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的应用
2017-11-16王勇
王 勇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大安乡卫生院,四川 遂宁 629005)
·临床交流·
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的应用
王 勇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大安乡卫生院,四川 遂宁 629005)
目的 将胃肠减压术应用于肠梗阻患者中,对胃肠减压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7年4月的肠梗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以及心理护理,其次充分准备用物,最终对插管后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在基础护理、健康知识教育以及卫生宣传方面进行加强。结果 在接受胃肠减压的情况下,100例肠梗阻患者均康复痊愈,而在接受胃肠减压的过程中,没有并发症和意外情况发生,大大提升了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结论 在对肠梗阻患者采用有效疏导、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积极提供健康教育以及卫生宣传教育的内容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胃肠减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为肠梗阻患者的康复提供了基础。
肠梗阻;胃肠减压;应用
在现今的临床治疗肠梗阻的过程中,胃肠减压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胃肠减压主要是通过鼻腔将胃管插入到胃内,再运用负压引流装置将胃肠中所存在的气体和液体进行排除了吸出,从而达到减轻患者胃肠道内压力、减缓患者腹胀腹痛程度、修善胃肠壁血液循环的目的,同时,也可使胃肠肌得以休息,最终促使胃肠功能得以恢复。为了能够提升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胃肠减压在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院中选取肠梗阻患者100例进行了细致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7年4月的肠梗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7岁到69岁,平均年龄(40.8±2.8)岁。住院时间4天到7天,平均住院时间为(5±1)天,最终临床治疗均痊愈,没有发现一例患者出现病发症和意外[1]。
1.2 方法
在肠梗阻患者接受治疗前,帮助促使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对硅胶管进行选择,一般采用质量好、刺激小、型号适宜以及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在插管开始前,对患者的鼻腔进行检查,并用石蜡油将胃管进行润滑,润滑的长度为所需的长度,再用止血钳将胃管的末端进行夹闭。在胃管插入的过程中,在胃管通过患者的鼻咽部时,叮嘱患者做吞咽的动作,促使胃管顺利进入患者胃内,在插入长度达到预计长度时,将止血钳进行去除,在检查确定胃管已经进行患者胃部后,进行固定,同时将胃管的末端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进行连接,最终进行排气和吸液[2]。
2 结 果
根据统计,在对10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胃肠减压管辅助治疗的过程,引流液的量在276毫升到569毫升之间,平均为(355.6±87.5)毫升,而胃管的留置时间在3天到8天之间,平均为(4.4±1.7)天,详情见表1。而在对肠梗阻患者进行胃肠减压管辅助治疗的情况下,都不同程度的环节了患者的腹痛、腹胀、便秘、胃肠排气等不良症状[3]。
表1 引液流量和胃管留置时间
3 讨 论
在胃肠减压的过程中,禁止服用药物、食物以及水,而水电解质的平衡则是用补液来进行维持。在需要胃内给药的进行下,则在注药后的1小时应该进行夹管和停止胃肠减压。而在此过程中,应该将胃管进行牢固的固定,以避免胃管位移或脱落。另外,应该保证引流瓶处于负压状态,每三个小时进行胃管的清洗,保持胃管的畅通,一般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在引流的过程中,应该对引流出的胃液颜色、性质以及二十四小时的引流量进行密切关注,以此确定患者胃内出现的情况。在通常情况下,引流装置应该每天更换一次,并积极做好口腔护理以及预防工作,避免呼吸道感染,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患者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来保持患者呼吸道以及口腔的湿润。此外,在胃肠减压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定时的翻身、腹部按摩以帮助患者的胃肠功能得以改善。而在胃管拔除的过程中,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将吸引装置和置管进行分离,其次,在拔除的进行时则应该叮嘱患者吸气或屏气,捏紧胃管的末端迅速拔除,尽可能减少胃管对胃肠道壁的刺激,最后,在胃管拔除后,为了防止误吸,为了防止误吸,应该将患者的鼻孔以及面部痕迹进行擦拭,并清理胃肠减压装置。
在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胃肠减压前,都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对患者的胃肠减压适应症以及禁忌症进行仔细掌握。同时,对胃管的长度也应该进行详细的评估,插入过程会导致患者的不适,太短又会影响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胃肠减压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胃内部环境,达到改善腹痛、腹胀、便秘以及胃肠排气减少的目的,由此可见,将胃肠减压应用于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在改善预后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苏明敏.胃肠减压术在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30(15):4077-4078.
[2] 郭凌燕.肠梗阻患者行胃肠减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22(23):312-313.
R473.6
B
ISSN.2095-6681.2017.24.20.02
本文编辑:刘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