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的风险

2017-11-16王铜凤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评估模型供电企业风险

王铜凤

摘 要:在“厂网分开”、电力体制改革的共同作用下,供电企业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压力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就供电企业经营能力展开分析,详细分析了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的风险,并提出了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做好指标的权重设计、合理选择指标评价方法三方面应对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风险的对策,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供电企业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估模型;风险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0-0111-03

作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运行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日渐深入,结合发达国家电力市场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我国电力事业已经逐渐走上了开放系统和破除独家垄断的发展道路,这就使得供电企业不再是以往政府的“附属物”,其需要真正考虑自身经营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而为了保证这一时期供电企业能够真正实现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正是本文就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风险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 供电企业经营能力概述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笔者自身认知,本文将经营能力视作源于企业内部的能力,这一能力主要由企业现实的经营业绩、企业显在竞争优势以及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组成,而只有结合供电企业经营能力特征、供电企业经营能力的来源,才能够更为深入了解供电企业经营能力。

1.1 供电企业经营能力特征

供电企业的经营能力特征可以概括为现在性、变化性和综合性。

(1)现在性特征指的是供电企业的经营能力需要联系过去并指向未来,也就是说该能力主要体现在当下。(2)变化性特征指的是供电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经营能力的分指标权重将出现变化,由此带来的经营能力变化与供电企业不同时期经营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也存在较强关联。(3)综合性特征源于供电企业经营能力本身并不是指单一能力,其更多属于多种能力的综合。

1.2 供电企业经营能力的来源

结合我国当下供电企业发展实际,笔者认为供电企业经营能力主要来源于资源基础、经营过程和业绩表现,虽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很容易得出供电企业资源基础和经营过程将完全决定其业绩表现的结论,但业绩表现同时可能对供电企业资源基础带来的反馈性影响也不容忽视,由此笔者结合供电企业持续经营循环,将业绩表现同样视作供电企业经营能力的来源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供电企业的经营能力同时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不过近年来的电力改革已经实现了我国电力领域的市场开发与政策趋同,这就使得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已经可以被忽略不计[1]。

2 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的风险

我国当下业界所盛行的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风险,而评价体系无法区分社会责任影响、缺少财务指标理论计算公式的现实操作方法、评价结果无法满足不同层级管理者的需求,这三方面风险则属于其中的典型代表,深入分析三方面风险对于下文的深入研究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2.1 评价体系无法区分社会责任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日渐深入,但供电企业肩负社会责任的公共企业性质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供电企业因此仍旧具备着经营目标双重性的特征,这就使得在考虑供电企业经营能力的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需要得到同样重视,但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当下很多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存在着单纯考虑经济效益或无法区分社会责任影响的问题,这就使得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往往难以在经营能力评价与评估中得到体现,在这种影响下相关供电企业非常容易出现供电服务正常但因收入较低造成亏损的问题。总的来说,评价体系无法区分社会责任的影响主要是指相关体系与模型无法区分盈亏经营能力和保证社会责任履行的经营能力,供电企业的经营能力因此自然难以实现高质量展现[2]。

2.2 缺少财务指标理论计算公式的现实操作方法

在对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进行的评价中,财务报表数据在其中發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不过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当下很多供电企业的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存在着账面资产与成本可能与实际经营状况不匹配、资产周转率指标的资产均值计量存在不足的两方面具体风险。

2.2.1 账面资产与成本可能与实际经营状况不匹配

我国当下供电企业存在着多种资产管理模式,代表性较强的有固定资产以省属固定资产为主模式与固定资产以自有固定资产为主模式,不同资产管理模式的供电企业的财务数据往往不存在可比性。不过在笔者的实际调查分析中发现,很多供电企业生搬硬套业界成熟的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且往往未能考虑相关体系、模型与其自身资产管理模式的匹配性,这就使得很多问题因此涌现,例如,折旧费和财务费用往往无法反映其实际经营活动情况,这就使得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往往难以发挥效用,而由于财务指标属于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刻画,这就最终导致相关评估结果无法真实反映供电企业实际经营能力,这一风险同样需要引起供电企业高度重视[3]。

2.2.2 资产周转率指标的资产均值计量存在不足

资产周转率指标在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由于很多相关体系与模型应用的资产周转率计量较为侧重于理论层面,这就使得简单硬套原理性公式计算出的供电企业资产周转率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不相符之处,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自然也将出现不小的风险。

2.3 评价结果无法满足不同层级管理者的需求

我国当下很多供电企业具备着管理规模大、横跨多个省区的特点,而这就使得供电企业的不同层级管理者往往对经营能力评价结果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其中,总部、地区分布层级的管理者往往需要具体区县与各省的经营能力评价结果,只有这样相应管理措施的落实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并由此更好为用户提供电力服务。而对于单个的具体地区的单个管理者则需要结合企业经营能力评价结果明晰自身管理的不足,只有这样供电质量、经营管理效率才能够得到较好保证。不过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当下流行的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往往只能够在单个企业中发挥较为出色的效用,在省级评价中则存在着较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这点同样属于相关体系与模型存在的风险[4]。endprint

3 应对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风险的对策

结合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的风险,笔者提出了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做好指标的权重设计、合理选择指标评价方法三方面针对性较强的应对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风险的对策,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供电企业带来一定启发。

3.1 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在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的构建中,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必须得到重视,这里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客观性、独立性、动静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可操作性等原则。

