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2017-11-16杨颖
杨 颖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脾胃肝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杨 颖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脾胃肝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效果。方法: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甘草泻心汤合白头翁汤,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白介素10(IL-10)、血清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L-10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IL-6、IL-17、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0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1.89%、对照组72.9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UC,能有效降低血清IL-6、IL-17与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血清IL-10的分泌,减轻免疫炎症反应,疗效较好。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为大肠黏膜常见慢性炎症病之一,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并且容易复发,治疗难度较大。UC病因与具体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相关研究显示,炎症因子分泌异常在UC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4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观察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22~61岁,平均(38.56±7.48)岁;病程0.4~6.5年,平均(3.96±2.75)年;病变部位为广泛结肠12例,直肠7例,左半结肠1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23~60岁,平均(38.14±7.22)岁;病程0.5~6.7年,平均(3.81±2.63)年;病变部位为广泛结肠12例,直肠6例,左半结肠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依据2007年《全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规范共识意见》[3],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确诊。①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排出含有血、脓和黏液的粪便,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并里急后重,排便后可获缓解。轻型每日腹泻不足5次。重型每日腹泻5次以上,为水泻或血便,腹痛较重,有发热症状,体温38.5℃以上,脉率每分大于90次。暴发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腹泻量大,经常便血,体温升高可达40℃,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部分有肠道外表现,如结节性红斑、虹膜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小胆管周围炎等。②辅助检查主要依靠纤维结肠镜检,镜检中可看到充血、水肿的黏膜,脆而易出血。进展期可看到溃疡,周围有隆起的肉芽组织和水肿的黏膜,貌似息肉样,或可称为假息肉形成。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有助诊断,能确定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在钡灌造影中可见到结肠袋形消失,肠壁不规则,假息肉形成以及肠腔变细、僵直。
排除标准:①对所用药物有过敏史;②重度UC以及CU伴随并发症;③克罗恩病、肠肿瘤、肠结核或者细菌性痢疾等严重肠道疾病;④入组前8周接受微生态制剂、糖皮质激素、止泻药或者水杨酸制剂治疗。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一般支持营养治疗。口服柳氮磺砒啶(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840)1.0g,日4次;治疗第1周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4198)100mg,日2次,第2周停用;第2、3周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0950032)0.5g,日3次,三餐前口服。
观察组加用甘草泻心汤合白头翁汤。药用炙甘草15g,白头翁15g,秦皮12g,黄芩12g,黄连12g,黄柏12g,干姜15g,法半夏15g,大枣12枚。脓血较多加败酱草15g、槐角6g,腹痛较甚加延胡索15g、徐长卿1 0 g,大便白冻且黏液较多加薏苡仁15g、苍术9g,里急后重加炒枳壳9g、槟榔6g。冷水煎3次,滤掉药渣,分早中晚3次服,日1剂。
两组均持续用药8周。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L-6、IL-10、IL-17、TNF-α水平。
4 疗效标准
依据《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4]评价。缓解: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基本正常或不存在活动性炎性反应现象,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存在轻度炎性反应现象。无效:各种症状无变化,且结肠复查未改善。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pg/mL,±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pg/m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时间IL-6IL-10IL-17TNF-α观察组37治疗前63.83±11.68 142.58±30.25467.37±95.286.19±1.33治疗后41.53±9.37*△209.17±40.27*△218.24±90.43*△3.32±0.68*△对照组37治疗前62.96±11.42 143.31±30.68468.13±95.566.24±1.35治疗后55.67±10.53*190.37±37.74*307.65±98.74*4.96±0.9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UC属中医“痢疾”、“泄泻”范畴,临床症状主要为里急后重、腹泻、腹痛或者黏液脓血便等[5]。甘草泻心汤源于《伤寒论》,可治疗寒热错杂以及脾虚之证,符合UC临床发病特点[6]。方中炙甘草起补脾和中之效,党参、大枣补中益气,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半夏降逆止呕,干姜温中散寒。白头翁汤亦源于《伤寒论》,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燥湿厚肠止痢,秦皮苦寒性涩,收敛作用强,用以止血疗效颇佳。两方合用,可补虚和中消痞、清热解毒止痢,能达苦寒泻邪而不峻,辛温温通而不散正气之效。
IL-6属于常见促炎症因子,可以诱导T淋巴细胞快速分化、增殖,同时刺激炎症细胞于机体病变部位聚集并且活化,引起炎症反应。TNF-a是单核巨噬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常见促炎症细胞因子,参与肠黏膜局部发生的炎症反应。IL-10通常为T淋巴细胞分泌产生的抗炎症因子,一般通过降低促炎症因子水平的方式产生抗炎效应。IL-17可以募集并且激活机体嗜中性粒细胞正常功能,能于免疫性疾病中产生免疫学效应。因此,调节机体IL-6、IL-10、IL-17、TNF-α水平,缓解炎症反应,可治疗UC。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IL-6、IL-17、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游春木等[7]研究结论一致。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王国庆等[8]研究结论一致。说明甘草泻心汤合白头翁汤治疗UC可以减少血清炎症因子,缓解炎症反应,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甘草泻心汤合白头翁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UC,能有效降低血清IL-6、IL-17与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血清IL-10的分泌,减轻免疫炎症反应,疗效确切。
[1] 赵秋枫,王实,夏亮,等.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3):133-136.
[2] 孙劲 松,汤学夫.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24(19):57-58.
[3] 钟伟.美沙拉嗪联合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8):86-87.
[4] 刘启明.美沙拉嗪联合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50-51.
[5] 孙伟.美沙拉嗪联合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3(19):3854-3855.
[6] 张保国,刘庆芳.甘草泻心汤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成药,2014,36(5):1048-1050.
[7] 游春木,沈乙惠,沈天成,等.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2例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18-19.
[8] 王国庆,魏文红,杨杰,等.甘草泻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IL-17、 IL-23水平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25-28.
R574.62
B
1114-2814(2017)10-1174-03
2017-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