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课程理论与实训同步进行的必要性探究
2017-11-16杨扬
杨扬
[摘 要]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务性很强的课程,但审计学的教学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审计实训课程可以通过借助实验环境的仿真性和实验资料的真实性,使学生熟悉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对目前审计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审计课程理论与实训同步进行的必要性。
[关键词]审计课程;手工审计实训;计算机审计实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1. 099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21- 0240- 03
1 审计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1.1 理论课程
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是会计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综合性、实务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审计学课程以审计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对基本实务有充分的理解,以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1.2 实训课程
1.2.1 手工审计实训课程
手工审计实训课程既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又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验,亦即学生就业能力扩展训练。通过实训,旨在理论联系实际,按照财务会计、企业会计与税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计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包括:审计业务接受、经济业务循环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审计报告的模拟实训等,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审计助理、税务稽查岗位工作方法和程序,加强学生对财务、税务审计工作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审计全过程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
1.2.2 计算机审计实训课程
计算机审计实训课程紧密结合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发展趋势,以相关审计准则为基本依据阐述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的一般技术和方法,突出审计的自动化,以及商品化软件的使用方法等。学生通过应用软件来采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在审计学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亲身进行审计实务的具体操作,最终掌握Excel辅助审计的技能、操作会计软件和通用审计软件提取审计证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 审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课程是我国高校财会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实务性。在教学过程中被认为是老师最难教、学生最难学的课程,一方面,因其综合性较强,所以往往需要学生掌握很多会计、税法、经济法、财务分析以及统计学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因其实务性较强,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大量实际案例,加强理论知识的可操作性。但就目前而言,审计课程的教学在高校中很多还是停留在照本宣科“满堂灌”的状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这就难让学生对审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2.1 理论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
目前高校开设的审计学课程,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借助板书、幻灯等形式力求将教材上的知识让学生达到最大化的吸收,然而,台下在座的学生仅仅停留在听、抄、背的阶段,这种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方式,一味的灌输,却得不到有效的回馈,费时又費力。除此之外,教材仅注重审计相关法规、基础理论知识和审计程序的表述,案例少且不具针对性,授课内容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
2.2 实训课程的开设与理论教学不同步
实训课程的内容是建立在会计学科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基础上的,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统计学等课程,在实训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温习相关课程的内容,而审计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审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审计基本技能。目前高校对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开设很难做到同步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本应该为实训奠定基础,但很多院校的实训课程仅仅通过案例教学来完成,缺乏必要的审计实践环节,理论教学过于书本化,与实践脱节,而且实训课程的开设必定在理论课程之后,学生在学习实训课程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复习,难免使得所谓的实训课程流于形式,达不到帮助学生提升审计技能、熟悉审计工作流程的目的,也就失去了开设实训课程的意义。
2.3 考核方式不完善,难以检验教学成果
从目前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要求审计课程的讲授应达到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但是很多院校对实训课程不重视,既没有完整的实训教学计划,又缺少具有实训教学能力的教师,审计模拟实验室及实践教学软件严重匮乏,即便是实验设备齐全的院校也是利用率差,实训流于形式,期末考核也只针对理论课程进行,用传统的试卷形式,一卷定高低,实训课程要么不开设,要么开设了也是草草了事,对学习成果的检验工作几乎没有,很难判断学生对审计课程的掌握情况,也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 审计课程理论与实训结合具体方案
审计课程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旨在强调授课内容与时间上的同步,一方面,审计理论课程与手工审计实训和计算机审计实训的内容应保持一致,比如理论教学中引入的案例,可以在实训课程中继续使用,且在实训中完善其内容,便于学生熟悉案例内容进行实际审计工作的模拟练习;另一方面,在课程开设的时间安排上应有效衔接,比如在开设理论课程的同时就可以进行手工模拟实训,然后在接下来的学期安排计算机审计实训课程,在进行计算机审计实训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巩固手工实训的操作流程,也能够对理论知识再次加以应用。endprint
3.1 授课内容同步
3.1.1 教材同步
从强化审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务能力的角度出发,将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配套进行。理论教材注重案例的引入和介绍,使学生对案例的具体内容有充分的认识。审计实训教材应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目标与课程体系的要求,充分利用会计模拟形成的凭证、账簿及报表资料,实现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的紧密结合,使学生产生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
3.1.2 课堂内容同步
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相关法规、财务报表审计流程、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审计、完成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等,可以在演示和讲解基本理论的同时,借助多媒体将案例企业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真实地展现出来,注重知识的提炼和精讲,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实训课程中延续理论课程的案例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课堂内容应包括计划审计阶段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实施审计阶段通过会计检查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错报,并做出相应的审计调整;完成审计阶段对审计证据的分析、整理,汇总发现的错报,形成审计意见并完成审计报告。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同步同一,实现教、学、做合一,避免讲授理论知识的枯燥无味,也避免实训课程流于形式。
3.2 授课时间同步
审计课程的学习是建立在会计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基础之上的,所以审计理论课程和手工实训课程应该安排在学习完相关专业课程之后同步进行,也就是在开设审计理论课程的同时,进行相关手工实训的工作,计算机审计课程可以安排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进行。
4 审计课程理论与實训结合的必要性
4.1 可以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用性的综合型人才,审计方向是会计等专业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审计课程研究与开发也成为教学工作关注的发展方向。由于审计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务性,传统的理论讲授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学生都没有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中的审查程序、专业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将理论课程与实训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模拟审计业务,有序真实地再现审计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4.2 可以提升教师技能,优化师资队伍
审计课程理论与实训结合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实现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鼓励专任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证书,并进行社会实践,或者与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共同参与教学,构成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以从事务所的真实审计实务资料中获取,专业教师与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课程大纲和能力培养方案,共同设计理论教学模式,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引入课堂教学中,并将审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与审计工作底稿相融合,在工作底稿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
4.3 可以完善考核体系,检验教学成果
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具备优化的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将审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重视实训教学,建设审计模拟实验室,并引入实践教学软件,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审计理论课程以传统的试卷方式来进行考核,检验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审计实训课程通过完整的审计工作流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全方位进行考核。更加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审计职业的了解,树立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自信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冬梅,唐现杰,饶红勇.审计课程“理论+实训”同步互动教学设计与实践[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10):20-21.
[2]王亚清.基于手工与信息化结合模式下的审计方法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8):126-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