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2017-11-17吴阳
吴阳
【摘要】在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历来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口语交际能力也因此被纳入“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之中,但反观实际,此项能力却被逐渐边缘化,没有引起学生甚至教师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中学 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045-02
“口语交际是指人们运用连贯标准的声音语言和无声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会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播,国与国之间关系更加密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语文这门学科不仅具有人文性,更具有工具性。工具的作用就体现在生活中的各种运用,人际间的沟通交往。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口语交际能力”被作为一项基本能力被提出,但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在中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无法在考试卷面成绩上体现的口语交际能力显然被老师们忽视已久。因此,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提升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以下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动机
观察现状可以发现,部分教师认为口语交际不用教,肤浅地以为口语交际只是会说话,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没有产生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关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参与兴趣。
(一)发现问题 激发动机
口语交际能力不理想的原因不仅在于老师不重视,教学过于功利化,不考则不教,还在于学生自身也没有问题意识。在笔者看来,教师的确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但这仅是外在的因素,更重要是要找出内在原因。打破学生头脑中的“说话不用学,生来就会说”这种自满和自我感觉良好的意识,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引起学生重视。从而激发对口语交际能力学习的动机。
(二)创设情境 提高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训练口语交际时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话题,做到让学生愿意参与进来,让学生就一些问题、现象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愿意交流。
二、合理利用课堂 有效掌握技巧
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区别和辨别事物,强调“是什么”;程序性知识是指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强调“如何做”。将此应用至口语交际教学中即教师不仅要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切身投入实践中进行学习。
(一)抓住课堂 传授技巧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能够系统而又完整地培养和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给充分的重视,愿意为此设计专门的课时并花费心思切实有效地向学生传授口语交际技巧。
(二)善用媒体 提升能力
时代发展迅猛,科技先进,网络快速。擅长并能合理利用多媒体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学”已作为一门课程在师范类大学普及。由此可见,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太大的局限性,教师在课堂上若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积极参与课堂。
三、开展课外活动 在实践中成长
“口语交际主要分日常情境和特殊情境两类。日常情境主要呈现为生活化特征,有交谈、讨论、发言、辩白等;特殊情境主要呈现为社会化特征,有演讲、辩论、调查、访谈、自我推荐等。”口语交际主要还是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时应做到以日常情境为主,特殊情景为辅。
(一)日常情境 学会交流
在日常情境中,口语交际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双向互动模式,这种模式更加强调了学生具备与人进行良好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交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每节课上的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阐述,可以借此观察学生的倾听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表述的掌握能力,使学生掌握与人交谈的能力。
讨论:现实情境中的大多数课堂,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只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讨论部分。
发言:教师在日常课堂提问中应多关注内向、羞怯、不健谈的同学,多给他们发言及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同时教师应做到不打断、不批评,拥有欣赏的眼光、耐心的态度及包容的胸怀。
辩白:指在被误会或被指责时将事实说明白。对此,教师可以创设法庭情境,给出具体事例,让学生就某一事件换位思考进行申辩。
笔者认为还可以通过模拟各种日常情境如欢送会、慰问老师、祝贺同学,打电话、处理误会纠纷等。为学生创设接近于生活的真实情境,言语活动不能脱离一定的具体情境,教师课前若能精心准备口语交际活动,不仅能更快地将学生带入生活,还能感受到口语交际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价值。
(二)特殊情境 提高表达
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讲,“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主要核心应放在社会交往的活动中。”特殊的情境是一种偏正式性的表达形式,带有明确的主题性。在特殊情境中能运用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够较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演讲:可针对口语交际情境的特殊性将部分口语交际内容的训练落实在日常的每堂课中,在课前可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简短演讲,或针对某一现象、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向同学们传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还可以结合语文学科内容让学生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讲解一首好诗等等。
辩论:在课堂之外,教师与学校商讨可成立口语兴趣社团,也可在学校里开展主题辩论赛活动,通过班级、年级最后到学校阶梯式的竞赛方式激烈角逐,扩大了覆盖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endprint
调查、访谈:在学校范围之外,可以通过布置采访、社会调查等任务让学生与更多的人打交道,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自我推荐:模拟工作招聘会,让学生以求职者的身份面向考官进行自我介绍,活动结束评选出哪位同学的自我推荐更吸引人,能让人印象深刻。思考原因,从而使学生在反思中得到提升。
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兴趣爱好,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能较完整地得以体现。
四、合理利用文本 在阅读中提高
在不能占据大部分语文课的前提条件下,教师会认为口语交际没法教,却忽视了在平时课堂中培养学生能力。口语交际与阅读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教授教材文本时怎样恰当地利用文本,在课堂中潜意识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巧用文本 掌握方法
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文能力中,“听说”属于口语交际部分,也只是占据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小部分,加之中高考的应试大环境的限定之下,一学年甚至整个中学阶段能够真正落实的口语交际课程少之又少。
(二)阅读口语 互相促进
在阅读中提升口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也会增强阅读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二者间的关系,在其中能架起联系的桥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按文本的文体进行分类,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在不同的文体中锻炼学生不同的口语能力。诗歌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不同诗体的节奏,结合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进行相关章节背诵,掌握诗的平仄押韵,对仗对偶,还可以根据所学诗歌进行仿写,大胆发挥,即兴创作。
总而言之,就社会实际来看,口语交际能力日渐重要;就教学现状来看,口语交际部分日需重视。引起关注,加强意识,改变学习功利化的思想,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聽说”能力,传授口语交际相关知识与技巧,提高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在训练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更好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P303,P305.
[2]陈秀玲,张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P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