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2017-11-16冯桂成赵文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结肠镜结肠炎灌肠

冯桂成,潘 勇,赵文博

(1.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肛肠科,广东 深圳 518000;2.河南省省立医院,河南 新郑 451100)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冯桂成1,潘 勇2,赵文博2

(1.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肛肠科,广东 深圳 518000;2.河南省省立医院,河南 新郑 451100)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用中药穴位贴敷及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用柳氮磺吡啶肠溶化治疗,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慢性结肠炎;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灌肠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1]。笔者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2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肛肠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18~70岁,平均52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6.1年。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 年龄19~72岁,平均51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5.6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由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2]。主要表现多有腹部隐痛或刺痛,腹泻或便秘交替发生,黏液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粗乱、并散在出血点或黏膜糜烂。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帖敷联合中药灌肠治疗。①中药贴敷方(我科自制),吴茱萸100g,肉桂200g,丁香100g。细辛100g;共研细成粉;取适量药粉以生姜汁调成糊状,取花生米大小摊于2cm×2cm纱布,取穴中脘、天枢、关元、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胃俞、脾俞、大肠俞;贴于每个穴位上,每日1次,每次6~8h,7次为一疗程。②灌肠中药方用痛泻要方加减。白术20g,赤芍15g,防风15g,陈皮10g,茯苓10g,升麻15g,白头翁30g,三七10g,败酱草30g。煎取150mL药液,放至37℃后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垫高臀部,接灌肠袋,涂上石腊油,插入肛门约16cm处,1min60滴,待药液滴完后,保留4~6h,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4个疗程后评定其疗效。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每次1g,每日3次。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两组均给予健康指导,嘱忌食辛辣刺激、生冷及油腻食物,多食高蛋白食物。保持舒畅的心情,适当运动。

3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正常,每日排便次数为1~2次,随访6个月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仅有轻微不适,内镜检查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好转,大便基本正常。无效:主要临床症状、结肠镜等检查无明显变化。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典型病例

王某,男,30岁。于2016年3月13日以反复腹痛、腹泻1年,加重1周为主诉就诊。1年前因饮食不洁,出现下腹部隐隐作痛,偶伴排黏液稀便,每日3~4次。曾自行口服黄连素片及蒙脱石散治疗后症状缓解,但过后稍饮食不节仍反复发作。未系统治疗。就诊1周前因暴饮暴食后下腹部疼痛不适、呈阵发性,大便稀溏,呈水样,日7~8次。口服上述药物后大便次数减少,但仍感腹部疼痛。查粪便常规未发现虫卵,白细胞(++),红细胞(+),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直肠黏膜明显充血水肿。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查体腹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听诊肠鸣亢进,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用穴位贴敷联合痛泻要方加减灌肠治疗。1个疗程后腹痛、腹泻等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大便质软成形,每日1~2次。巩固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结肠镜示肠壁无红肿,复查大便常规正常。嘱其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随访6个月未复发。

6 体 会

中医认为慢性结肠炎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或情志失泄,肝脾不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水湿下注,停滞肠间。治疗当调肝理气扶脾助运。穴位敷贴选用吴茱萸、丁香、细辛温中散寒止痛,助阳止泻;肉桂散寒邪而利气,善行滞结。用生姜汁调可加强药物的辛散作用。药物敷贴可以使局部形成一种汗药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膨胀成多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透,显著增加药物的透皮率,同时还能使皮温上升,起到加快透皮的作用[4]。通过药物的温热刺激调整局部的气血,而具辛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易于吸收。药物外敷于穴位则,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5]。诸药中药敷贴共奏健脾理肠、理气止泻,调节脏腑之效。

灌肠用痛泻要方缓解疼痛,止泻。败酱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白头翁通治实热毒火,行瘀;三七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消肿定痛;升麻升清阳行瘀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止泻,化瘀止痛之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不但有清洁冲洗作用,还可直接于病变部位给药,使局部药物浓度升高,避免口服药物经肝脏代谢后药物浓度降低、起效慢等缺点,减少药物浪费[6]。综上所述,穴位贴敷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较好。

[1] 秦维德.秦家泰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J].中医学报,2011,26(3):297-298.

[2] 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133.

[4] 张向东,马晓婷,张 婧.乌梅汤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0例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2):174-176.

[5] 刘艳歌,瑞娟,孙二霞.中药灌肠加穴位贴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60例[J].光明中医,2014,29(2):290-291.

[6] 郑凤萍.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21(11):89-90.

R244.974.62

B

1114-2814(2017)10-1137-02

2017-05-31

猜你喜欢

结肠镜结肠炎灌肠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