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应用在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017-11-17徐丰
徐丰
【摘要】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针灸治疗。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针灸;缺血性中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7..01
缺血性中风也就是西医中脑梗死、脑血栓等闭塞性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通常情况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不仅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将患者的痛苦增加,而且显著增加了家庭负担[2-3]。本研究为此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92例缺血性中风进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6例,平均年龄(60.21±5.26)岁,平均病程(3.56±1.35)个月,包括26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对照组患者46例,平均年龄(60.05±5.12)岁,平均病程(3.55±1.38)个月,包括27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将20 mL银杏达莫加入到0.9%的氯化钠250 mL注射液中,将8ml丹参酮注射液加入到0.9%的氯化钠250 mL注射液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患者每天进行一次治疗,一个疗程为三周。
观察组(针灸治疗):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选取头穴为主,取风府、风池、太阳、双侧运动区、印堂、四神聪、百会、水沟等穴位,配合体穴,病侧上肢取合谷、内关、曲池、肩髎、肩贞、肩髃等穴位,病侧下肢取太冲、解溪、梁丘、血海、陰陵泉、阳陵泉、足三里、风市、髀关、秩边、环跳等穴位,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以上所有穴位进行辩证酌情增减。常规消毒所选穴位,采用毫针对其进行针刺,头部穴位选用捻转补泻手法,体穴选用提插和呼吸补泻手法,针得气之后,留针三十分钟,期间要进行一次行针,患者每天进行一次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4~12周的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数据纳入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 论
我国中医认为缺血性中风的病机为肝肾阴阳失调、气虚血瘀、风阳上亢,促使脑脉痹阻。该疾病的主要诱因为嗜酒、情志相激、忧思恼怒、气候骤变等,所以在治疗上要严格遵循“调和气血,疏通经脉”的原则。采用针灸法对该疾病进行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属于一种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两种疗法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针灸疗法更加显著。其次,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进一步证明了针灸疗法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上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 奕.针灸与醒神通络方联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0):25-28.
[2] 王 迅.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扶正消栓汤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hs-CRP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4):17-19.
[3] 杨晓鸿,陈 芳.醒神通络方加针灸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18):82-82.
[4] 姚贵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2):91-94.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