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有沉香何惧浮世

2017-11-17赵冬梅

北方人 2017年21期
关键词:速冻冷库加工

文/赵冬梅

心有沉香何惧浮世

文/赵冬梅

人声鼎沸,说话靠喊;人流熙攘,摩肩接踵的人群大包小裹地“买买买”,目之所至,各色农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第五届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和哈尔滨世界农业博览会展厅内一派忙碌、热闹。

走近哈尔滨康安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台,若干箱黄澄澄的速冻黏玉米煞是吸睛,吸引了许多顾客围观选购,合作社社长赵金荣正手脚麻利地忙活着,满面春风。“参加农博会收获挺大,刚签了一笔15万的单子,往南方发速冻黏玉米。”农博会作为桥梁纽带的作用凸显,买和卖顺利对接。

这是个收货的季节,从8月21日起甜糯玉米加工开始,自动化生产线便运转不停,进入加工旺盛期。翻开赵金荣的微信朋友圈,你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切,各种漂亮的业绩使她无愧于“全国女致富能手”“巾帼致富带头人”“农民工创业创新标兵”称号……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1993年,囿于生活的不易,赵金荣对于怎么改善家庭条件,找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创业、下海。为此,她在道里区透笼街的露天市场干了3年的小百货批发,卖头饰。后来市场动迁进厅,便回到了平房区平房镇哈达村。

所有的奋斗都是不甘平凡,为了扭转农村家庭生活的窘境,她一直未放弃。终于,在1998年,秋季大葱的热卖引起了她的注意。当时,种植户要去很远的地方购置葱苗,“倒腾葱栽子”的想法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那时候条件不好,去之前家里卖了点苞米,婆婆又给借了两万多。”如此,赵金荣揣着凑够的3万块钱去了秦皇岛。万事开头难,人生的第一桶金未如期而至,由于经验不足,装葱苗选用的麻袋透气性不好,葱苗回来就烂了,投进去的钱赔了个精光。

“当时连哭带上火,都起不来了……”那是赵金荣创业历程中遭遇的第一个坎儿,狠狠地绊了她一跤。痛定思痛后,她很快打起精神,第二年又借了钱,重整旗鼓。从失败中汲取的经验教训都是为成功埋下的伏笔,胆大心细的她潜心学习、钻研,第二年便赚回来一半,第三年债务全清,开始盈利,一直到现在,白驹过隙,到明年正好20年。

“信誉”“真诚”,这是赵金荣抛出的关键词,对此她很有心得:葱苗卖出去后并非生意的结束,而是开始,她都会定期回访——长势咋样、秋后大葱售卖的收益情况如何,都要了解;如果是种植新户,对如何栽种、喷农药、在不超标的前提下施肥等内容不甚了然的,她都尽心指导。如果种植户家境困难,就赊给对方,待秋后有了收益再给葱苗钱。金杯银杯不如种植户的口碑,“现在很多各地的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啥的,也都栽咱家葱苗!”她开心地说道。

2009年,机遇再次垂青于她。赵金荣在帮亲属的食杂店卖货时,结识了一个前来买东西的浙江小伙子,因为龙江黑土地出产的鲜玉米在大连很受欢迎,用赵金荣的话说就是“特别认”,他正是来这边收购青玉米棒的,从地里掰下的鲜玉米直接发往大连。赵金荣瞅准机会,与其达成合作,提供货源。

“我当时骑着小破摩托车各处跑,走家串户的,每天对付个三五百块钱。”每收上来一穗玉米,赵金荣获利1分钱,后来涨到2分。她笑着说,“我俩合作了四五年,处得就和自己家亲戚似的。”后面两人相继转做速冻甜糯玉米,她的速冻玉米规模化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广。

“我提供种子,村民种,最后回收,这样村民每亩地能多收入三五百块钱。”鲜玉米在田间地头就装车运走,通过租的冷库一条龙加工设备的扒皮、蒸煮、速冻、保存等一系列程序,最后飞往千家万户的餐桌。

说到冷库,不得不提一件四五年前的往事。那一年,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但临到加工期,冷库却出了差错,未租妥。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适合加工的冷库,对方看到这两三千亩地的玉米急需加工,便狮子大开口,无奈只能高价租下。当年因为气候的原因,玉米品质不好,且距离冷库远,加工得不是特别及时,各种因素交杂,最终那年赔了四五十万元,“我老公几乎都要承受不住了。多亏在妇联的帮助下申请了第一批10万元无息贷款,我是第一批受益者,对我帮助不小。”在亲朋好友相助下,难关度过,她的速冻黏玉米加工事业也越来越好。

