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同步 成果同享努力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打造宜居环境
2017-11-16龙小红
文 /龙小红
发展同步 成果同享努力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打造宜居环境
文 /龙小红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樊城区作为湖北省襄阳市的商贸、交通中心,也是周边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重要聚集地。近年来,樊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以社区网格化动态管理为基础,以特色创建为抓手,以尊重关心为主旨,让广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樊城区生活开心、工作舒心,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谐。
坚持以社区网格管理为基础 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体系
樊城区现有常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3800多人,主要来自新疆、甘肃、青海等地。为确保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全覆盖,樊城区着力健全完善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民族宗教部门综合协调、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格局。
健全组织体系。樊城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年召开1至2次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民族宗教工作。同时,由樊城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牵头组建涉及少数民族领域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新疆籍务工经商人员、党员和少数民族群众之家等各种组织;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米公街道办事处等8个街道、社区建立了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站、窗口),配备专人负责,及时为流动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便捷服务。
实行网格化动态管理。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把流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以房管人信息网络系统,做到家庭定位电脑“一网纳入”,人员信息“一键查清”,群众需求“一站解决”,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常住居民同等对待,同样纳入居民登记、同样参加社区党员教育和文体活动、同样解决家庭困难、同样调解矛盾纠纷、同样参与评先表彰。
建立流入、流出地双向协作联络机制。健全出入结合的民宗工作协作机制,与青海化隆、甘肃张家川、新疆喀什等地签订合作共赢协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时有效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相关情况,构建流出地和流入地相互协调、双向管理、合作共赢的长效协作服务管理机制。
坚持以特色创建为抓手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安居乐业
通过组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开展各层次、多形式创建活动,加强与本地居民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推动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以特色餐饮示范户创建为引导,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谋发展。目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襄阳区经营清真拉面馆、烧烤店的经营户达60余家,占全市一半以上。针对此情况,该区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樊城区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涌现出了安永贵、韩冰等10多家全市示范经营户,充分展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良好形象,增进了各民族同胞的友情和团结。
以特色家庭创建为激励,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创品牌。居住在水星台社区的新疆籍经营户卡孜·牙合浦25年如一日,邻里关系融洽和睦,踊跃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热心济贫帮困,多次被社区街道评为“文明家庭”,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市“慈善之星”,被表彰为第四次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不仅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也成为全体樊城人、襄阳人学习的先进典型。
以民族服务组织建设为平台,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有作为。积极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的入党积极分子、经营大户的重点引导和培养,先后推荐3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调整充实到襄阳市伊协、市民促会,在促进民族团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以尊重关爱为主旨真诚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际困难
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殊需求,襄城区坚持不断细化、优化服务,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宗教信仰。支持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有序组织开展节日活动。特别是近两年斋月期间和古尔邦节期间,樊城区针对清真寺临时活动场所场地有限、环境较差等问题,积极协调公安、城管等部门,对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期间室外活动场地的秩序、安保等进行了妥善安排,确保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度过安全祥和的节日。
充分落实相关民族政策。依法加强对清真食品行业的监督管理,在牛首镇规划建设牛羊肉屠宰场,合理布局好 “清真三食”(清真饮食、清真副食、清真肉食)网点。
充分关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困难。为解决其实际困难,樊城区始终坚持“同城化待遇、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工作原则,先后为10多名新疆、青海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办理入托、入学、转学手续;为经营大户吐尔逊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创办的企业办理相关证照;积极协助襄阳市民族宗教等工作部门,调解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各类纠纷;先后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发放生活困难救助资金和节庆慰问资金及物资10万多元。
(作者单位:湖北襄阳市樊城区委)
责任编辑:范杨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