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做一做” 构建知识“超链接”
2017-11-17方武增
方武增
(惠来慈云实验中学 广东 揭阳 515200)
回归教材“做一做”构建知识“超链接”
方武增
(惠来慈云实验中学 广东 揭阳 515200)
在当前高中阶段,不少学生存在“轻视教材,重视题目”的倾向,在高三物理复习中,尤为突出,令人担忧.其实高考复习是高三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再学习、再整合的过程,是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拓展思维、提升能力的阶段.回归教材,即回归本原,并以此提升能力,是有效复习的重要途径.笔者以教材中的“做一做”为“根”,实现多处“超链接”,实现有效复习.
教材 再度开发 基础 超链接 知识网
1 难觅教材的高三复习
高三复习中,许多学生不重视教材,认为读课本没用,而是盲目跟风,一味地浸泡在“题海”中.这是极易让自己迷失方向的,尤其是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偶有部分学生愿看教材,但由于教材对知识的呈现方式主要是以文字叙述为主,学生在泛读教材中,容易产生疲劳,可能还抓不住知识的基点、难点,阅读效率低.
2 教师引导的再叙教材
作为高三的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引导学生要提高思想认识,防止产生重“题目”轻“教材”的想法;另一方面,还必须要研究回归教材复习的有效策略.在备课过程中,以教材为“根”,然后将课本知识与解题方法链接,构建知识网络,才能实现有效复习.
笔者在高三教学中,对此做了研究,课前教学设计时,就先考虑更多的因素与可能,从学生获得最大发展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在复习“电容器”这一节课中,努力引导学生看教材,但也尝试改变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即把教材中的难点,设计成层层递进的问题组;并通过实例,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实现多处超链接.
3 再度开发教材 实现知识“超链接”
笔者在复习“电容器的电容”时,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人教版3-1,第30页“做一做”中,如图1所示,开关打在1挡时,给电容器充电;充电后,打在2挡,电容器开始放电;放电过程如图2所示.
图1 电容器放电的电路图及实际装置
图2 教材中电容器放电的I-t图
教师引导:
若任由放电,岂不可惜,可否“回收”,即阻碍放电.(引出电磁感应)
情景引入:笔者将图1(a)作了改进,如图3所示,上下两段变为平行于同一水平面的两平行金属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宽度为l而左侧一段变为轻放于导轨上,且可光滑运动的金属杆(电阻为R),金属杆始终处于匀强磁场区中(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图3 改进后的电路图
教师设问:
(1)在图3中,开关先打在“1”充电后打在“2”放电,那么又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通电导线置于磁场中,受安培力的作用,由于电流方向从A→B,根据左手定则,安培力方向向左;棒向左运动.
(2)棒向左运动,又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在移动切割磁感线过程中,有电磁感应效果,产生电动势,且导体棒相当于电源,当然,刚开始时,v较小,由E2=Blv可知E2较小,E2 图4 电容器充电示意图 图5 电荷量变化图 (3)那么整个过程,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如何变化的呢? 图6 金属棒速度变化图 图7 金属棒加速度变化图 (4)电荷流出,电容器损失多少能量呢? 而 式中QJ为电路产生的焦耳热,vm为最大速度,能量关系为 图8 电容器中Q与U关系图 当然,当匀速时,相当于充电过程处于稳定状态,如图4所示,电路相当于开路 i=0F=0QJ=0 纵观最近几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特点,发现试题往往以教材基础知识为切入点,突出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考查.笔者不敢忘记,2013年高考(广东卷)最后一道的模型正是取材于课本选修3-2中第14页的课后题,如图9与图10所示;2011年高考(新课标)的模型正是取材于课本必修2中的课后题,如图11与图12所示. 人教版选修3-2中第14页的课后题题图 图10 2013年高考广东卷物理最后一题题图 图11 人教版必修2中第26页的课后题 图12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题图 因此在高三复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回归课本“寻根”意义深远,但此时看教材也有别于“上新课”;教师在实施课程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再度开发”,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以此实现“超链接”,带动知识的系统训练,实现有效备考. 1 王永欣.回归课本 用好教材.物理教师2013(2):23~25 2 方武增.备战新高考 从精妙选题开始.物理教学,2016(9):69~71,78 3 王荣飞.教材重构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尝试.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10):8~9 4 方武增.培养图像思维 灵活处理实验数据.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1):26~28 2017-03-22)4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