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道教新境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7-11-16李圣德

民族大家庭 2017年5期
关键词:道教建设文化

文 /李圣德

提升道教新境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 /李圣德

民族复兴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对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道教文化根植于中华沃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道教文化的传承者,更应特别重视道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提升道教的新境界,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秉承与时俱进、传承革新、创新发展的思想理念,进一步深入挖掘道教文化精髓,作出符合当代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新阐释,使古老道教文化与当代中华文化高度融合。

追溯道教发展历程,它上承老子大道,下接民间信仰,用宗教的方式融合道家文化与民众习俗,历经千百年不断革新和洗礼,凝结了中华儿女固有的智慧结晶,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道教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不仅对推进古代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当代社会和谐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用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正确审视道教文化的深刻内涵。道教以道家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为核心教义,可以说道教的根脉是道家文化,道家文化的核心是老子创立的“道”的概念。《道德经》包含了中国古代唯物哲学思想,老子用一种高度抽象的“道”解释宇宙本体,认为“道”无处不在,在万物之中,与万物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有共通之处。近代以来,《道德经》为西方社会广泛研究,被西方人盛赞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德国哲学家尼采称赞《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美国总统里根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名言,以阐明其治国理念。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名人志士对《道德经》的研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不断增强。因此,应高度重视道教文化,遵循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的原则,深入挖掘内涵,汲取精华,投入社会实践,把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用创新理念和发展眼光,正确阐释道教文化的社会实践。在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道教文化依然以各种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其当代的实践价值和积极影响日益显现。例如,道教所倡导的“清静寡欲、见素抱朴、五气安和”的心性修养,可调适抚慰人心;“尊道贵德、诚信不欺、正己化人”的行为规范,可提升道德修养;“上德不德、知止知常、上士无争”的精神境界,可化解贪婪与纷争;“物我无弃、齐同慈爱、济世利人”的世间责任,可引导人们支持参与慈善事业;“合光同尘、万物一体、返璞归真”的处世方式,利于创建安定祥和的人类家园;“上善若水、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包容思想,可培养人类彼此尊重互爱的博大胸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仙道贵生”的环保理念,可指导人类遏制全球生态环境恶化……这些思想文化与现代社会实践的深刻联系,不是现代人有意识的以古恋今,而是二者间存在一种自然而然的渗透和借鉴。

用和谐观念和大同眼光,正确借鉴道教文化的智慧精华。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为特征的新时代,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社会危机、伦理危机、精神危机等全球性问题凸显,古老道教文化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念,对促进这些危机的治理,可为当今社会借鉴和运用。若全人类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玄德境界为品格,炼养心性,全民素质将逐渐提升;以“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清廉精神为品质,培育慈爱之心,以俭制贪,少私寡欲、不为物累、清静居后,人心就不会变冷,人性就不会趋恶,人就不会利令智昏、权迷心窍、走向堕落,政通人和将逐渐实现;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治世理念为目标,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使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国泰民安就逐渐实现;以“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为指针,全力保护自然、爱养环境,社会和美就会逐渐实现;以“物我无别、天下一家”的世界大同观念为和平外交,世界和平将逐渐实现。

秉承爱国爱教、正言正行、整肃道风的优良传统,进一步着力加强道教自身建设,全力凝聚和团结道教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自觉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服务。

道教滋生于中华沃土,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自诞生之日起,就本着“爱国爱教、齐同慈爱”的精神,其基本教义同中华民族的国情、民心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从道教的发展历程来看,是历代高道大德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命运和广大民众需求,不断革新和完善道教思想理论体系,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铸就了道教事业今天的辉煌成就。

