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明清传奇研究综述

2017-11-16

戏剧之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长生殿桃花扇李渔

韩 媛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41000)

20世纪明清传奇研究综述

韩 媛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41000)

20世纪的明清传奇研究有了重要的成就,主要有汤显祖研究、《桃花扇》研究、《长生殿》研究、李渔及其《闲情偶寄》研究,以及还有一些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0世纪明清传奇;汤显祖;《桃花扇》;《长生殿》;《闲情偶寄》

明清传奇有大量的作家作品,对其进行研究是一项困难却有成效的工作,百年来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以下见文:

一、汤显祖研究

对于汤显祖的研究主要是对汤显祖思想的研究和“临川四梦”的研究。“临川四梦”分别是《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和《牡丹亭还魂记》。研究者侯外庐1959年在《论汤显祖剧作四种》中,“仔细考察了汤显祖的《玉茗堂全集》,用来和他有讥有托的曲作相印证,深觉过去人们对汤氏的创作大都肯定《牡丹亭还魂记》的争取恋爱自由的一点,而把《邯郸记》、《南柯记》作糟粕看待,是很难认识汤的思想全貌的。”他认为,《南柯记》更倾向于内心对光明社会的期盼,《紫钗记》倾向的是对光明社会来临所需要进行的斗争。他在上述文章中,对于这“四梦”还认为,《邯郸记》的梦境意义在于揭露黑恶的社会现状,在揭露出黑暗之后,便力图使人物内心走向虚无的怀疑主义;而其他三梦则主要是用斗争来解决出路问题,并不是逃避问题。

新时期之后,对汤显祖思想的研究趋向于更广阔的领域,以使得能对汤显祖个人世界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作出更为全面的了解。还有学者认为阳明心学与汤显祖“至情”有一定的关系,这样的文章有左东岭《阳明心学与汤显祖的言情说》(《文艺研究》2000年第3期)。同样有认为汤显祖与道学的文章,如程芸《关于汤显祖研究的“对话批评”》(《戏曲艺术》2001年第2期)。可见,关于汤显祖思想的研究已是广开门路了。

二、《桃花扇》研究

过去学界对于孔尚任《桃花扇》的研究,其侧重点一般放在它的主题研究。孔尚任亲自写到:“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激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由此可知,学者一般都按照孔尚任的思路去研究,即:爱国说与忠君说。如:陈惠庆《桃花扇二题》(《复旦学报》1991年第5期),文章认为“爱国”与“忠君”其实是一回事,本质是一样的,《桃花扇》所指示的不仅是对南明王朝迅速覆灭的反思,更是对大清王朝如何巩固统治作的一个警钟。

但还有学者认为,《桃花扇》的研究意义还是可以拓展的。张松辉《谈〈桃花扇〉中的道家道教思想》(《宗教学研究》2000年第4期)在文章中就试着开了新的研究方向。他认为,《桃花扇》里的整个故事披着朦胧的宗教色彩,把道教作为人物的全部归宿,将剧中的“兴亡之感”看成是道教里的脱离尘世。如高小康的《〈桃花扇〉与中国古典悲剧精神的演变》(《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文章把《桃花扇》放在整个中国古典悲剧的纵向历史里面进行研究,试图通过《桃花扇》找出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发展的演示史,很明显,这是属于美学范畴里的研究。当然,有纵向的悲剧美学研究,就一定会有横向的悲剧美学研究,比如熊元义《中国悲剧的另一形态——〈桃花扇〉与〈哈姆雷特〉比较》(《戏剧文学》1998年第7期),文章也是试图找出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形态。

