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创新:重在理念、技术、管理
2017-11-17江宏立
江宏立
摘要: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以及自身机制体制矛盾的凸显,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运行遇到了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困难,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是打破瓶颈、杀出重围的必由之路。新闻创新重点要在理念、技术、管理三個方面取得突破。
关键词:新闻创新 理念 技术 管理
理念创新的基础是“新闻”概念的衍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这“五个W”已经满足不了受众的信息需求,于是开始寻求新的信息要素,学界已经出现六要素、七要素的提法:增加了一个“H”和一个“I”,即“How”和“Influence”。这里的“How”,不是简单地追问“怎么样”,而是表示人们对事件“起因、经过、结束”的全面关注。“Influence”,则表示出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获知何人何事的基本信息,而是需要对事件引起的后果、意义等有所前瞻和预判。一则科技新闻,人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样的新产品何时发布、投放何地市场,还想知道它对经济、生活领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在近年的新闻实践中,马航MH370事件的报道非常典型。2014年3月8日凌晨,载有227名乘客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由吉隆坡飞往北京,后与航管中心失去联系,至今下落不明。如果按照以前的概念标准,“因为说不准”根本不能报道。事实是从得知飞机失联开始,到多国参与搜救行动,该事件一直是全球媒体的报道重点。不仅报道已知事实,对各种疑点甚至揣测都迅速报道,形成一时间的头号信息传受热点。这并不是违背了新闻真实的基本特征,而是新闻传播主客体关系的价值传递作用凸显,通过对事件后果的分析报道,满足了人们“求新”“求知”的信息接受心理。这也延伸了“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的概念,是“新近可能发生事实的报道”。
技术创新表现在采编制播手段的全面提升
以“内容+时效”为基础和前提,新的技术传播手段对新闻传统的采编制播流程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新闻报道中,已经出现多个利用手持云台+相机(手机)完成现场直播的记者。方便快捷的编播方式改变了以往异地战役性报道采用“人海”战术的打法,也逼迫时效落后的媒体必须在求深、求精上做好文章。
近年来,直播节目、直播频道的占比逐渐增大。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对“一带一路高层论坛”“杭州G20峰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等重大时政活动的多频道并机直播,不仅更直接、更详尽地展示了活动的全貌和细节,也向国人和世界展示了大国崛起的自信和雄姿。“鸭绿江口湿地候鸟迁徙”“宽甸河口万亩桃花盛开”等已成为每年春季的直播品牌节目,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可喜成果,直播节目的传播效果也更加显现。
新技术的应用为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提高了时效,但也提出了考验。一方面,防汛救灾等政府工作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反映,另一方面,一些有悖于事实、不利于维稳的信息发布给监管提出了新问题。新闻的组织策划或者具体采编播报者,要认真学习、利用新技术平台的优势和特点,以追求新闻采编播报质量和效果的最大化。新技术应用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条件、保障和推动力。当前,国内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劣互显,只有交融整合才能共生共荣。传统媒体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观念落后,程式化运行;表现手段陈旧,缺乏创新的手段和内在驱动力;市场造血功能日渐衰竭,经营形势每况愈下。新兴媒体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缺少懂得新闻专业知识和传播规律的从业人员,偏重技术手段;过于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新闻缺乏可信度。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受众存在巨大的群体缺失。传统媒体几乎失去了青年受众,青年群体被新媒体吸引走了。而有的新媒体缺乏社会责任感,不能向青年人灌输主流价值观;新媒体因为采用的是新技术手段,正在老龄化的中国的数亿老年人还无法适应和接受。面对当下中国媒体业态巨大的断裂带,无法形成对全民的有效覆盖,“传媒新政”适时出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随着媒体融合的全面推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业务流程,优化信息服务,加强内容传播,催生了“中央厨房”式的新闻生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在发布端,促进了信息传播渠道的融合。传统媒体同样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扩大用户规模。以传统报业为例,大多已由过去的一张报纸发展到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报、手机网等多种载体,不管哪种载体,只要能获得粉丝和用户关注,就有机会建立自身优势——关键在内容。
