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非农就业决策及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7-11-17姚海琴
姚海琴
摘要:本文借助对浙江省乡村旅游发达村庄的475份调研问卷数据,应用Logit模型分析得出“田地承包面积”等五因素对乡村旅游就业决策影响非常显著;应用扩展的Mincer工资方程分析得出“乡村旅游从业时间”等三因素对乡村旅游就业收入的影响非常显著。最后,本文提出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和农村劳动力乡村旅游就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非农就业;影响因素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独特现象主要缘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短期流动, 而不是永久性迁徙[1]。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转移形式多样、兼业性明显、回流现象突出等特点。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进入瓶颈阶段,短缺和剩余并存。乡村旅游在农村地区起步和发展,吸引了当地农民就业。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类型主要包括外出务工、本地务工和自营工商业三种[2],专家学者从多角度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如城乡工资差异、推拉力因素、户籍制度等[3-5]。另有专家把农村劳动力就业分为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对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因素与人力资本、家庭特征与家庭资本、社会因素与资本、农内因素等方面[6-7],刘纯彬、刘俊威(2009)研究了回流农民工本地非农就业的决定因素[8],梁义成等(2010)发展了一个农户模型,用实证结果证明物质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较大地影响着本地非农经营兼业[9]。乡村旅游就业属于本地非农就业,近几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乡村旅游扶贫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功能[10],柳百萍等(2014)对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劳动力轉移就业的有效与困境进行了辨析[11],曹水群(2010)以西藏地区为例,提出三方面措施以促进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12]。
本文通过对浙江乡村旅游发达地区的入户调查,分析哪些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的乡村旅游就业决策及收入,以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课题组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乡村旅游业就业的450份,未从业人员150份,得到有效的问卷分别是367份和108份,问卷有效率为79.17%。有效问卷的区域分布及数量如表1。
调研村庄分布在浙江省的各个区域,浙江北部的安吉等地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早,村庄发展的规模效应比较好,调研村庄和发放问卷相对较多,具体如图1所示。
2.数据统计描述
本文的样本总量是475份,各变量的定义说明和统计描述如表2。表中给出了两组劳动力的基本信息,均值T检验的结果显示二者在就业收入、年龄、受教育水平、是否本村人、承包地面积及当地村庄发展旅游前农户所从事的工作类型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表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与非从业人员相比,就业收入更高、更年轻、受教育水平更高、田地承包面积更多;乡村旅游就业人员的平均就业时间为4.56年,表明乡村旅游是一个新兴行业,乡村旅游就业也是农村地区的新型就业形式。
3.乡村旅游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1)二元Logit模型的引入
线性回归模型只适用连续型因变量,而在实际问题中,经常会出现因变量为定性变量的情况。在社会科学中,处理定性因变量应用最多的是Logit回归分析,Logit模型被广泛应用于非农就业、转移就业、劳动力流动等个体微观决。二元Logit回归模型中,因变量只能取两个值1和0(虚拟因变量),本文中农村劳动力是否参与乡村旅游就业的决策是定性变量,乡村旅游就业取值1,未从业取值0,建立农村劳动力是否乡村旅游就业的决策比函数模型(1)。
(2)Logit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把有效样本的相关数据输入统计软件,根据模型的似然比检验,-2倍对数似然值317.541,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该模型中的所有回归系数不同时为零,模型有意义。模型的伪R方为0.457,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表3为乡村旅游就业影响因素模型检验结果。
年龄、婚姻状况、本村人、田地承包面积及村庄发展旅游前具有稳定的月收入对就业乡村旅游业影响很显著。问卷把样本年龄分为30岁以下,30-45岁,45-60岁及60岁以上,在四个年龄段中,越年轻越趋向于就业乡村旅游,可能是因为越年轻的现代农村劳动力见识面越广,对经营乡村旅游具有较多自己的想法,提供的乡村旅游产品也更能符合市场需求。已婚农村劳动力更易于从业乡村旅游,因为多数乡村旅游经营是家庭行为,家庭成员充分利用闲余时间经营乡村旅游,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很重要。本村人更易于从业乡村旅游主要是因为乡村旅游的村庄带动效应比较明显,同时本村人更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公共资源等。田地承包面积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越趋向于乡村旅游就业,这似乎与农村劳动力利用空余劳动时间兼业乡村旅游的观点相矛盾,却说明了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并非矛盾,相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能田地较多的农户的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经营就业。旅游发展前具有稳定月收入的农村劳动力更趋于乡村旅游就业,可能是因为具有稳定月收入的农村劳动力见识面较广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经营就业。
性别、受教育程度、本人和家人地位、未成年子女和需要照料的老人等对决定是否从业于乡村旅游并不显著。
4. 乡村旅游就业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1)Mincer工资方程的引入
Mincer工资方程是考察个人特征对收入影响的经典模型,为劳动力收入影响因素的大多数研究所采用。最基本的Mincer工资方程为:
