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微

2017-11-17陈剑锋

未来英才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一题后进生习题

陈剑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据学生认知水平与特点以及学生之间差异,将学生分成小组,实施分层教学,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实施分层教学,只有坚持一定原则,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能够真正实施因材施教,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只有转变教学理念,借助分层教学方式,才能够让每一位小学生学到数学知识。

一、学生的分层

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或(A、B、C)三个层次。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有记录在案,但不宜向学生公开。否则有可能助长“优等生”的傲气,挫伤后进生的自尊心,增加后进生的心理压力。

二、目标的分层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高中低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通过分层的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目標要求。只有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的学习成为可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备课分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认真钻研大纲、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将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可能置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对学习有困难的A组学生,要求掌握教学目标中最基础的内容;对学有余力的C组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多动脑筋,多思考,跳一跳,摘果子。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的坡度减缓程度,要以A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C组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尽可能让A组学生有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设计较难题,让C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加他们努力后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四、对教学内容分层

数学教学知识是由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因此,无论是新知课、习题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都离不开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解数学问题活动为中心,即把问题做为教学的出发点。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解每组题时,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五、作业练习层次化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说来,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习题。第一层次的练习,指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目的是过好”课本关”,要求人人都要做。第二层次的练习题,指变式题或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一层次习题中等组学生必做,后进组学生可以选择做。第三层次的练习题,着重反映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的要求,可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开放性习题,让优等生进行思考、练习。

同一作业分层要求。有些习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要求。而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时尽量要做到一题多解,用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以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六、考查测试面向全体

首先体现在考试内容上有层次。或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题(计100分),另一部分为略高于教材内容和标准要求的附加题,每次二题,计加分二十分。或分为A卷和B卷两级试卷,A卷为基本要求的测试题,B卷为要求略高的测试题,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做。

其次,体现在考试方法上有弹性。即允许第一次未及格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再考第二次,试卷不同,要求基本相同,并承认第二次成绩。如:周××同学在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测试中挂了红灯,我不急于给他打分,而是个别辅导他逐题订正,特别是在对除法意义的分析理解上下功夫。接着,我又出了一张试卷,把他在第一张试卷中有较多错误的题改变数字和情景再次出现。由于他有了前面的订正辅导,分析理解能力增强,记忆也比较深刻,成绩当然比前一次有明显进步,学习自信心也更强了。

七、评价的分层

课堂的分层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老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秀生精益求精,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而分层评价尤为重要,如对同一问题的一般性解答,对优等生来讲,应给予适当点拔,做到完整、准确、有序地进行解答;而对后进生应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适当给予引导,力争解答较为完善,使他们自尊心得到满足,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进行对分层教学的探索,加大研究力度,细化研究内容,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新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题后进生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