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摩擦力的学习重点
2017-11-17李舒凝
李舒凝
摘要:摩擦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作用力,也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对于摩擦力的学习,我们要掌握基础知识,善于从学习过程中归纳、分析和总结,突破难点和重点。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高中物理摩擦力的学习重点。
关键词:高中物理;摩擦力;学习重点
在高中物理力学知识体系中,摩擦力是一项重要的存在,关于摩擦力的产生原因、作用等等,教材中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摩擦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作用力。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在高考物理试卷中,摩擦力的比值是非常高的,掌握摩擦力的学习要点,对于我们整个物理学科的学习都大有裨益。
1 明确摩擦力的基本概念
摩擦力的形成原因包括三个方面,即物体间的压力、物理接触面之间必须是粗糙的、必须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要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压力,如果两个物体之间只是接触,而没有压力,即便可以相互运动,也不会出现摩擦力。物体表面的粗糙度会增加物体之间的凹凸不平程度,在两者结合在一起且发生相对运动时,这些凹凸不平的表面就会形成阻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为正压力,即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可以为重力,或者其他压力在垂直方向的分力,μ代表摩擦力系数,具体的数值是根据实验得出,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系数是不同的。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
势”,但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故摩擦力有时是阻力,有时是动力。阻力会使物体的运动速度减小;动力会使物体的运动速度增加。
调查显示,很多同学对于摩擦力的基础概念,都是模棱两可、一知半解,要学好这一知识点,我们必须要明确基础的知识: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学习需要掌握哪些内容?静摩擦力产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吃透概念,了解概念中蕴含的核心知识点,在学习完基础的概念之后,需要仔细进行对比,了解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的差别、产生原因与量度区别。
2 把握好摩擦力的分类
根据动静来看,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动摩擦力两种类型,如果两个物体接触面是粗糙的,且接触面之间有相对运动,那么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就是动摩擦力。如果两者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只有相对运动趋势,那么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举例来说,在地面上向前推动一件物体,实体没有动,那么地面与物体之间产生的就是静摩擦力,力的大小与推力相等,在推力加大,超过一定的临界值之后,物体就被推动,进入运动状态,那么此时地面与物体之间的力就是动摩擦力。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发明了各类安全装置,代表性的有车辆ABS防抱死系统,如果车辆没有ABS防抱死系统,那么在刹车时,车闸会直接将车轮抱死,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滚动摩擦力直接变为滑动摩擦力,车轮和车闸之间的摩擦力与车轮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数值相等;在安装防抱死系统之后,在车轮与车闸之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抱死装置就会将之松开,然后再抱紧,在这一过程中,车轮与车闸的摩擦力是会大于最大静摩擦力的,这就有效增加了摩擦力与平均摩擦系数,减小制动距离,降低事故发生率。
3 摩擦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组成物理规律、建构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是我们学好物理的关键。一些同学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往往对概念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物理概念的实质,结果在应用物理概念时错误百出,因此,我们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摩擦力知识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关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方向上,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以我们在高中物理中常见的题型为例(见图1):
①在车辆加速前进时,如果木箱与车辆之间是相对静止的,那么木箱与车辆之间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如果木箱相对于车辆是向后滑动的,那么两者之间就是滑动摩擦力。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都是相反的;
②在车辆做减速运动时,木箱相对于车辆,向前滑动或者出现向前滑动趋势,那么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方向是向后的,摩擦力方向和木箱运动方向之间是相反的。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摩擦力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都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但是并非所有的情况都是如此。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为了提高解题质量和学习效率,在课后,我们要多做习题,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复习来巩固所学知识,练习题的选择要难易适中,难度较高的题型可以加深我们的记忆,激发出自己的创新意識,此外,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将所学内容串联起来,在完成摩擦力的学习后,可以通过网络、参考书来关注生活中的摩擦力问题,活跃自己的学习思维。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知识点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对于摩擦力知识的学习,我们要注意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特点、作用方向等等,善于从学习过程中归纳、分析和总结,找出各类题目之间的共同点,归纳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达机. 高中物理“两先两后”有效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思考[J]. 南方农机. 2017(16)
[2]李刚.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J]. 基础教育研究. 2017(13)
[3]高天姿. 谈高中物理学习习惯的养成[J]. 科技风. 2017(18)
[4]刘天赞. 浅议学好高中物理力学的几点方法[J]. 农家参谋. 2017(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