟定题目,或由教师按当堂课的教授内容,或由考核人员就教师课堂讲授内容随机拟定题目。
3.试题答案要求:简单、明了、唯一,无歧义。
(四)考核方式
视课程和考核题的特点,采用直接回答、复述、实操、再现等形式,为申请课堂教学效果考核教师所授课程的效果进行打分。每次考核1位教师,对应随机抽选5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分数原则上占总分的20%,总分为100分。
(五)操作程序
1.考核人员3人。考核时按照《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考核计划表》,随机选取申请考核的教师。2个考核人员同时进入课堂,1个负责征题:或用教师已拟定题目,或随堂出题,并将考题记入《课堂教学效果考核情况记录》表,由被考核教师签字确认;1个随机抽选5名学生;1个考核人员负责在课堂外招集学生,负责考核秩序。
2.在课堂外面,负责招集学生的考核人员,将招集(聚拢)5个学生站在一端,背对2个考核人员并保持3~5米距离。以避免未答题(实操)学生“听到”、“看到”答案、实操情况,考核1个放行1个,已答题学生则站在考核人员旁边等候,直至完成考核,5个学生一同放回课堂。
3.负责组织学生答题时,1个负责考核,1个负责记录,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实操)的情况,在《课堂教学效果考核情况记录》表对应项下打勾(√),分别以勾(√)的个数计分。对考核结果有争议时2人当场协商形成一致结论。
4.完成《课堂教学效果考核情况记录》表的填写、签字事项,即完成1名教师的考核。
(六)注意事项
1.为保证考核公平、公正进行,抽选学生时可按课堂坐位“左”、“右”、“前”、“后”、“中”各抽选1人;男女生原则上各占一半。
2.学生≤10人/班时,当堂次考核抽取学生仍不得少于5人;当学生<5人/班时,当堂次考核抽取学生不得少于3人,以实际人数除以100分计算学生个人权重。并按照“前”、“中”、“后”各抽选1人,男女生原则上各占一半。
3.实操类、形体类等考核,可根据考题选择相关场所开展,但“未答题”学生与“已答题”学生之间的距离必须能够达到“回避”的最低要求,以不能“听到”、“看到”答案、实操为原则。
4.课堂教学效果考核的“课堂”,既指进行教学活动通常意义上的“教室”,也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如计算机室、形体房、实训室、实验室等。
5.选择下课前30分钟进行考核。考核过程保持安静,轻言细语,严禁喧哗。抽选的学生一同出、进课堂,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影响。每位教师考核时间控制在5~8分钟以内,实际均未超过10分钟。
三、考核结果
(一)考核成绩
1.从考核成绩看,0分率2.60%,满分(100分)率16.15%,及格率77.08%,平均分66.15分。
2.从教授形式看,0分率,讲授2.60%,实操2.04%;满分(100分)率,讲授12.23%,实操28.57%;及格率,讲授73.38%,实操85.71%;平均分,讲授62.88%,实操74.69%。由此可见,实操比讲授:满分(100分)率高16.34%、及格率高12.33%、平均分高11.81%。实操型课堂效果比讲授型更好。
(二)考核结论
1.考核教师192人,随机向已考核教师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93%赞成课堂教学效果考核,83%认为公正,88%认为专业,88%表示接受。
问及本项考核成绩应在任课教师考核4个板块总成绩中占多大比重时,48%认为应占20%,20%认为应占30%,13%认为应占40%以上。总起来看,应占总成绩20%及以上的达到88%,这与赞成这种考核的教师正相关。
2.按师生1:5比例,随机向已考核学生发放250份(5份/班)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50份。91%赞成课堂教学效果考核,这与教师回答基本一致。75%认为在班上成绩居“中”的学生,认为教师“基本教会”自己的占63%。41%、51%的学生分别喜欢“讨论互动”、“实际操作”授课形式,总起来看,92%的学生不喜讲授型授课形式。95%的学生喜欢“理论与实践结合型”教师。
四、几点思考
(一)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任何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乃至一门课程,最终都要通过“课堂”来实现,没有好的课堂,没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何教学设计、改革都会失去其本来意义。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是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二)面对课堂存在的学生玩手机、睡觉,学习性趣不高,以及教师课堂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输、忽视能力训练等现象,如何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有效性和适应性,实现教育教学预期目标,仍是高职教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实践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三)从实践看,课堂教学效果考核,有利于深入了解、掌握任課教师的教学情况,为教师评选先进、优劳优酬、优化结构,以及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是促进教师自我价值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课堂教学效果考核是任课教师考核、发展性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将课堂教学效果考核成绩在学院教师群公示,在公示内,仅有4个教师对考核成绩提出质询和查阅,公示后没有改动任何1个教师的成绩。这4个教师占考核教师的2.08%,从另一方面说明课堂效果考核结果具有公信力,体现了公正,更加具有综合性和说服力,绝大多数教师没有争议,初步解决了教师考核中难以定量、受“主观判断”和“人情因素”影响的问题。
(五)“双师型”教师整体缺少、传统教学模式充斥高职课堂、教学理念不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等现象,还将长期制约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通过增加课堂教学效果考核权重,能否同向增加教师考核、评价的引导作用,还有待持续、大量的实践和观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