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策略研究
2017-11-16张志杰
[摘 要] 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利于将郑州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郑州在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过程中具有区位交通、创业平台、智力资源等优势,但在管理体制、创新能力、人才等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短板。通过对现有优劣势的剖析,提出了创新管理体制、加强协同创新、集聚人才高地、加快产业升级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 郑州;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7-8-3
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Zheng-Luo-Xin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in Zhengzhou
Zhang Zhijie
(Zhengzho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Zheng-Luo-Xin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is beneficial of building Zhengzhou into the center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entral China, which would increase Zhengzhou'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Zhengzhou has advantages in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regional communications,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s and intelligence resources. But the disadvantages in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talents are obvious as well. Based on the facts mentioned above,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innovating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collaborative creation, gathering talents and accelerating industries upgrade.
Key words: Zhengzhou; Zheng-Luo-Xin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strategies
1 鄭州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现状与优势
郑州借助于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以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和国家中心城市等政策叠加效应,加大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自创区已基本形成核心区和辐射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的产业格局,各项创新指标大幅度增长。2017年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9 550件,同比增长31%,专利授权量约8 710件,同比增长12%。
1.1 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与网络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言而喻,将增强城市府际合作与经济联系。郑州位于我国中部,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是我国“两横三纵”交通枢纽中心、物流中心以及内陆开放高地,以京广、徐兰高铁在郑州相交形成“十”字形,辅以郑渝、郑济、郑合和郑太高铁客运专线,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高铁网络。“米”字形高铁网的建设将与国家高铁网有机衔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高速铁路大通道。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国家批准的首个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实验区,已经成为连接世界的“空中丝路”。郑州公路、铁路和航空的发展,将进一步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区位优势。
1.2 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
郑州为推进自创区建设,采取多项措施,为企业创新搭建平台。
1.2.1 完善自创区有关政策。郑州市先后出台了《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郑州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等文件,并组织编制了《郑州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郑州的战略定位、发展路径和目标。还出台了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细则、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管理暂行办法等12个配套政策。制定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意见》,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加大财政科技金融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大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
1.2.2 开展创新资源战略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科研院所到郑州建立研发创新机构,为郑州市创新创业综合体、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国际科技城发展引进创新资源,先后引进了中科院电工所郑州分所、中国航天郑州军民融合产业研究院、中电郑州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近年来,郑州着力建设产业技术研究,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目前区内已建成高端装备与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郑州大学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1.2.3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河南省科技厅与郑州市政府签署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联合出资协议,双方各出资1亿元,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1.3 丰富的智力资源endprint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有高校56所。郑州自创区内有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高校,集聚了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8个部属研究院、31个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和517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区各类科技人才5万余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6 500余人,其中,市级以上创新团队和创新杰出人才均超过120个,驻区院士12人,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密度居全省之首。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9项,占河南省的15%;获得市级以上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1 620项,累计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 200余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 200余项;累计申请专利24 000余件[1]。
2 郑州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制约因素
2.1 管理体制滞后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在郑州、洛阳、新乡3个高新区基础上的范围拓展,原有的管理体制将不适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协调和“一区多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自创区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2.2 创新能力不强
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城市,郑州经济总量虽有所增加,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与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相比,创新不足。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 215.4亿元,增长6%;其中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449.8亿元,增长13.6%。据统计,2016年郑州市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 3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科学技术支出21.7亿元,仅占1.64%,支出比例不高[2]。郑州自创区创新龙头企业不多,研发机构偏少,创新成果不多。
2.3 高层次人才匮乏