(1)科学性原则需要体现在经营能力概念认知正确、体系设计完备、模型逻辑严密等方面,因此笔者建议借鉴较为成熟的国际经验,并注重结合供电企业实际。(2)系统性原则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供电企业经营能力本身便属于较为复杂的系统,上文中笔者提到的经营能力属于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结果也能够较为直观论证这一认知,因此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电网状况、科技进步现状、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影响都需要纳入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的考量中[5]。(3)合理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代表性、合理性较高的指标选择中,只有实现全面、深入的指标论证,才能够保证供电企业经营能力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实现直观传达。(4)客观性原则的遵循主要体现在供电企业历史资料依据的利用上,由此实现的不采用或尽量降低人为打分所占比重,就能够提升相关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5)独立性原则的核心在于避免相关指标概念的重叠与统计的相关,只有由此保证相关指标的独立性和优化性,才能够有效避免反映信息重叠问题的出现。(6)动静结合原则要求相关体系与模型不能够单纯将目光集中在静态角度上,供电企业的经营能力运动规律也必须实现揭示,因此对动态性的关注也必须得到重视。(7)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需要保证相关体系与模型的构建同时包括定性评价要素与定量评价要素。(8)可操作性原则的核心在于指标的易于量化,设法减少指标个数便是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3.2 做好指标的权重设计

结合上文中论述的相关风险,在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建立中,高度重视指标的权重设计将大幅提升相关体系与模型的综合质量,这里笔者建议应用主观赋权法为主、客观赋权法修正的综合法开展权重设计。

3.2.1 主观赋权法

Delphi法、指标两两比较法、AHP法均属于主观赋权法组成,不过综合分析三种方法笔者发现,AHP法较为适用于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建立中的指标权重设计。AHP法最早提出了上世纪70年代,这一方法能够将定量与定性相混杂的复杂决策问题综合为统一整体并进行综合分析,而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体系模型、构造两两成对比较的判断矩阵、比较尺度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则属于给方法的具体应用流程。

3.2.2 客观赋权法

变异系数赋权法、熵值法属于学界应用最为广阔的两种客观赋权法,而结合笔者深入分析比较,本文选择了变异系数赋权法作为客观赋权法用于研究。变异系数赋权法主要通过实现预期目标的把握性赋予指标权重,这种便利性使得其在我国当下多领域都存在着较为广泛应用。

3.2.3 具体的权重设计

在AHP法为主、变异系数赋权法修正的权重设计中,笔者将二者结合的产物升级为了FAHP,由此笔者便求得了供电企业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实现了四层指标的具体划分,其中该模型的目标层为供电年企业经营能力,而准则层一则具体分为业绩表现、内部运作、发展潜力,且分别使用U1、U2、U3表示。业绩表现包括财务效益U11与资产运营U12组成的准则层二,其中财务效益U11可以具体分为总资产报酬率U111、成本费用利润率U112,而资产运营U12则可以具体分为总资产周转率U121、不良资产比率U122;而内部运作U2可以具体分为电网状况U21、安全管理U22,电网状况U21可以继续分为供电量U211、容载比U212、安全管理U22则可以分为重大人身事故U221、变电事故次数U222;发展潜力U3则可以分为人力资源U31、内部管理U32,人力资源U31可以分为全员岗位培训率U311、全员劳动率U312,内部管理U32可分为组织结构的合理性U321、企业文化U322。

通过确定第二层对第一层的权重、确定第三层对第二层的指标权重、发展潜力指标体系,笔者最终完成了权重的确定,准则二层对准则一层的权重向量(0.184,0.182,0.220,0.205,0.208)的求得,就属于权重计算的具体成果之一。

3.3 合理选择指标评价方法

为了提升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整体质量,我们应尽最大能力消除可能出现的风险,指标评价方法的合理选择也必须得到重视,考虑到这一领域存在着定性、定量、综合三种评价方法,笔者便对三种方法开展了具体比较。

(1)定性指标评价方法可以细分为逐项赋值评价、单项加权计分法、调查法和模糊评价法,运用较为广泛但不能精确量化是这类评价方法的特点,显然其并不能满足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建立需要。(2)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属于应用精确数学方法求得评价指标系统具体指标的方法。(3)综合评价方法需要综合应用定性与定量指标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属于其中代表。

结合三种指标评价方法,笔者建议应用模糊综合评价作为指标评价方法,这一评价方法的应用流程为:建立综合评价的因素集U与ui→建立权系数矩阵A→建立评价集V→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这其中的R可以具体表示为:

由此就可以经过一系列计算最终得出权重分配,即A=,二级判断向量B则为B=A·R=,以此类推便可以具体将U划分为三级乃至四级模型,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的质量提升与风险消除也将由此得以实现,这对于我国供电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下业界所流行的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存在着多方面风险。而在此基础上,笔者围绕评价体系无法区分社会责任影响等风险提出的共三方面对策建议,则较为直观证明了本文研究所具备的较高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实践与理论研究中,本文内容便可以作为重要参考。

参考文獻

[1]李永臣,曹希.供电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工程,2013,31S1:677-680.

[2]杨静,郑湘渝.供电企业供电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06:127-128.

[3]刘娟,杨新法,姚建刚,邓汉钧,陈华林.供电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2203:118-122.

[4]余顺坤,吴轶群.供电企业绩效力动态多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03:96-99.

[5]陈晓丹.供电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标准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5,30:63-64.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估模型供电企业风险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电能质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