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临床观察

2017-11-16刘卓志周世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灌洗胃肠功能贵阳

艾 飞,刘卓志,周世勇

(1.贵阳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临床观察

艾 飞1,刘卓志2,周世勇2

(1.贵阳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疗效。方法: 5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两组均常规手术、清洗及引流,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穴位针刺及腹腔灌洗。观察术后胃肠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胃肠减压解除时间、住院治疗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可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住院治疗天数、提高疗效。

胃十二指肠穿孔;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由于溃疡病、胃癌及机械性损伤而引发,如救治不及时,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休克甚至死亡。早期确诊、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证疗效的关键,而对于穿孔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及肠麻痹则是治疗的重点[1]。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2例,均为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男45例,女7例;年龄26~79岁,平均41.5岁;消化性溃疡病穿孔44例,胃窦区胃癌穿孔5例,机械性损伤穿孔3例;穿孔时间小于等于12小时39例,穿孔时间大于12小时13例;就诊时并发休克14例;单纯穿孔灶修补48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广谱和抗厌氧菌抗生素,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抗休克等常规处理措施。对腹腔污染较重者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取少量病灶组织送病检,调整胃管,横向全层间断缝合穿孔灶,外加浆肌层加强缝合,大网膜覆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一般情况尚可的胃窦癌患者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术后麻醉苏醒后取半卧位,持续胃肠减压至肛门排气,术后4~5天进全流食,第8~9天进半流食,逐渐过渡到软食。术后心肺功能监测、协助排痰、早期下床活动。应用广谱抗感染药物,禁食期间采用静脉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及贫血。

治疗组加用腹腔灌洗及中医治疗。①腹腔灌洗:术中处理病灶结束后,于温氏孔、结肠脾曲、右髂窝及盆腔各放置引流管1根,经腹壁引出固定,引流管外口接引流袋。术后自温氏孔及结肠脾曲处引流管滴注35~37℃无菌生理盐水各500mL,1min80~100滴,右下腹及盆腔引流管开放,收集及观察灌洗盐水的量及性状,持续2~3天,逐日分次拔除引流管。②中药灌肠。术后第1日起即开始采用该院科研方清泻通瘀排毒汤。药用紫花地丁30g,败酱草30g,生大黄15g(后下),柴胡15g,川楝子15g,枳壳15g,赤芍15g,丹皮12g,炒白术12g,茯苓12g,桃仁12g,生甘草9g。每天1剂,用煎药机煎汁200mL分早、晚保留灌肠,每次100mL,滴速以15min滴完为宜。灌肠完毕保留约30min。③针刺治疗:取双侧足三里、天枢、三阴交,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日1次,每次20~30min。

3 治疗结果

两组全部治愈,随访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均未发生出血和再次穿孔。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比较 (d,±s)

表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比较 (d,±s)

注:与对照组较,△P<0.05。

组别例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减压解除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肛门排气时间对照组262.6±1.23.4±2.43.9±2.115.3±4.5治疗组261.4±0.8△2.1±1.1△2.8±1.4△11.5±2.7△

4 讨 论

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目前仍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具体术式由穿孔的时间、腹腔污染程度、病变的性质及患者的一般情况而定,首先考虑患者安全,兼顾远期效果[2]。无论何种术式,术后病情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腹膜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及肠麻痹。胃肠手术后肠麻痹临床较为常见,与以下因素相关[3-5]。①术前炎症介质的刺激、术中手术操作对腹腔脏器的干扰,反射性引起交感和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延迟;②手术的损伤;③术后炎症介质的持续刺激、肠道炎症反应等引发的胃肠不协调运动增加;④麻醉剂及阿片类止痛剂对胃肠的抑制等;⑤电解质的紊乱。因此,对炎症介质的清除、手术对腹腔内脏器的干扰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速度,因而胃肠手术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及炎性产物的有效清除,对于机体机能的恢复、改善术后生活质量、避免及减少肠梗阻、病灶再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关键。

采用腹腔灌洗的方法能有效清除腹腔炎性产物,常规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手术的引流方式为温氏孔及盆腔各放置引流管1根,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坏死物的堵塞、患者体位的配合等因素常影响引流的效果,而采用术后腹腔灌洗的方法可稀释炎性渗出物,也便于其引流,能更有效的清除腹腔炎性渗液,从而减少炎性产物对体内炎症介质的激活,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的发展。

中医认为,急性腹膜炎患者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肠腔内分泌排泄的败浊瘀腐之物未能及时排除,停滞肠道,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舌脉象多见湿热之象。治法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里攻下,托脓透毒,健脾化湿。清泻通瘀排毒汤方中败酱草、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大黄清热解毒,通里攻下;川楝子、枳壳行气散结,消除痞满;柴胡行气退热;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消痈止痛;桃仁活血化瘀,兼能润肠;茯苓、白术补气健脾利湿,兼以扶正;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保留灌肠可改善肠系膜微循环、增强腹膜吸收功能,使肠内毒素代谢产物排出,减少或减轻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同时有抑菌和抗菌作用,能促进炎症消退。上可缓解恶心、呕吐,中可缓解腹胀、腹痛,下可通气排便。针刺配合电针连续刺激可进一步扩大针刺感应,促使胃肠道节律性收缩,恢复胃肠的正常蠕动,达到治疗术后肠麻痹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可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住院治疗天数,疗效较好。

[1] 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85-788.

[2] 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6-172.

[3]石美鑫,张延龄[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3.

[4] STORY SK,CHAM BERLAIN R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evidence-based strategies to prevent and treat postoperative ileus.Dig Surg,2009,26(4):265-275.

[5] 袁凯涛,石汉平.术后肠梗阻(肠麻痹)的病因与预防[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0,4(6):63-65.

R573.1

B

1114-2814(2017)10-1184-02

2017-05-09

猜你喜欢

灌洗胃肠功能贵阳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荣宝斋贵阳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