三、《长生殿》研究

对于《长生殿》的研究,过去的重点一直都放在了《长生殿》的主题与唐、李爱情的问题上面。比如李亚娟《政治背景下的爱情婚姻——明清传奇〈长生殿〉分析》(《理论月刊》2004年第11期),文章认为,长生殿的主题在于对封建政治制度下爱情的歌颂以及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当然还有对其进行政治主题说的文章,兹不赘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80年代后,更多的学者关注的是对于《长生殿》的双重主题即显性主题与隐性主题说。如《〈长生殿〉“双重主题”新探》(《四川戏剧》2011年第1期)。文章认为,《长生殿》既有爱情主题,也有政治主题,然而这二者共同组成了能够明显看得到的显性主题,但是由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一个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再造自我,最后因“情缘总归虚幻”而达到虚空的“至情”境界,实现了对人生有限生命的超越,因而具有了更为普遍的哲学意味。这才是作品的隐性主题。除了对主题研究之外,还有《长生殿》的结构、排场、音乐、意境创造等的艺术成就的研究。不再赘述。除此之外,对《长生殿》的比较研究也是有不少学者给予关注。如颜欢《〈长生殿〉与〈桃花扇〉艺术比较论》(《大舞台》2012年第11期),文章就是立足于两部传奇的艺术成就进行比较研究。可见对于《长生殿》的研究也是逐渐向宽领域方向前进。

四、李渔及其《闲情偶寄》研究

新时期以来,对李渔的研究硕果累累,总体来说,研究对象包括在:生平、曲作、曲论、小说、诗文等。择要谈谈李渔的曲论。

学界对曲论有分歧,其一,“立主脑”说。如余秋雨《中西戏剧理论史稿》中认为,李渔的“立主脑”有一人一事,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也有过同样的强调,但是,李渔始终没有对戏剧的时间和地点作过多的限制,而亚里士多德却严格遵循三一律的原则。李万钧也和余秋雨的认识类似,他在《李渔的“一事”非亚氏的“一事”》(《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4期)一文中谈到,李渔的“一事”指的是一个牵动全剧戏剧冲突的关键情节。其二,学界对李渔所提倡的应写“人情物理”的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持反对意见,认为“人情物理”完全就是“忠孝节义”,这样的文章有胡旭伟《李渔戏曲理论的若干问题》(《争鸣》1987年第4期);另一部分学者持肯定意见,认为它不仅指“忠孝节义”,更重要的是指当时生存的社会的常情常理,即客观地表现社会的情状。这样的文章有杜书瀛《论李渔的戏剧美学》。这是正确的,但与此同时,学者们还注意到了“人情物理”还主张描写的事物要出自日常生活,反对奇异,写法可以追求新奇,但事物却要日常。其三,学者们对李渔的戏曲人物塑造理论也有一些争辩。一种是评价偏低,黄天健认为李渔的“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即人物的性格一切皆好或者一切皆坏,注意的是人物的共性而忽略了人物的个性和复杂性。另一种评价较高,杜书瀛在《论李渔的戏剧美学》中认为,李渔的典型化理论可与世界名戏剧家如亚里士多德、莱辛、狄德罗等相提并论。而陆元虎对李渔的评价更高,在《李渔喜剧典型论》里谈到了李渔不仅论述了个性与共性相统一必须突出个性的问题,还谈到了“新奇”与“平凡”的辩证关系。此外,学者还就如何评价李渔曲论的观众、娱乐本位的思想、对戏曲虚实关系的认识等问题展开论述。

五、有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学者们研究明清传奇一般都依据剧本,但有些剧本是否可以作为第一手材料还有待考证与确认。如毛晋的《六十种曲》是明传奇的舞台演出本,从剧本可见当时的舞台演出状况,但我们今天的《六十种曲》研究还仅仅限于校注等的资料整理工作,其价值远未被发掘出来。其次,明清戏曲折子戏选本几乎没有研究。对折子戏选本的研究,可见出不同的声腔剧种的演出情况。如《尧天乐》是弋阳腔剧本单出选本,曲文教一般传奇刊本及昆曲演唱本颇有出入。所以,对折子戏的研究,可以明晰明清传奇在民间的发展状况。再次,对作家的研究也有不足,比如汤显祖后期的思想、生活状况也是少有人谈,这是需要学者们努力开拓的一个方向。

[1]曾永义.戏曲源流新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2]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郭英德.明清传奇史[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4]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5]许建中.明清传奇结构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6]郭英德.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4.

J805

A

1007-0125(2017)15-0013-02

韩 媛(1993-),女,汉族,山西省忻州市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学生,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猜你喜欢

长生殿桃花扇李渔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SOLES OF WIT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长恨歌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李渔的养生之道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那把遗失在岁月里的桃花扇
李渔的生命意识
锦袜易生尘 何处觅长生——《长生殿》中“看袜”情节的文化解读