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带给当地城市建设的思考

2017-11-16毛其峰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20期
关键词:余姚市余姚图斑

摘 要:2013年至2015年,全国范围内开展实施了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余姚市因易受台风暴雨侵袭,因地制宜开展实施了城市低洼地段和道路易积水区普查。本文拟从分析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角度,综合2013年余姚水灾的形成原因,给当地城市规划建设的实施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数字高程模型;余姚水灾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0-0233-02

为全面掌握我国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等地理国情的基本信息,国务院决定于2013~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根据宁波市国普办制定的《实施方案》,余姚市组织实施了城市低洼地段和道路易积水区普查,旨在摸清余姚城区地理现状,全面排查内涝隐患点,为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1 余姚城市地势地貌分析

一般江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取水方便,是古人聚居之处。七千年前,勤劳的余姚先祖们在一个叫河姆渡的地方滨水而居。为了有稳定的食物获取来源,人们人工栽培水稻;为了防湿防潮,人们修建了干栏式建筑。我们祖先在历史可考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上,就显现出了用水利、防水患的智慧。

現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推进、政府对民生基建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与物力。大量修建的山塘水库让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早已不愁,姚江水更多地用在了生产建设和农林灌溉。

由于余姚市城区处于浙北平原的姚江谷地,整体地势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性。姚江属平原河道,河床平坦,比降小,流速慢,一旦有外来洪水,易聚难排;余姚市南部为四明山区,地势较高,山区因气流抬升作用,是甬江流域的暴雨中心之一,沿平原南麓的四明山一旦下暴雨,积流首要下泄地就是余姚城区。因此,作为余姚城市规划建设来说,如何在汛期做好防洪排涝,成了迫切需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2 建国以来最严重水灾对余姚城市建设的警示

2013年国庆节期间,余姚市遭受了“菲特”台风带来持续集中的强降雨,全市过程雨量达561毫米,超百年一遇。强降雨导致河网水库水位猛涨,姚江余姚站水位最高时达5.33米(吴淞高程),超警戒水位1.56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受“菲特”台风影响,我市70%以上城区受淹,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全市21个乡镇、街道均受灾,因其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6亿元。

“菲特”为何让余姚如此受伤?一是该台风登陆时恰逢农历九月初大潮,我省沿海高潮位全面超警戒潮位,内陆洪水很难外排;另外是余姚城区地处四明山北侧低洼区,余姚城区降水叠加四明山下排雨水,内渗蓄力不足,致使余姚城区水漫金山、积涝严重;三是随着杭甬运河建成,市内河道普遍裁弯、取直与拓宽,使上游洪涝来水更加快捷,短时间内加重灾情。

基于余姚市十多年来累积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城区约150平方公里范围内30万个高程点数据生成DOM地面模型,以本次水灾中余姚城区段姚江最高水位5.33米(85高程为3.46米)为分析高程,利用ArcGIS栅格数据分级符号化功能制作了余姚城区水淹分析模型。

根据模型中城区水淹情况,可以分析出当前余姚城市竖向规划指标控制尚未到位,当洪水来袭,几乎大半个城区淹没在水中;同时也为今后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提出警示:此次洪水期间,除梁周线因上跨萧甬铁路可全线贯通外,其余“上铁下公”的铁路立交桥均被淹没,具体见图1。为适合城市防洪要求,在将来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应多考虑公路上跨的方式。

3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给余姚城市建设的参考

余姚市开展的“城市低洼地段和道路易积水区普查”依据《余姚市防洪排涝规划》,以本市各圩区规划工况20年一遇涝水位高程值为城市低洼地段和道路易积水区标准高程值,综合利用DEM、DOM等地理数据和台风期间城管以及交警等部门发布的道路积水路段数据资料,分析提取余姚市建成区低洼地段和道路易积水区。

根据上述资料,经过DEM数据预处理和DOM图斑数据提取等步骤,制作各图斑DEM数据。通过对图斑最低点计算,形成了各低洼地积水量的计算成果,并最终形成了余姚市整个建成区内城市低洼地段和道路易积水区数据集,完成了普查数据的生产与制作。

为便于分析,本次普查结合地图资料对图斑作了调整。以社区、街道等行政范围界线为依据对图斑进行分割;合并相邻边不超过5米的图斑,删除图斑内部孔洞或斑块总面积小于100平方米的区域;对边界复杂,曲折过多的图斑进行适当平滑修正。经过对普查结果的统计,余姚市低洼地段面积约占建成区面积的46%,此次普查还首次确定了余姚市建成区内的最大低洼地段区域、最长易积水道路、最深积水区域。此“三大最”的普查成果清单,将直接有利于明确今后防洪排涝、抢险救灾的重点区域,把救灾物资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考虑到2013年我市遭受“菲特”台风重创,为了能客观反映城市低洼地区分布情况,本次普查除了宁波市国普办要求的标准成果,我市还以2.7米~3.2米为高程研究区间,每隔5厘米进行抽样调查,再分别选取“高程<2.7米”和“高程>3.2米”各3个值,提取并统计出每个研究高程值对应的低洼地段,为今后开展防洪排涝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具体见图2。

根据普查成果,可得知在当年余姚水灾时姚江最高水位影响下,我市低洼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已经接近70%。通过本次普查,给余姚城市规划建设者提供了一个信息:城市建设宜结合余姚地势现状,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如何综合考虑低洼地与城市建设用地间的消长关系,既要重视低洼地可能带来的涝水聚集,也可发挥它在蓄洪上的独特作用,变害为宝。

4 结语

每年都不请自来的台风灾害让余姚饱尝了狂风暴雨的滋味、受尽了大自然的“洗礼”。2015年开展的宁波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的监测、监管作用,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余姚为何常常受到水患困扰的原因,为水利、城管、规划等部门开展城市内涝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给当地城市规划建设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毛其峰.基于地理信息的水灾评估[J].中国科技纵横,2017,(1):244-245.

[2]李志林,朱庆.数字高程模型.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59-89.

[3]陈晓慧,刘艳芳,方佳琳,等.地理国情统计图的设计与编制[J].地理空间信息,2017,(1):25-28.endprint

猜你喜欢

余姚市余姚图斑
地理国情监测中异形图斑的处理方法
基于C#编程的按位置及属性值自动合并图斑方法探究
土地利用图斑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余姚用“五个有”监管好土地
基于ArcGIS 10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斑自动化综合
余姚男子私设作坊排污水污染环境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