管理创新重在深化改革
新闻创新的每一步改革都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改革密切相关,如节目生产体制、人事分配体制等。因此,解决新闻创新的根本问题在于体制机制层面的管理创新。
节目生产与运行体系创新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节目生产过程。即改变由几个人组成一个节目组的小作坊生产,要建立一整套完善而科学的生产流程:节目市场调查→节目策划→节目制作、播出→节目效果测定与反馈。节目市场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受众的人口统计和心理统计指标,从而确定节目的受众目标;二是调查传播媒介市场,了解其他媒体,包括报纸、互联网,特别是广播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状况,寻找自己的市场机会点;三是调查社会环境的现状和走向,从而确定节目内容和走势。节目策划重在解决节目定位(即节目是什么和节目给谁看)、节目内容(即节目说什么)和节目形式(即节目怎么说)等问题。节目制作和播出包括了前期的节目素材采集,后期的节目加工制作和播出等。节目效果测定与反馈是对节目播出效果进行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层面的评价。当前,节目生产最为缺乏的便是前期对节目受众、媒介市场等调查与研究,中期对节目的周密策划和节目播出后的科学的效果测定。对于地方性媒体而言,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内特别是本地区的媒介内容市场,分析兄弟报纸版面,兄弟广播、电视台的节目战略和战术,从而找到自己的市场机会点。在受众日益细分化、媒介日益专业化的今天,节目的定位(包括节目是什么,即节目的主旨和风格;节目给谁听、看,即节目的受众群)需要相当准确。为避免节目同质化,新形态、新样式、新播出形式等均有好的效果,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内容的创新,新发现、新视角、新组合、新处理、新叙述等才可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在网络媒介“海量信息”的包围中,新闻的内容处理要专业而深透,观点要成熟且有自己的特点。
传统媒体管理者必须认清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分配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动适应“互联网+”,在人才培养、绩效考核、薪酬制度、培训开发等环节实现变革,从而更好地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媒体管理层对员工的定位应该从“命令者”“指导者”转变为“合作者”,充分认识到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促使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薪酬结构应该以激励为导向,即以职位薪酬为基础,突出绩效工资,优化整体薪酬系统,体现“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当前,权威化、精品化的内容产出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传统媒体的转型生存之道。传统媒体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加大员工在内容产出上的考核与激励,这就直接反映在了薪酬绩效工资比例的管理细节上。孙华在其《宽带薪酬及其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中认为,从目前媒体薪酬实践来看,宽带薪酬结构中职级薪酬、基本薪酬以及绩效薪酬的比例为1︰4︰5比较合适。这样既凸显了绩效薪酬的主导地位,又强化了薪酬的激励与保障功能。同时,完善并细化传统媒体绩效体系考核,不仅着眼于对节目、栏目市场份额的考核,还要注重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的增量部分,如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等社会化媒体的运营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数据新闻等。在传统媒体涨薪空间不断压缩的情况下,一些个性化福利能对媒体员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比如集体旅游、免费零食、生理期休息日等新型福利已在部分企业推广,由此提升员工个人价值认同感、企业文化归属感,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合作双赢。
将人力资源、薪酬改革等与新闻生产相结合,就是要在一个新的播出季开始之前尽早全面调查研究,根据市场和受众调整和设计频道(频率)和节目(版面),然后组织或招标台内人员或台外制作公司生产,进行有效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坚持“节目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逐步建立起与新闻消费市场相适应的节目生产、运行和行政管理保障机制,媒体更多是履行把关和播出平台的职能。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进一步深度融合发展。新闻生产的内容品质提升已经与技术革新、人力资源、薪酬绩效、机制运行管理等密切相关,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的综合系统工程。只有在理念、技术、管理三个方面同时发力,才能以新思维、新人才、新技术、新机制的改革创新迸发出蓬勃生机,完成转型发展。
(作者单位:丹东广播电视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