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翻译的复杂性
2017-11-16韩梦
韩 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市 00000)
浅析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翻译的复杂性
韩 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市 00000)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诠释和翻译,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和中华思想文化的关键。然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和理念,翻译有其复杂性。本文从术语的抽象性、专有名词术语的误译、哲学术语的一词多义三方面分析术语的复杂性及提出相对应的翻译方法,从而促进译者客观准确地了解中华文化,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复杂性;抽象性;专有名词;哲学术语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上,思想文化术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话语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凝聚了深邃渊博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体现了不同历史文化时期的特色,是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宝藏。且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涉外会谈、会见、演讲和发表的文章中不断使用思想文化术语,包括体现传统文化的文献典籍、诗词歌赋及民间俗语等,宣传了我国治国特色和外交理念,同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
由于大量思想文化术语的翻译没有统一的翻译标准,因此给译者带来了挑战。本文将依据已发布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从术语的抽象性、专有名词误译和哲学术语的一词多义这三方面浅析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翻译的复杂性,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
一、术语的抽象性
思想文化术语承载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概括,是思想文化的精华。不少术语经过历史的沉淀,含义往往抽象复杂。在术语翻译工作中,不同译者根据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对术语有其独特的见解,因此很多术语往往有不同的翻译版本,很难判断谁的版本更胜一筹,学术界也很难给出一致的翻译标准,这是译者遇到的挑战之一。
例如术语“境界”。“境界”本指疆域边界、土地边界,后来在佛经翻译中,该词被用于精神领域,指人破除对于物质世界的沉迷后所达到的精神层次或修为境域。在文艺术语层面,它主要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层次和境域,是作者的创造力、理解力和审美能力在精神层面的综合体现[2]。很多文人将“意境”和“境界”连用,“意境”形成较早,通常强调的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主观与作品的融合;而“境界”则侧重心灵对创作层次的提升,反映作品所达到的程度。
对于“境界”的翻译,断然不能简单地当作“边界”译作boundary,这里强调的是“程度”,包含一种气场,气氛,心灵状态的领域感,是空间与时间的结合。根据已发布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境界”的译文为visionary world或Jingjie。由于中国的山水画特别强调“境界”的体现,有境界的作品能够显现作者的真实人格,激发读者想象,意译的visionary world则体现了擅长运用象征、隐喻的诗人,将现实与理想、古代与当代、宗教与异教杂糅在一起所构成的一个充满艺术想象的虚拟世界。另一种译法直接采用了音译的方式,保留了该词作为思想文化术语的内涵。
又如术语“风骨”。“风骨”指作品中由纯正的思想感情和严密的条理结构所形成的刚健劲拔、具有强大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的神韵风貌。“风骨”的准确含义学界争议较大,国内外学者也各有所思。当代华裔汉学家施友忠将“风骨”翻译为Wind and Bone,后来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斯对此产生了质疑,并说:“如果不能在英语中找到更好的对应词,留下中文总比用可笑的翻译好。”[3]该词虽大有争议,但大致可描述为风神清朗,骨力劲拔。“风”强调情感的表达,要求作品思想纯正;“骨”侧重作品的构架,要求作品刚健遒劲。面对此争议,译审专家选择了音译,最终译为Fenggu.
类似“境界”和“风骨”较抽象的术语还有很多,如“神韵”、“神思”、“情志”等,不同时期的文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多数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翻译此类较抽象的术语时可采用音译,并在需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意译,这样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体现术语的内涵了。
二、专有名词的误译
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有许多术语是专有名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有时候中国人自己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再加上中西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此类术语时容易迷失传统文化内涵,使词被曲解甚至一味迎合外文,这也是译者所面临的难题。
例如术语“龙”,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之一,秦汉以后成为帝王或皇室的象征,后来又演化为汉民族及所有中国人共同的精神标记和文化符号。在中译英时,“龙”被翻译为dragon,但在英文中,dragon是邪恶的有翼怪物,还有“凶暴的人,悍妇”等含义,与中国的龙完全两样。为了保持中华思想文化的内涵,有的学者建议把“龙”音译成long,但是long的英文发音和“龙”完全两样,且在英文中是一个使用很普遍的常用词,具有“长、久”等意思,为了避免意义上的混乱,台湾学者蒙天祥提出把“龙”音译为Loong[4]。
在对待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思想文化名词时,译者首先要考虑其独有的传统文化是否能以一个对应的英语词汇替代,如若不能,就应该从实际出发,采用音译的方法,必要的话加注。
三、哲学术语的一词多义
术语翻译都是以准确性为前提,一词难免会出现多个意思,而要准确理解哲学术语的多重含义对译者来说着实很难。因此译者在遇到哲学术语具有多重含义时,应根据语境仔细推敲术语的真实含义,从而选择既表达出本质含义又符合英语行文习惯的译文。
如术语“一”。“一”有三层不同含义:其一,指万物的本体或本原,即“道”的别称,或称“太一”;其二,指天地未分之时的混沌状态。“一”分化形成天地,天地万物都产生于这样一个混沌的统一体;其三,指事物的统一性,与“多”“两”相对,意在强调有差异或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统一性[5]。“一”的最普通含义所对应的英文就是one。但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这个层面分析,“一”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因此,为了体现“一”所具有的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内涵,审译专家再三斟酌,将“一”翻译成the one。
为应对深奥的哲学术语,译者需要在充分理解术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翻译,使外国读者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思想。
四、结语
中华文化名词术语翻译成外语时如何尽可能地保留独有的文化特色,在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中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谢正观认为,走出国门的中国文化首先是带有中国符号的文化产品,中国元素、中国概念、中国故事采用汉语拼音表达才能使中国文化保持民族性,从而建立起“中式话语”,在世界话语权中占有一席之地[6]。比如,京剧不再是Peking opera,而是Jingju;相声不再是Crosstalk,而是Xiangsheng。应将是否能达到交流目的、最接近于完美的表达,作为采用外文意译还是用汉语拼音音译的基本标准:一般情况下要以意译为主,音译为辅;遇到较抽象或具有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概念和现象的术语,意译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文化意义,此时则可使用音译[7]。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术语稳妥地翻译成外文,译者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积累外国语言文化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具有复杂性的背景下克服各种挑战,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1]陈明明.习近平外交用典翻译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DB/CD].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017-04-18.
[2]《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汉英对照[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01):46.
[3]刘颖.从《文心雕龙》“风骨”英译及阐释看关键词的重塑和话语秩序的建立[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1):49-60.
[4]蒙天祥.为龙正视听是我们的责任[J].广西文献,2003,(1):11-14.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在对外交流中译好中华文化名词术语[N].光明日报,2008-07-16.
[7]专家研讨对外交流中中华文化名词术语翻译问题[N].中国教育报 ,2008-08-22.
H059
A
1007-0125(2017)15-0225-02
韩 梦(1994-),女,汉族,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人。在读研究生,就读于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专业是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