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牵引”式教学法在构造原理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7-11-18刘治国穆志韬谭晓明
刘治国+穆志韬+谭晓明
【摘 要】 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其教学应以学员的岗位任职为中心,重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学的实施应以提高能力为核心,重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笔者通过分析生长干部任职教学学员特点和培养目标,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问题牵引”式教学模式,并在各个任务环节所进行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做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 构造原理;装备教学;问题牵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01
问题牵引教学法是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转变成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育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员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员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知识和特有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其核心就是将每次课程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凝练为具体的问题,在课堂施训中将不同层次的问题融入到不同的教学阶段,通过“问题”牵引学员层层深入理解把握教学内容,从而使学员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记忆更加牢靠。
一、把握教学对象,分层次设计任务
如何在教学内容中提取适当的问题,是实施问题牵引式教学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以学员对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为基础平台,把问题区分为不同的层次,从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出发提出问题。
第一层次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即为了促进学员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解基本理论而设计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使学员对基础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也锻炼了整理归纳能力。
第二层次是具有分析和启发的思考性问题。这是为了促使学员深入理解基本理論,更加有效地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提出的思考层面的问题。设计这类问题需要越过一般的知识层面而揭示其深层次的本质,也就是需要教员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和揭示其深层次意义。只有把问题深入到这个层面,才能引起学员的关注,促使学员头脑中形成问题意识,进而产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层次是教学内容在部队保障工作中的应用性问题,即将今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与出现此种现象的深层次实质联系起来,解决“干什么,怎么用”的问题。
三个层次的问题,体现了教员一步步引导学员、激发学员探求意愿的各个程序。每一个层次问题的提出,都体现了教员与学员的互动与共同探讨。如在设计生长干部任职教育《飞机构造》课程中“液压系统—供压部分”的内容时,在课程标准中对应部分的教学要求是:掌握供压部分组成、主要附件安装位置;掌握核心附件的工作原理;能够利用核心附件原理分析排除装备常见故障。为了满足教学目标与目的的要求、教员事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确定相应三个层次的问题,具体如图1所示。
二、优化教学内容,分步骤课堂实施
对应问题牵引式中三个层次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学总结阶段
对学员而言,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前温习预习题目,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知识的框架结构,建立整体概念,明确学习目标,在课堂上能够有目的地、带着疑问听教员讲授。对教员而言,其主要任务则是要根据课程设计提前布置预习题目,明确学习要求和检查方法。课堂提问学员,引导讨论思路,以学员为主体,通过检查自学效果,归纳知识点,进一步建立系统整体概念。如:功用及组成、供压部分的简要工作原理等。本阶段是在前一堂课布置下思考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所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利用课程开始后5分钟左右时间进行“留白”思考。
第二阶段:理论提升阶段
这一阶段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通过本阶段设计的任务,要引导学员追寻问题的答案,领会本课堂的学习重点,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教员通过提出更深层次问题,引导学员思考,精讲本节课的难点。仍以“供压部分”为例,在学员明确采用了哪类液压泵、安装位置等基本信息后,要进一步提问:为什么选择此类液压泵,附件间为什么如此联接?从哪些方面着手考虑?即将学员由“是这样”阶段引入“为什么这样”阶段,最后落脚到液压泵的构造、原理、流量-压力特性曲线等几个关键的衡量指标的要素,从而明确任务需求决定液压泵数量,而液压泵结构又决定供压-卸荷性能。学员在这个阶段可以各抒己见,在讨论中逐渐解决困扰思维的难点,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
第三阶段:理论应用阶段
以上两个阶段均是为了解决理论学习的问题,而对于任职教育而言,要达到“实战化、规范化、品牌化”的要求,就必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员今后的岗位能力,即要进行理论应用阶段。
在此阶段,教员要根据授课内容与岗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应用性问题,引导学员对影响系统工作尤其是系统性能指标参数进行分析,讨论“如何用系统工作原理来分析故障现象”的方法,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贴近保障的目的。而学员通过参与讨论,尝试运用设备原理分析一些故障现象,比能举一反三。同时按本节课提供的思路,使之具备自行改装相近装备的能力。
三、及时归纳总结,分要点固化成果
(一)突出关键点
问题牵引式教学与一般讲述型教学的不同之处,是它在系统知识的基础之上更注重突出一些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应该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或是学术前言,或与今后任职岗位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如在讲述“液压系统供压部分”内容时,液压系统为了保证各个工作部分的正常工作,尤其为保证起落架收放、机轮刹车以及舵面液压控制等涉及飞行、着陆安全等部分的正常工作,通常设置了相互备份的多个供压部分,而各个供压部分内部又设有多个液压泵相互并联,“为什么供压部分间相互备份、供压部分内部液压泵相互备份”,通过设问引起学员对供压部分核心问题-提供稳定压力能的重视,形成关键点。把关键点抓准并突出出来,就能够引起学员的注意。只有注意了,才有可能形成探究的愿望。
(二)形成关注问题
关键点只是给学员一个初步的印象,还不足以调动学员的内在需求,所以教员要善于把关键点变成学员头脑中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学术前言的介绍,使学员对关键点的学术研究和发展趋势有进一步的了解,初步形成问题。这既是学习的积累过程,也是问题意识的培育过程。仍以供压部分为例,形成关键点后,继续引导学员思考“对于飞机平台而言,供压部分数量增多对于飞机性能有何影响?应该如何解决”,从而进一步调动学员的思考,教员此时可适当介绍航空液压系统领域的学科发展前沿以及液压泵在飞机上使用的要求。
(三)激发扩散思维
学员头脑中有了关注的问题,并不一定会产生进一步探究 的需求和动机。在没有对问题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产生灵感以前,学员探究的内在驱动力不会很强,而灵感往往来源于联想、比较和思考。所以教员的责任就是要采取联系、类比、举例等手段,通过启发学员思维来激发他们的灵感。一旦有了灵感,学员往往就会兴奋起来,这时教员给以适当的鼓励和启发,就会使学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四)发挥学员主体作用
要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首要的是确立学员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何认识学员的主体性?”“如何发挥学员的主体性?”这是两个关键性的问题。这就要求学员从有利于激发学员主动学习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如这次课的重点是什么?需要提出什么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有利于学员思考?怎样才能激发学员的兴趣?教员只有从这些问题出发组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从单纯讲授到共同探讨问题的转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