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护理需求及对策探究
2017-11-16林群花陈秀意陈晔
林群花 陈秀意 陈晔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护理需求及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笔者所在科室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开展长期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BPRS评分及NOSIE评分。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更高、BPRS评分更低,NOSIE评分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长期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好,生活质量评分较高,BPRS评分及NOSIE评分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老年精神分裂症; 长期护理; 对策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0.0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0-0059-02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需求评估是目前精神卫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除和正常人群具有相同的需求外,同时还有某些特殊需求,目前人们对患者的需求满足度缺乏较多的了解[1]。随着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加,现阶段我国的老年人数大约为1.6亿,另外,受到各种器质性病变和大脑衰老的影响,老年群体发生精神障碍的几率较大,部分患者处于慢性衰退阶段,老年群体存在一定的精神紊乱,另外,加上长时间的服药,患者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此过程中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十分重要[2]。本次研究就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护理需求及对策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笔者所在科室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护理需求调查》的研究诊断标准,未见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参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50~82岁,平均(65.6±4.4)岁;病程1~11个月,平均
(5.6±0.2)个月。研究组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53~84岁,平均(67.8±8.3)岁;病程3~13个月,平均(7.3±0.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基础护理及定期随访等,结合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对应的药物指导。研究组采用长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生理需求护理 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饮食护理干预,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食用容易消化的高蛋白、低脂及高维生素食物,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在开展饮食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考虑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禁忌,合理地安排患者的进餐时间,保证患者在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中休息,合理安排患者的相关作息时间,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地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若发现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应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保证患者的睡眠。同时需要保证患者皮肤、手足及口腔的清洁等[3]。
1.2.2 心理需求护理 针对具有失落感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地了解患者的兴趣,使患者做自己十分感兴趣的事,帮助患者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另外,可协助护理人员照顾其他的患者,进一步体现患者的自身价值。伴有孤独感的患者需要及时给予其关心,并经常与患者进行交谈,主动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病例,耐心地向患者讲述相关的治疗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安全感,使得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有效地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5]。
1.2.3 安全需求护理 帮助患者争取生活在期望环的境中,患者的病房内需要保证光线充足、舒适与安静,主动向患者介绍身边的环境,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熟悉环境,使得患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关爱,保证患者心情舒畅[6]。
1.2.4 社会支持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提醒患者家属多鼓励患者,多抽时间陪伴患者,另外,可呼吁社会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进一步消除患者的偏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注,可为患者重返社会创造各种积极的条件[7-8]。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满意度。满意度评分标准:总评分≥90分为一级满意:80~90分为二级满意;70~80分为三级满意;<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一级满意+二级满意+三级满意)/总例数×100%。(2)生活质量评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QOL进行评分(满分60分,<20分为生活质量极差;20~30分为较差;30~40分为一般;40~50分为良好;>50分为优。(3)BPRS评分及NOSIE评分。采用简明的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对6种心理因素进行评分,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評分)对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抑郁、激惹、神经病性表现及迟缓进行评估,7项指标中按照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度,分为0~4分的5级评分法,社会能力、兴趣、个人整洁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恢复得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
研究组总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参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2.3 BPRS评分
研究组患者各方面心理因素的BPR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NOSIE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NOSIE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因较为复杂,同时该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具有较大的不同[9]。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逐渐衰退及缺损,使得患者的生活能力不断地下降,需要从家庭和社会中获取生活和医疗上的帮助。这种需求可从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多方面进行具体的表现[10]。
本次研究中,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长期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NOSIE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具体原因如下:精神残疾程度较重的患者已经散失了日常基本生活、社会交往、家庭及社会职能,在社会救助等方面的需求高。患者除具有正常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之外,更需要医护人员对该病患者进行高度的重视和尊重[11]。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注重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同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心理及生理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同时可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得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帮助患者的病情快速恢复[12]。
综上所述,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长期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好,生活质量评分较高,BPRS评分及NOSIE评分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进行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杨蓓,杨翔,李雪,等.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对家庭探视心理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34):4834-4837.
[2]高小丽.聚焦解决模式在焦虑症住院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6,30(21):2687-2688.
[3]丁宁,梁可美,李业平,等.团体心理治疗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6,37(2):212-213.
[4]古玮娜,张冬红.Orem自理模式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总体幸福感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6):79-81.
[5]魏引皊.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应用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7):108-110.
[6]刘朝玉,侯丽华,黄海峰,等.药物管理训练式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及SDSS评分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9):2625-2627.
[7]李净.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在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273-274.
[8]陈兆红,骆爱兰,刘富英,等.治疗性沟通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5):683-685.
[9]吴丽媛,刘文广,王莲群,等.品管圈活动在慢性衰退期精神病患者护理質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7):923-925.
[10]刘娟,王静.老年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J].临床研究,2016,24(8):117-118.
[11]白凤波.分裂症实施ISP康复护理[EB/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0):4019-4020.
[12]李晓燕,王晓静,邬宏,等.ICU中精神病患者的躯体疾病类型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83-84.
(收稿日期:2017-03-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