(2)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依据扩展的Mincer工资方程,本节假设乡村旅游就业收入的自然对数和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按照Mincer工资方程的要求,本文把受教育程度转化为相应的年限,工作经验为乡村旅游从业时间,工作经验的平方为乡村旅游从业时间的平方,将本人是否党员和家人是否有党员合并成为一个变量家庭中是否有党员变量,其余自变量不变,方程具体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endprint
由表4可知,方程模型的R方为0.396,模型中自变量对应变量有较大的影响或与应变量存在相关关系。田地承包面积、乡村旅游从业时间、受教育年限对乡村旅游就业收入的影响非常显著:田地承包面积越多,乡村旅游就业收入越高,可以推断家庭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是相互促进的,农产品、农事项目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吸引更多的乡村旅游游客,促进了家庭乡村旅游经营的增收;乡村旅游从业时间越长,乡村旅游就业收入越高,说明从业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越丰富,积累的顾客人脉越多,促进了乡村旅游就业的增收;受教育时间越长,乡村旅游收入越高,知识对乡村旅游收入的提高影响非常显著。性别、旅游发展前的工作、工作经验的平方(乡村旅游从业时间的平方)、家庭中是否有党员对乡村旅游就业收入的影响比较显著:男性的乡村旅游收入比女性高,这与一般认为的乡村旅游就业适合女性劳动力似乎不太符合,实际上是因为“女主内、男主外”的现象普遍存在,“男主外”有助于游客市场的开拓,女性劳动力更多地从事乡村旅游家庭经营的内务;旅游发展前具有稳定收入的农村劳动力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虽说乡村旅游就业门槛不高,但是提供较高档次的服务设施还是要有经济投入,所以旅游发展前具有稳定收入的农村劳动力乡村旅游收入也比较高;党员的见识面较广且拥有较多的市场资源,家庭中有党员能够促进乡村旅游就业的增收。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如上方面的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乡村旅游是农村地区的新兴潜力行业,能够吸引“本村”、“年纪较轻”的“已婚”农村劳动力积极参与;第二,乡村旅游就业和务农是相互促进的,“田地承包面积”越多,乡村旅游产品越丰富;第三,村庄发展旅游前具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村劳动力更易于从业乡村旅游业,而且收入相对较高;第四,乡村旅游从业时间、受教育年限对乡村旅游就业收入的影响非常显著;第五,家庭中有党员对乡村旅游就业人员收入的影响比较显著。
本文根据分析建议乡村旅游发展地政府应做好如下方面的引导:
第一,从政策优惠、资金补助等多方面鼓励有条件地区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村劳动力乡村旅游就业,但必须做好规划和引导,对就业人员进行培训,在农村资源保护中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旅游和生态的整体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增收。
第二,制定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年轻的高学历劳动力回乡创业,从业乡村旅游策划与经营,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品牌知名度。
第三,鼓励农旅融合项目落地,开发农旅结合产品。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以扩大市场、吸引游客,使之相互促进,既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又促进农产品的销售等。
第四,增加教育投入。坚持不懈地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提升当地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鼓励外出学习,增加知识面等。
第五,充分发挥党员等带头人作用。成立农家乐协会或者民宿协会,充分利用带头人的各项资源,引领乡村旅游业整体发展,发挥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 程名望、史清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个基于 Probit 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0,(4).
[2] 罗仁福、张林秀、Rozelle, Scott:《我國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变迁及面临的挑战》,《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09期。
[3] Lewis 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J].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54,22:139 - 191.
[4] 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经济研究》2011年第01期。
[5] 陆文聪、吴连翠:《兼业农民的非农就业行为及其性别差异》,《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06期。
[6] 李旻、赵连阁、谭洪波:《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因素——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12期。
[7] 刘妍、脱继强:《江苏省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02期。
[8] 梁义成、Feldman, Marcus W.、李树茁、Daily, Gretchen C.、黎洁:《离土与离乡:西部山区农户的非农兼业研究》,《世界经济文汇》2010年第02期。
[9] 张遵东、章立峰:《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以雷山县西江苗寨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06期。
[10] 周荣华、向银、张学兵:《基于IPA分析的乡村旅游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农村经济》2012年第08期。
[11] 柳百萍、胡文海、尹长丰、韦传慧:《有效与困境: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辨析》,《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第05期。
[12] 曹水群:《以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以西藏地区为例》,《特区经济》2010年第0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