不断增强道教自身建设的紧迫感。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道教内部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道教教职人员队伍良莠不齐、人才严重缺乏;部分信众思想观念落后,不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在信众中存在信仰淡薄、戒律松弛、道风不正现象;一些宫观日常管理和财务管理混乱;道教领域的商业化倾向较为严重;部分单位和领导对道教的积极作用认识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关乎道教的前途和命运。没有良好的道风,道教将失去存在的根基,要深刻认识目前道教界存在的不足和难点,不断自觉地增强自身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全力抓住八大重点加强道教自身建设。“八大重点”即加强道教界的思想建设、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教制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和宫观建设等八个建设。其中,“思想建设”是基石,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道教界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仰建设”是核心,要坚持道教的最高信仰不能变,否则道教将失去固有本色;“道风建设”是根本,道众应以道教的清规戒律为标准,端正自己的服饰着装和言行举止,做到以道为师、以戒为师;“人才建设”是关键,要培养一支爱国爱教、品行端正、修持精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弘扬正道的教职人员队伍;“教制建设”是基础,要深入挖掘道教的教规教义,作出符合时代文明发展要求新阐释;“组织建设”是保证,要进一步提升各级道教组织的团结协作、凝心聚力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文化建设”是目标,把道教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弘扬光大,使其成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宫观建设”是载体,道教固本培元重在宫观,打造一批建设精美、管理民主、信仰纯正、道风优良、服务规范的道教宫观。

紧紧围绕八大关系营造优良发展氛围。道教界要努力营造自身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融入当今社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营造良好氛围,处理好“八大关系”,即着力处理好道教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道教基本教义和现代科技文明、戒律清规与现代管理制度、道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宫观建设与服务社会、出家道众与在家道众、道教界与文化学术界及其他宗教界和社会各界、国内发展与国际传播的关系等,共同为道教的发展营造优越环境,创造条件让道教文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道教文化的思想智慧和力量源泉。

秉承齐同慈爱、同根同源、传承大道的弘道观念,进一步大力发掘道教文化内涵,充分运用国际间文化交流平台走向世界,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先后联合成功举办了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已使道教文化以文明柔性的方式大踏步走向世界,向全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激发了海内外各界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凝聚了各方力量共建和谐世界的愿望和共识。这是中国道教走出国门的开端,长期以往必将结出丰硕之果。

充分认识道教思想文化在世界各国传播的愿景。道教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近代以来,《道德经》已有30多种语言的400多种外文译本,被公认为“中华文化的宝典”。道教文化所倡导和奉行贵生乐生的生命情怀、忠孝诚信的行为规范、抱朴守真的价值取向、齐同慈爱的精神品质、虚怀若谷的开放胸怀、天人和一的生态智慧等理念正日益影响着世界上不同国度、肤色、民族和语言的民众。美国学者蒲克明曾预言:“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英国世界宗教与环保联盟秘书长彭马田说:“《道德经》中的和谐思想具有普世意义,中国人民2000多年前的智慧令人惊叹。”目前,道教文化已在欧洲、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已有数十个国家成立道教组织。为此,更要努力提高站位,用开放的视野,正确认识道教走出国门的愿景。

切实加强对道教文化遗产普查研究和发掘保护。道教文化历史悠久,留下了不少文化遗产。道教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道教宫观建筑、造像、典籍、碑刻、绘画等文物,目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武当山古建筑群、青城山道教文物古迹、泰山碧霞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道教武术、音乐、斋醮、科仪、医药、养生等,目前在国家级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道教文化类有8项,第一批3项,分别是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武当山宫观道乐、武当武术;第二批2项,分别是道教音乐(13个地方被列入)、庙会 (3个地方被列入);第三批2项,分别是武当神戏、庄子传说;第四批1项,道教音乐(5个地方被列入)。当前,相关省份也加强了对道教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在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道教文化类有武当山玄天上帝传说、武当道茶炒制技艺、武当山道教医药等3项。从全国当前道教文化资源保护现状看,对其普查、挖掘和申遗保护的工作仍显不足,仍需深入对道教文化资源进行普查、挖掘和整理,对其中有积极意义的文化遗产应列入文化遗产名录加强传承和保护。

着力发挥同根同源优势,广泛传扬道教文化智慧。近年来,道教界充分发挥同根同源的教源优势,积极开展了道行天下、道教论坛、玄天上帝巡境等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了道教文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价值和作用。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北武当山成功举办,彰显了一个世界大国应承担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的使命和责任,同时也向全世界进一步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在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的新时期,中国应时代的召唤,提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伟大倡议,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进一步推动和加快国家之间区域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教界面临黄金机遇期,更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大力弘扬道教主张“天下一家”的世界大同理念,勇担历史使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努力践行道教文化正能量,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密切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关系,增进各方友谊,为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化解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湖北省道教协会)

责任编辑:范杨文灿

猜你喜欢

道教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西夏道教补议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道家道教研究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