郑州虽然比省内其他城市智力资源丰富,但与南京、武汉、长沙等城市相比,高层次人才匮乏。南京拥有高校75所,其中“211”工程高校8所,仅次于北京、上海;“两院”院士87人,国家重点实验室25所。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了42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66名“两院”院士。2009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启动了“人才特区”建设,开展了“3551光谷人才计划”。截止到目前,东湖高新区已投入13亿,共引进了4 000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326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3名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1]。
2.4 协同创新力度不足
协同创新是企业、政府、科研院所、中介结构和用户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它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整合资源,实现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促成产业化的科研新范式[3]。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但由于缺乏转化的条件,导致一些先进科研技术成果无法转化和运用。另一方面,企业虽然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但由于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一些企业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这就造成掌握技术的科研院所和急需技术的企业各自为营,阻碍了知识流动和成果转化[3]。科研院所、企业作为协同创新的主体,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和互补,不能产生更大的综合效益,以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中介組织等为要素的协同创新不能广泛开展合作。根据学者欧光军等的研究,郑州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在武汉、长沙之后[4]。
3 郑州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策略
3.1 创新管理体制
地方政府间的府际关系建设有利于经济区一体化的发展,加强府际关系合作是中原经济区的现实选择[5]。为加快郑州自创区和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不仅要借鉴张江、长株潭、苏南自创区的相关政策,也要依据郑州的现实需求和自身特点,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与措施。
3.1.1 健全自创区的政策体系。在借鉴张江、苏南、长株潭等自创区政策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实际,因地制宜地研究出台先行先试的政策。郑州与发达地区相比,科技投入要素不足,应健全科技投入的奖励办法,提高企业、科研院所、个人等对创新要素的投入,提升区域内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
3.1.2 采取“一区多园”的管理方式。郑州要借鉴中关村、张江、东湖自创区的做法,在郑州高新区之外设立特色创新创业园区,拓展辐射空间,采取行政管辖权与经济发展权相分离的双重管理体制。
3.1.3 建立议事参谋机构。积极建立以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为主体,以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以及有关方面专家为辅助的自创区议事协调机构,积极参与制订自创区的有关发展决策,组织、推进有关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推进。
3.2 加强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在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以及中介组织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基础上产生协同效益的过程,有效地组织与协调区域创新要素获取的一种机制。
3.2.1 构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在“互联网+”条件下,充分利用科技信息资源。由于体制的原因,造成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长期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创新资源无法实现共享。郑州要搭建和运用协同创新服务平台,通过与河南省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以及与国内外的科研院所成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等科技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的建立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础。
3.2.2 加快军民融合发展。郑州要借助信息工程大学的科技优势,联合成立研发中心;探索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搭建国防科技工业成果信息与推广转化平台和军民两用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完善军民创新规划、项目、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打通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渠道。进一步支持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创新机构发挥示范作用,联合军事院校、军工科研院所建设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园。
3.2.3 提升协同创新合作氛围。要培育创新、合作的文化。郑州作为古都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协同创新文化与历史文化结合,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合作、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政府应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政策,倡导创新合作文化,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资源的利用效率。endprint
3.3 集聚人才高地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郑州应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3.3.1 完善人才体制。郑州要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海内外高層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人才体制,促使人才要素聚集和自由流动,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特区。
3.3.2 人才建设集群化。自创区的发展需要领军人才、中低端人才各展其长,这就要鼓励高层次人才与普通创新人物创新并存。既要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引进和使用,也要注重人才团队和人才集群的建设,走复合化、多层次的发展之路。根据自创区建设需要,郑州需要围绕自身特点,形成领军人才发挥带动作用,中低端人才发挥辅助作用的金字塔式人才结构,继续增强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吸附效应,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区域布局[6]。
3.3.3 完善人才保障政策。借鉴苏南、东湖等自创区保障政策,提供人才公寓和创新基金,积极做好家属子女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后勤保障体系。
3.4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3.4.1 要进行科学定位。郑州应根据经济综合发展实力、科研水平,加快改革步伐,制定完善产权制度、融资制度等政策。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战略新兴技术,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动力电池、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在明确产业升级方向的同时,要认识到郑州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速度。
3.4.2 构建创新体系。推进全方位创新,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构建更有效率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打通资金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阻滞,形成三者之间协同、配套和不断优化升级的新体系。
3.4.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大对创新的财政投入,支持企业创新并为其提供部分财政支持,设立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支持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比如加大对汉威电子、辉煌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在税收政策上予以倾斜。同时,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担保。
参考文献:
[1] 大河网.2016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OL].河南日报,2017-3-1.
[2]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4.
[3] 卢长利,董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比较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4):455-458.
[4] 欧光军,刘思云,蒋环云,成厚进.产业集群视角下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与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123-129.
[5] 张志杰.领导学视角的中原经济区府际关系的构建[J].河南社会科学,2011(5):103-105.
[6] 王敬英,顾玲琍.张江国家改革试验区人才管理发展研究[J].管理观察,2015(4):56-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