明年,待自己的冷库建成,加工得会更及时,口感更好,销量亦将上个新台阶。“到时成本降低后,我少赚一些,将村民的玉米收购价提高,让他们的收益再高点。”这么多年来,她把帮助村民致富当成是自己的一项事业来经营。秋季采收人手不够需要雇佣人员时,她最先想到的都是地少人多的困难家庭,真正做到了带领乡亲们集体致富。

爱之花绽放

“黑龙江省优秀妇女主任”这一光荣称号也属于赵金荣。是的,自2000年她便任哈尔滨市平房区平房镇哈达村妇代会主任。

“村民都默默地支持着我,鼓励着我,帮助着我,每届选举我都是高票当选,从来没花过一分钱,没请他们吃过一顿饭。”在村民心中,赵金荣是真正为民众做实事、做真事、做大事的,更是真正带动老百姓致富的。她一直默默地做好各项工作,每一样都尽心尽力。

去年,黑龙江省女经纪人协会成立。一次聚餐,在饭桌上会长挨个问大家:如果你们有钱了,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到了赵金荣这里,她说:“有多少钱不重要,把我周边的、本村的老百姓带动起来,共同富裕,这才是我最大的心事。我可以帮助他们,不管是种子、化肥,我都能提供。”这番话让大家都很意外。

而她也是这么做的,大爱之花绚烂绽放——

2004年,赵金荣在媒体上看到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免费治疗的新闻,她想到村里患有此病的孩子马嘉艺。幼小的孩子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而治疗费用却是这个贫困家庭无法逾越的天堑。赵金荣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她迅速赶到医院、积极奔走,最终让孩子获得第二次生命,也是一个家庭的涅槃重生,孩子全家对她的感激无以言表。

“当年的手术效果非常好,现在孩子都上初一了,活蹦乱跳的。”她非常欣慰。

村民郝玉凤肢体残疾,家里生活非常困难,过去每年赵金荣都会免费为其提供葱苗。后来,郝玉凤的丈夫出了严重车祸,“人差点没了”,在这以后瘫痪在床无法再出去卖葱,赵金荣就给他们拿钱作为生产费用,买点作物种子,种点玉米、白菜。这么多年未间断过,“力所能及地帮一帮,他们真是特别不容易。”赵金荣感慨道。

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为村里的贫困户捐款捐物;平日谁家种地、盖房缺钱,她都主动拿钱帮助周转……

不违心 不抱憾

一房两人三餐四季,在不安的世界安静地活,岁月静好,往往是不食烟火的美好愿景。红尘纷扰,平凡人的生活往往是兵荒马乱、令人心悸的。

2003年,赵金荣爱人的姐夫因患癌症去世,留下大姑姐和正在上学的外甥女。考虑到大姐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娘俩只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她便将大姐和外甥女接到家中,同时也将外甥女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承担起来。2009年,大姐因病去世。外甥女在赵金荣夫妻俩的精心呵护下,从高中到大学一路走来,现已在青岛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稳定的生活。

令人感动的是,赵金荣说:“大姑姐家的孩子我必须管,姑娘也是老太太心上的嘛!不管有没有能力,能吃上啥,我就让她吃上啥……”她口中的“老太太”,就是和她一起生活了25载的婆婆,而娘俩这么多年“从来没红过脸,没吵过架,没闹过矛盾”。从1988年结婚伊始,她便和公婆生活在一起。2004年,公公不幸患上了脑血栓,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赵金荣和丈夫精心地照料、细心侍奉,让老人身体的每一处都时刻保持着清洁。这让两位老人感到无限的欣慰。公公走了以后,她心疼孤单一人的婆婆,更是加倍用心地照顾她,直至5年前婆婆以85岁高龄去世。

家人以她为榜样,对她的人品,七里八乡的乡亲无不竖起大拇指,纷纷为其点赞。她就似温暖的手套,氤氲着阳光的味道,在寒冷的冬日暖身、暖心。也因此,先后获得“和谐家庭标兵”“市级文明家庭”“冰城最美家庭”“最美时代女性”等荣誉。

猜你喜欢

速冻冷库加工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善良不会被辜负
速度食品下的健康密码
巧煮速冻饺子
冻死那个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